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4个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影响最大,常被很多父母忽视

敖爸聊教育 2019-12-13 23:39:24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观念中,一般都认为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受天赋和脑袋聪不聪明的影响。

因此,有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更聪明,不输在起跑线上,就把孩子提前送到了各大补习班。那么,现在一个棘手的问题来了,聪明、有天赋等智力因素,真的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吗?到底是哪一种因素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嘉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在上个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此后,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非智力因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里所说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对人的学习发展有影响的心理因素。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一个人获得成功、成就、深浅等的原因,85%取决于这个人的非智力因素,15%是由这个人的专业技术来决定的。

我国一项以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为被测试对象的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高达59%,比智力因素的影响高37%。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呢?在这里打个比方,如果是100分的成绩,其中59分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决定的,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但我们要看到一个现实问题,很多父母是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只看到智力因素的重要,却将孩子的的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从智力上来讲,同学优生相比其实并不存在着多大的差异性,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跟不上。

到底有哪些非智力因素在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因素非常的广泛和丰富,如性格、信心、意志、习惯、兴趣、好奇心、情绪、情感、抗挫折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要比智力因素大得多。

下面从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业情绪、生活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入手,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01 学习动机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让孩子坚持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能够推动孩子学习活动的发展。简单来说,学习动机就是孩子努力学习的目的和动力源。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说过:“百学须先立志。”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在学习上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习上有了强大的动力,最终学习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想想看,不少孩子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而对学习不上心,很多家长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上了那么多补习班、辅导班,而学习成绩依旧是不理想,家长们在寻思是不是自家的孩子脑瓜子不灵,可能不是读书的料。其实,这本不该由孩子的智力因素来背锅,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缺乏学习动机。

有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

学习动机越强的孩子,他的学习目标也就越明确,就越能推动孩子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

学习动机还会影响学习效果,能让孩子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更积极、主动地使用学习方法。

作为父母,首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让孩子多上几个辅导班,而是不让孩子讨厌学习。当孩子从学习过程中尝到了乐趣,就会对学习产生自信心,然后开始进入喜欢学习直至自主学习的最佳境地,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动机的途径。

当然,孩子的学习动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变化、可培养的,而且有效的培养还能对孩子的学习动机产生持久性的正面影响。

根据学习动力来源的不同,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大类。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要我学”的观念,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外部,它包括附属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

其中附属性动机主要是孩子为了获得来自权威人士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学习目标主要指向学习成绩。例如,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而学习,等等。

而威信性动机,主要是孩子为了赢得名次、自尊和地位而进行学习的动力。例如为了获得好成绩、好名次而学习,等等。

内部学习动机则是指“我要学”的观念,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自己,它包括认知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

其中认知性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只是信息,满足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而学习,等等。

而成就性动机,主要是为了完成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希望参与竞争并超越他人而努力学习。例如,为了获得解决难题的成就感而学习,等等。

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而外部学习动机正好相反,随着孩子长大而逐渐下降。而且,内部学习动机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更加持久。

作为家长,可根据上述各种类型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机,并注意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培养。

02 学习习惯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的孩子一旦养成某个习惯,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所养成的习惯是好的,那就会终身受益;如果养成的习惯是不好的,那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受到限制。而儿童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优秀名人,比如曾国藩、埃隆马斯克、巴菲特等名人,他们都有一套非常自律的学习习惯。

各项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习惯越好的孩子,其学习成绩越理想。

在小学低年级,学习内容对孩子的挑战较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学习习惯的好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而进入小学中高年级的学习分化期后,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逐渐增加。比如,不认真审题、计算粗心大意、书写不规范,等等,都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造成不好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比学什么都更加重要的事情。

大脑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屏蔽外界的各种干扰,更专注于当前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当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比较容易进入学习和思考的状态。因此,家长应当重视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03 学业情绪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

情绪对人的影响是蛮大的,和孩子的学习有较大关联的无疑是学业情绪。

所谓学业情绪,简单来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这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学业情绪,包括积极学业情绪和消极学业情绪,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业情绪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是因为,拥有积极学业情绪的孩子有着更高的学习兴趣,能在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能积极探索更合适的学习方法,有较高的专注力,学习自主性更强,学习成绩自然也更好。

而假若孩子是带着消极情绪去学习,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不愿意为学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稍有困难就容易放弃学习,学习专注力不够,不会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常要依赖他人的提醒,等等。

事实上,不仅是学业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广泛意义上的情绪也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持续的消极情绪会对参与学习和记忆的脑区海马造成严重损害。比如,孩子经常因为被家长批评而感到焦虑,等等。这些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将会影响孩子在学习时的记忆效果,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等等。

就像我的一位亲戚一家子,妈妈很疼爱女儿,女儿也很爱妈妈。但妈妈对女儿的学习要求很严格,经常因为学习上的事情而批评女儿,导致原先很喜欢学习的女儿,后来发展到只要一接触到书本就感到莫名的紧张和焦虑,她很害怕因为没学好而惹得妈妈不高兴,失去妈妈的爱。这种不良的学业情绪一直压在这位小女孩的心头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小女孩从曾经的班上前三名,跌到了班上的中游,更可怕的是,小女孩开始讨厌起学习 ,这结果可不是妈妈想要的……

因此,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不能忽略了孩子的良好学业情绪的经营。

04 生活习惯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

所谓生活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比较稳定、持久的行为倾向。这种日常行为倾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可低估。

生活习惯非智力因素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

1、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辅相成

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在学前阶段的生活习惯越好,在小学阶段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早期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良好学习习惯建立的难度。如果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容易养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2、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里以吃早餐为例,各种调查研究都证实,吃早餐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带来极大的好处。因为一顿好的、营养充足的早餐,可以让孩子舒服、愉悦地迎接新的一天的学习活动,孩子的精力更加充沛,大脑工作状态更佳。所以说,要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要从让孩子吃好早餐开始。

总之,非智力因素要比智力因素更能影响孩子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父母一定要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0 阅读:0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