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守正创新,才能维护与吸引新老客群
新工体改造的整体思路、如今的呈现是怎样的?
新工体建设在不同层面上都有“变与不变”的方面。在规划上,我们保留了1959年工体建设之初开阔的面貌,将功能回归到最初的城市公园,为老百姓提供休闲去处。变化则是随着人们的生活娱乐变得多元,新工体将商业体融入到项目中,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新工体成为体育场探索市场化经营的一个尝试。
在建筑上的变与不变,则是根据“传统外观,现代场馆”的原则改造。新工体保留了椭圆形的轮廓、外立面的风格以及原先的比例尺度,通过传统的外观以延续人们对工体的情怀;而在球场的标准、场馆的空间利用等方面,利用了大量的智慧化技术,着力打造顶级标准的现代化场馆。
在运营方面,不变的是新工体仍将继续承接文化、体育大型活动,作为城市的文体名片;新的元素是将利用开放性的城市广场承接会展、车展活动并运营商业板块,还将与北京国安足球队进行“场队一体化”经营,在各个板块共同建立大会员体系。此外,整个工体品牌将进行统一化,尝试进行衍生品的创作。
02文体+商业,推动新工体消费多元化
新工体运营已半年有余,效果如何?
我认为这半年的运营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新工体成功举办了15场中超联赛、1场足协杯和1场国际足球邀请赛。首场开幕赛阿根廷对阵澳大利亚国际足球邀请赛的观众高达55000人。从场均上座率来看目前在全亚洲是第一的运动场。
从球迷对于场馆的反馈来看,无论是建筑风格、场地专业度、餐饮配套的丰富度等方面,我们都得到了良好的反馈与认可,甚至超出他们的预期。我们在延续情怀上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设计,比如24号看台的保留、座椅的颜色等。
同时,新工体还在商业、商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新工体首次尝试“策展+商业”融合模式,举办汽车生活节,活动期间吸引客流超2万人,汽车交易意向金约5600万元,集市销售流水62.8万元,新工体举办首场商演乐队的夏天演唱会,吸引了众多乐迷到场观看。
03发挥联动效应,三里屯商圈进一步扩大
新工体下一步的规划如何?将如何推动三里屯商圈的整体发展?
我们将加快商业部分的推进,将体育融合商业体验,使得整个功能不再单一,以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在项目全面竣工后,我们将开启北广场、东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运动休闲场地。在球馆内部,我们正考虑开放球场马道打造观览路线。未来,西广场的地下空间将承接艺术展览、音乐沙龙等活动。
对于三里屯商圈来说,在交通方面,新工体为地铁3号线、还将设置2000余个停车位,将一定程度缓解区域交通拥堵及停车问题,目前预计17号线北段将于年底开通。同时,新工体的功能将进一步丰富三里屯商圈,在商业之外,带来体育、文化、艺术等板块的加持。
从整个商圈的格局来看,新工体将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将盈科、机电院、太古里、三里屯SOHO、红街与世茂工三、永利国际等项目串联起来,打造联动效应。此外,新工体朝南面拓展,还可与朝外商圈进行互动,探索更多可能性。
04细分领域寻突破,不可替代性成关键竞争力
存量更新及新项目入市,需要怎么做?
在消费分级的当下,我认为项目想要长久发展,首先需要运营方理性看待预期,合理制定自身目标,避免无序地增长。同时,要不断培养自身竞争力,这要求项目方不能做短平快的事情,而是要做长期开发,通过长期的开发使得自身具有十足的竞争力,打造“护城河”。
如今的商业发展已不是挣快钱的模式,不是任何一家门店、一个品牌都能轻易成功,品牌之间、项目之间越来越比拼专业度。还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更新的趋势将不只局限于近些年,未来将成为持续不断的趋势,这要求更新项目、新项目都要保持创新。
此外,细分领域将成为未来的突破点,大而全的布局已相对不具备优势。项目方要坚持做自己的IP,发展出独有的、难以复制的经营模式,做好长线运营,方可打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