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伏羲取消了”群婚制“后,改为了”对偶婚“。至先秦时开始,咱们中华民族的婚姻形式,就已经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度了。
那么,古人为什么把男女结合称之为”婚“呢?婚指的是什么?
现在玩笑的说法是 :我们汉字的“婚”字,是个会意字,拆开来看,就是一个“女”字和“昏”字,意思是女人要不在爱情里“昏”了头,这世上可能就没有结婚这事儿了。
《礼记》有云:”昏礼,万世之始也“。其实在古代,婚礼正确的写法是“昏礼”,“婚”字是后来改的。为啥是这个“昏”呢?
可不是昏头,自周朝开始,古代人真的是在黄昏傍晚时分结婚的,所以“昏”,就是黄昏的意思。比如唐朝的《仪礼注疏》里就有解释:
“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
可能你要问了,大白天办婚礼不好吗,为何非要黄昏才开始办?主要是有两个原因,基一:沿袭了上古时期抢婚制度中的传统,黄昏时抢了就跑,抢的时候天色尚明,很快天擦黑光线黯淡,可以防止对方再抢回去。
其二:不得不服气古人的智慧和讲究,黄昏是白天和夜晚交界的时候,白天是阳,夜晚是阴,黄昏就取意“阴阳交替”,再有,男子为阳,女子为阴,你们细想,是不是还一语双关?
看过《芈月传》的,如果有注意的话,原著里的婚礼就是写成的“昏礼”,这点上作者还是有做功课的。
古代结婚比现在讲究,现在就是定个婚期,酒店宴请,咱们最多去上个人情,一边心不在焉看新人走差不多的流程,一边心里催促着快开饭吧……
《礼记》详尽记载了先秦的礼制规则,是依托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编撰的。《仪礼》里有单独有《昏礼》章。
所以古人对结婚的仪式感更繁琐,也充满严肃敬畏,有一套标准的结婚流程,婚前的手续是: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新娘子进了门,再有一套专业的模版:
成礼、合巹、馂余设袵(大白话就是进入洞房,论含蓄深度,还是古人有文化)
这套堪比iso9001的结婚体系,从周代就已经确立,几千年延袭,称之为“六礼”。赞叹一下咱们中华民族谓之“礼仪之邦”,真真实至名归。
那从什么时候开始“昏礼”转变成“婚礼”了呢?
白居易有一首叙事长诗叫《朱陈村》,其中有几句如下: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
由此可见,唐朝时,“昏礼”已经演变成“婚礼”了。
根据《酉阳杂俎》记载,唐朝时,婚礼在黄昏举行的传统才被打破,之前的婚礼比较肃穆,新人的衣物包括装饰用的也是黑色,类似于祭祀那种庄严。
唐时民风开放,改采用红色,整个结婚过程变成喜庆的风格。
既然婚礼不必在黄昏时候举行了,那么“昏”字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因为结婚就是“嫁女”,所以在“昏”边加上了“女”字旁,唐人的喜庆风格婚礼便沿用至今。
现在我们的婚礼多是延用西式的,这个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有关,传统的结婚礼仪和服饰都被时代的文化融合所摒弃,在传承上出现了短暂的断层。
由于古时北方是大部分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像广东福建一带的沿海地区,因为旧时偏安岭南一隅,客家人南迁于此,人员流动性小,宗族信念较为坚定,在传统文化的保留上就做得比较好,现今也仍然会以中式婚礼为主。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新人会接纳并尝试中式的传统婚礼,这和我们现在的文化自信与回归息息相关,每思及都骄傲的热情澎湃,承载五千年文明的民俗传统,会慢慢透过时间重现光彩。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