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怎样让日式105毫米榴弹炮上战场?

皖北一隐士 2024-09-13 15:37:30

人物简介:江拥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副军长、军长。从1950年10月率部入朝作战,到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前回国,他一直战斗在烽火连天的朝鲜。他指挥部队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三八线防御反击作战及在朝鲜西海岸防御。

江拥辉军长

后来,江老回忆38军在朝鲜的征战经历,著有《三十八军在朝鲜》一书。书中回忆了38军参战经过。

志愿军在东北集结后,携带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日式、美式及国械等杂式武器赴朝作战。各军步枪、机枪(轻重)型号杂,火炮种类多、数量少、射程短、威力小。不得已,只能以师或军为单位,调整武器,力求型号大致统一,减少后勤供应压力。

江老回忆,三次战役吋,第38军113师突破三八线西端,向敌纵深发展。配属该师作战的是炮兵46团1营,装备有日式105毫米榴弹炮9门,每门炮重4吨多。全营有400多人,30多辆弹药车,300多匹马。

侵华日军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

这种日式榴弹炮,平路运行要8匹马拉,道路差时时要10马拽。炮营要赶上部队,为其提供火力支援。可是,美空军肆虐天空,炮营白天无法行军,只有在夜里赶路。要先经过磨石隅里、君子洞。

这条路山高坡陡,路窄不平。到了君子洞,路更陡,更窄了,炮车无法通过。大家都心急如焚,前面的部队等着炮火支援哪!拦住后送伤员的同志问路,人家一看就说,路倒是有,可你们这么大的家伙,恐怕不好办呀!

丁纪元营长决定不走君子洞,绕道永平前进。于是大炮调转方向走永平,深夜12点,到达永平。丁营长派高参谋带联络员侦察路况,高参谋回来说,前面的路比君子洞更糟,不仅坡陡沟多,而且还有一道很深的反坦克壕。

几个营连干部商议后,决定拨马西返。凌晨四时,又回到了磨石隅里。因天近拂晓,为防空袭,只能在此隐蔽了。磨石隅里早被美机炸成了废墟,无遮无挡,全营炮、车、人、马怎么才能不被敌机发现,安全熬过白天?

王教导员说,各连马上动员,车、马、炮和往常一样,分散下地(挖坑),下不了地的就隐蔽在瓦堆里、房框间,多想办法。

副营长说,驭手一人一马,不得暴露,不得溜缰,谁出事谁负责!各连趁天亮之前,抓紧选择地形。转眼间,炮、车、人、马在废墟上安营扎寨。这天天气格外晴朗,敌机在上空盘旋不断,但炮营没暴露目标。

黄昏,全营出发,过了君子洞,道路难行,炮车难以通过。只听一连袁连长大喊一声:人员集合!然后让各排战士、驭手、炮手用粗大的绳索拉炮。

工兵排在前面修路,拉一门炮开始用20人,拽不动,又加10人,还不行,最后增加到50人,才把炮车拉动。在危险地段,全营组织力量,达到90人至100人拉一门炮。

车轮不转用人抬,斜坡太大用石填。袁连长和副营长统一指挥,3连长高仁把险关,全体一个口令,一个号子,一个劲头,一个心愿:榴弹炮营要前进!榴弹炮营要过山!山高路险难不了咱!

就这样,9门105榴弹炮,30多辆弹药车,在凌晨3时,终于通过了君子洞南坡。驭手们又跨上高头大马,在夜幕下前进了。

侵华日军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

营长丁纪元几个人乘马先行,凌晨6点多,他们到达目的地,见到了江潮师长和于敬山政委。他们急忙报告,江潮师长一把拉住丁营长说:你们怎么过来的?丁营长感到内疚地说:江师长、于政委,我们来晚了!

江潮师长安慰说:不,你们情况特殊,火炮重,山高路陡,又只能在夜晚行军,战士们辗转一天一夜。能赶上来就很了不起!了不起啊!

[小编语]:江(拥辉)老在文中,没有具体说明配属113师的炮46团1营装备的日式105毫米榴弹炮,是哪种型号。小编查了一下资料,二战日军在侵华战场使用了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九二式105毫米榴弹炮。

由于资源匮乏,日军九二式105毫米榴弹炮只生产了180门,日军在侵华战场使用过。解放军缴获该炮后,在国内战场用过,但志愿军没有使用记录。

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生产了1100门。江老在文中所叙应是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此炮重1750公斤。江老所说该炮4吨(8000斤),是包括了火炮的(马拉)牵引车、弹药车。

据资料:四野在辽沈战役中,从国民党军缴获过日制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38军属四野序列,因此文中所言应是该型火炮。

又据资料:1951年9月底统计,志愿军装备日制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58门。1952年6月,解放军总参谋部向志愿军补给日制九一式榴弹炮14门。

6 阅读:2225
评论列表

皖北一隐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