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时,您是什么反应?是厉喝:“哭什么哭?这点儿小事儿有什么可哭的?给我憋回去,不许哭。”
还是温柔安慰孩子:“宝贝,别哭了,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一会儿就好了,来,笑一个。”
或者对孩子不理不睬,爱哭就哭,没有什么反应,等孩子自己哭够了,就不哭了。
家长不同的方式,孩子的性格不同,孩子就是孩子,想哭时不会控制自己,过度限制孩子,失去了孩子的天性,更会产生压抑感 。
随着孩子的增长,孩子会对“哭”这件事情会有一定的忍耐力,比如身体偶尔碰到伤痛,或者碰到伤心事,不会轻易在公众场合掉眼泪,除非是情不自禁,这都是正常的。
那些忍住不哭的孩子,表面上坚强,其实内心伤痕累累,倒不如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更能疏导情绪,身心健康。
"动不动就掉眼泪"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不同?这3点差距很明显:1、情绪管理能力有差距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表示:“哭泣是一种解脱;无论多大的悲痛都会随着眼泪流走”,不必为孩子哭泣而感到不好意思,认为是孩子没有长大,不成熟的表现,这说明孩子很健康。
孩子哭了,表明孩子的不良情绪找到了出口,哭过之后,反而更轻松,是一种解脱,不会在悲伤的情绪中停留太久,孩子前一秒哭,下一秒就笑了,甚至都忘了刚才是为了什么而哭泣,这就是哭的神奇力量。
如果不让孩子哭,孩子的心思埋在心底,积压时间长了,反而会形成心理疾病。表面坚强,内心脆弱压抑,不如勇敢哭泣,是一种示弱,也是一种成长。
孩子哭,表明告诉身边的人,我现在需要有人呵护,能得到周围人的关心,帮助自己解决暂时的困难,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这个道理。
2、共情能力有差距
爱哭的孩子情感细腻,共情能力强,自己曾经伤心过,知道伤心的点在哪里,更能理解别人心中的伤痛。当碰到别人哭泣时,不会嘲笑挖苦别人,会安慰鼓励,帮助别人走出心灵的困境。
这样的孩子比较随和,接地气,不会摆出一副很刚的样子,很容易让人接近,交朋友没有负担,朋友也喜欢倾诉自己的心事,得到认同,成为朋友的开心果。
爱哭的孩子,让别人看到你脆弱真实的一面,大部分人不会因此轻视你,知道你是重感情的,楚楚可怜的样子反而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安慰和关注,互相帮助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那些不爱哭的孩子,不太懂得你为什么要哭,有什么好哭的,性格稍显冷漠,共情能力差,大家无法赤诚以见。
3、抗压能力有差距
爱哭的孩子抗压能力差?这是人们的习惯思维,好像不哭才是坚强的表现,抗压能力强。
其实不爱哭的人,把痛苦留给了自己,不健康的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出口,无法宣泄,更容易积压在心里,导致心情抑郁,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
“压倒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长期的压力不能释放,到最后无法承受,崩溃,不如重视每一个难关,让它对我们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轻装上阵,保持心理健康。
爱哭的人看起来软弱,动不动就哭,其实哭过之后,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减轻内心的压力,和过去的不快说再见,重新再来,昂扬面对,迎接明天崭新的生活。
科学家也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们对来自30个国家的4300名年轻人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多数人在哭泣之后都出现了精神和身体健康改善的情况。
我们自己也有过这种体会,伤心的事情,不去刻意隐藏,找个没人的角落或者在熟悉的亲人朋友面前哭上一场,头脑清醒了很多,心情也不会那么悲痛了,精神焕发,重拾信心面对生活。
孩子哭时,家长怎么办?孩子哭时,家长不要一味地阻止,让孩子尽情哭一会儿,能缓解心里的压力;也不要不管不问,让孩子自己哭个够,那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冷漠。
等孩子心情平复一些,和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哭?找到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让孩子情绪稳定,培养好性格。
告诉孩子,如果想哭,不必压抑自己,但是不要长时间停留在悲伤情绪中,我们可以能到更好的方法,智慧解决问题。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