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李兆基离婚后,路过和妻子装修的主卧:留给学成回港来住吧

历史伟人录 2025-03-22 12:10:20

2025年3月17日,李兆基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七岁。细看这位前亚洲首富的一生,每走一步都算的特别精准。

李兆基6岁时,就被父亲带入自家的金铺,到了12岁,李兆基已经熟练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等一系列专业技能。15岁那年,李兆基的父亲将顺德的“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交予他掌管。李兆基凭借着自己敏锐的目光迅速崭露头角。

然而,李兆基并不满足于此,5年后,20岁的李兆基揣着1000元,孤身前往香港,开始闯荡,刚到香港,李兆基先投身于自己擅长的外汇和黄金买卖行业。当然,当时的局势也为他提供了难得的发家致富契机。及召集和狠赚一笔,赢得了自己在香港的第一桶金。

20世纪50年代后,李兆基意识到工商业和进出口贸易在复苏发展,当即决定转行,涉足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领域,他由此积累了更多的资本。

随着香港社会的持续稳定与经济的蓬勃繁荣,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住房需求爆发式增长。李兆基又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一巨大的商机,毫不犹豫进军地产市场。

只是,他手头的资金无法和野心相匹配,他又不愿意放弃这一难得的机会。1958年,30岁的李兆基与冯景禧等8人共同合股,创立了永业公司,正式踏入地产生意领域。果不其然,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1963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再次合作,对永业公司进行重组,共同成立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在短时间内,新鸿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地产界迅速崭露头角,收获了丰厚的利润,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之后,李兆基他们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并于1972年成功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上市后,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李兆基又与新鸿基和平分手。李兆基没有坐吃山空,而是重整待发,他凭借公司派发的5000万港元资产,毅然成立了恒基兆业有限公司。

1981年,在香港股市迎来又一轮热潮之际,李兆基成功推动恒基兆业上市,一举集资10亿港币。1988年,恒基兆业地产公司全面收购永泰建业,并将其更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兆基的财富不断扩增,成功跻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

这样厉害的人,感情生活也备受关注。

刘惠娟年轻时,报名参加了香港小姐竞选。在竞选的舞台上,她一路过关斩将,成功闯入决赛,最后摘下冠军。

李兆基与刘惠娟相遇时,李兆基已经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所以积极参与一场行业内的社交活动。而刚结束香港小姐竞选不久的刘惠娟,因朋友的热情邀请,偶然间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现场,刘惠娟被侃侃而谈的李兆基所吸引。

而李兆基也留意到了这位安静内敛的女子,于是主动走上前去与她交流。刘惠娟虽说稍显拘谨羞涩,但当谈及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时,逻辑条理清晰、观点新颖独特,令李兆基眼前陡然一亮。

两人相谈甚欢,活动结束之后,李兆基主动向刘惠娟索要联系方式。此后,两人频繁相约,感情也逐渐升温。

一段时间过后,李兆基下定决心向刘惠娟求婚。李兆基单膝跪地,郑重地拿出一枚精心挑选的璀璨钻戒,深情款款地和她告白,刘惠娟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求婚。

婚后,刘惠娟全心全意地支持李兆基的事业。

有一回,李兆基在一个大型楼盘的开发项目中,对于楼盘的定位犹豫不决。刘惠娟听他详细讲述之后,思索着说道:“咱们平日里去逛街,常常能看到那些家庭带着孩子,大家都希望周边能有优质的学校和宜人的公园。这个楼盘附近恰好有规划中的学校用地,咱们能不能把它打造成为一个更适宜家庭居住、配套设施完善齐全的社区呢?”

李兆基听后,深受启发,当即重新调整规划方案,最终该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仅如此,刘惠娟还积极主动地操持家庭事务,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

当然,李兆基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金融危机中,房地产市场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李兆基的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那段时间,李兆基整日忙得焦头烂额。刘惠娟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她没有离开丈夫,而是陪伴着李兆基查阅海量资料,深入分析市场变化趋势,最后,李兆基的公司成功地挺过了这场危机。

然而,两人终究没能一直走下去。

刘惠娟并没有一直当家庭主妇,后来也开始积极投身于公司的经营管理事务之中。可是,在诸多决策会议上,刘惠娟常常固执己见,即便面对专业人士的分析,她也很难虚心听取。

在工作上,刘惠娟和李兆基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两人在公司事务的决策上,意见分歧越来越大,常常因观点相悖而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为了不影响到感情,李兆基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刘惠娟退居二线,回归家庭,然而,刘惠娟一心想要在商业领域证明自身价值,对李兆基的诚挚劝说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地深度参与公司事务。

在多次沟通协商均告失败后,李兆基与刘惠娟之间的关系愈发僵化,最终,二人无奈选择分居。之后,李兆基和刘惠娟还是走上了离婚这条路。离婚后,刘惠娟选择长期定居加拿大,过上了低调隐世的生活。

离婚之前,他们家的新居才刚刚装修结束,而装修风格是严格按照刘惠娟的喜好而来,可惜,物是人非,当李兆基走到他和前妻的主卧时,只看了一眼就收回视线,并同身边的小儿子李家诚说:“留给你哥哥学成回港来住吧!”此后,李兆基再也没有组建新的家庭。1995年他成为亚洲首富。

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李兆基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长。他与刘惠娟共育有三女两子,在孩子们的幼年时期,尽管李兆基的商业事务繁忙,但他总会想尽办法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们长大后,也得面对学业的选择,对此,李兆基并未强迫他们接班,而是对他们的选择给予尊重和支持。

大女儿在高中时对文学和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希望在大学选择相关专业。李兆基在确认女儿的意向后,积极为女儿寻找相关领域的优秀院校和专业信息,,最终,大女儿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理想的大学。

对于儿子们,李兆基也有着独特的教育方式。在儿子们十几岁的时候,他便有意让他们接触家族生意,培养他们对商业的认知和兴趣。他会带着儿子们参加一些商业会议和活动,让他们在一旁观察和学习。

有一次,公司召开关于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决策会议,李兆基特意带上了当时正在上高中的李家诚。

会议结束后,李兆基耐心地为儿子解释会议的内容,引导儿子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李家诚受益匪浅。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兆基的身体状况逐渐不如从前,他开始更多地考虑家族事业的传承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让李家诚主管香港地区的生意,而李家杰则负责内地业务的拓展,希望他们能够相互协作,将事业做大做强。

如今,李兆基传奇的一生彻底画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

上游新闻综合中新经纬、中国基金报、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等

0 阅读:13
历史伟人录

历史伟人录

欢迎大家关注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