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晨煜医生从2019年开始,陆续在知乎、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数千条内容,科普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知识,收获近50余万朋友的关注。近期,安忻获得了申晨煜医生的授权,开始转载他的原创内容。
知乎截图
神经症患者往往内在都有一个严厉的超我,它时刻提醒患者要谨言慎行、遵守规范,但同时也会造成思维和行为的刻板僵化。
严厉超我的形成往往与童年的经历有关,他们通常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未能得到不计回报的爱,比如父母过度要求学习成绩、严格限制玩耍时间,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有诸多禁忌。
他们可能有着不错的学习成绩、令人羡慕的工作和收入,但生活中他们内向、腼腆、羞于表达自己,甚至时刻受困于焦虑、强迫或抑郁。反倒是在那些自由生长的孩子身上,我们能观察到他们富有激情、勇于探索的一面。因为他们的超我是灵活的、富有弹性的。
低自尊的人不自信,听到别人的称赞,Ta会非常不自在,会认为自己受之有愧,而且往往将成功归咎于客观因素甚至是运气。
而当Ta听到别人的评价时,尤其是负面评价,他们又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寻原因,而是一股脑地认为对方是在否认自己能力,因此变得更加消沉、不自信。
看到别人努力,而自己状态欠佳,Ta会变得玻璃心,甚至心态崩塌。
Ta开始逐渐回避与他们一同交流,不愿出现在公共场合,厌学、翘班。
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Ta会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来试图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不差,甚至是设立一些非常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但是高标准通常不容易达成。
Ta会变得异常烦躁,紧张、担心自己无法成为目标中的样子,但是又不甘心,因此不断设立要求,不断地担心自己达不到要求。
这就是焦虑。
时间久了,Ta跌落到否定自己能力的怪圈里,痛苦异常,又找不到解决办法。长此以往,循环往复,一次又一次地否定自己,不断加深自己能力不足的印象,逐渐失去对学习、工作甚至生活的兴趣,Ta会变得消沉、低落、自卑、自责,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抑郁。
抑郁症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自我消耗,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必然伴随着心灵和肉体层面的自残、自伤,甚至自杀。
有人把抑郁症称为「心灵感冒」,其实有很强的误导性,「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不用治疗都能好,可抑郁症全然不是这样,有时它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能区分敌我,自己攻击自己。
有时它像开启了情绪「凋亡」模式,也就是一种「自我毁灭程序」,甚至不需要外界刺激,都会走向灭亡。
是什么导致了自我消耗?抑郁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未曾得到过父母「不计回报的爱」,父母只关注孩子是否表现的优秀,有没有能力,他们不能接受孩子不好的一面,因此在这样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只能讨好别人,以免被攻击。
时间久了,他们会把各种高标准、严要求内化于心,甚至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一起指责自己,他们的人生目标只剩下不断地向外界证明自己,不然就有被抛弃的感觉。
曾奇峰在《幻想即现实》中说到:人的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者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本文作者:申晨煜
责任编辑:刘岩
插画:李大姑娘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主观上无任何营销性。
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