周总理工作起来极端认真负责,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工作。
周总理起床后一般先会去卫生间,为了利用好这段时间,周总理总是会带上许多报纸和文件。此外,秘书们还会将收到的文件按照轻重缓解送到周总理手中,有时还会进行口头汇报。
从卫生间出来,做一会儿保健操,洗漱后便会坐到餐桌上。周总理吃饭时也在工作,可以说,工作是持续进行,而吃饭才是见缝插针。
1981年1月20日,邓颖超将周总理留下来的20多年的工作日历交给了中共中央。从1950年1月1日开始,到1976年1月8日,翻开日历,上面一小时接着一小时,一天接着一天,记录的全是工作内容,丝毫找不到上面有吃饭时间的安排。
秘书们都知道周总理的个性,因此,他和邓大姐吃饭时,秘书们都默契地尽量避免找周总理汇报工作。但是,总有避免不了的情况。
一次,有篇关于农业政策的文章要发表,定稿的时候做了几处改动,需要经过周总理审定。当秘书拿着改动后的稿件来找周总理时,恰好他正在和邓大姐吃饭。秘书一下陷入了两难,等一会儿再来?但报社又着急等着发稿。他便在门口纠结着走来走去,时而忍不住探头看看里面吃完饭没?
就在秘书探头的时候不小心被周总理发现了,周总理立即对着门外喊道:“有事就进来嘛。”
秘书听到了周总理的声音,尴尬地挠了挠头,走了进来。
邓颖超似是调侃地说道:“唉,吃个饭你们也不绕过他。”
秘书更觉得尴尬了,脸都红了,周总理笑着瞥了一眼邓颖超,看着秘书,笑着说道:“没关系,你说。”
秘书这才赶紧把手里的稿件递给周总理。
一般来说,周总理白天大多时间都不在办公室里待着,他经常要出去开会、作报告、接待外宾等。但在忙完一天的行程后,大约从晚上十点后,周总理便会走进办公室里。
当年搞地下工作的时候,周总理便用咳嗽声用作暗号叫门,传递信号,如今,这一习惯也得以保留下来。一听到周总理的咳嗽声,秘书们便会拿着文件、材料等送到办公室里,等待周总理审阅批示。
批阅文件时,周总理更是严谨认真。每个数据他都要亲自查阅核对。一次,见周总理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天,还在核对文件里的数据,秘书忍不住劝道:“总理,别人都算过了,差不多总理可以不要再算了……”
周总理生气地说道:“怎么又讲差不多的话?”
秘书尴尬地闭上了嘴,不说话了。
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是多余的事情吗?要是只让我签个字很容易,拿笔一画就行了。但是,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国家的资金,人民的血汗呀。我是提笔千斤,不敢不慎之又慎呐。”
从少年时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后来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任总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一切最优秀的品质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集中的体现。
小王
周总理就是一个伟大的完人。让世界人尊敬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