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Demian
编辑|t
引言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至关重要。
那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顶住各方的压力,并带领苏联成功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联盟,哪怕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但斯大林的功绩仍无可比拟。

(斯大林图片)
可很少有人了解的是,在战争期间,斯大林也曾感到十分害怕,甚至在看见贝利亚前来时顿感“心如死灰”,害怕自己被战友们抓起来接受审判。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美梦破碎”,措手不及的斯大林在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剑拔弩张”,而是“相安无事”,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珠玉在前”,苏联对于德国的态度也仅仅是提防其日渐显露的扩张意图。
1935年3月德国公开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加深了欧洲对于德国采取侵略行动的担忧,于是各个国家开始准备,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打压,转而同苏联开展合作,意图共同阻击德国。
如1936年2月27日签订的《苏法互助条约》等,无不反映欧洲各国提防德国入侵的态度。

(图文无关)
但包括苏联和英法在内,很多国家都还怀揣着不切实际的“美梦”,认为德国不会抽出主要精力来对付他们。
斯大林就是如此想的,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全世界资本主义的打压,只有德国可以作为抵御打压的良好“盟友”,他并不敢断定德国不会入侵苏联,但在他的想法中,德国入侵苏联也得在很久之后了。

(德军入侵苏联城市照片)
等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悍然入侵苏联之时,斯大林这才意识到自己对局势作了严重错误的估计,面对德军早有预谋的袭击,“未作准备”的苏联军队节节败退,损失不可谓不大。

(德国入侵苏联的示意图)
前线的失败极大的打击了斯大林的信心,他无力的坐在办公室,面对着莫洛托夫和贝利亚喃喃道:“列宁把国家交给了我们,没想到却毁在我们手里!”

(斯大林与贝利亚)
这位以铁血冷静著称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头一回感受到了担在肩上的巨大压力和国家命运未卜的迷茫。
二、隐藏在历史之中的“新布列斯特和约”面对德军势如破竹的攻势,斯大林迟疑了。
他不确定苏联会不会在德国的进攻下沦陷,但他深知,现在的苏联太需要休养生息了。
在德国入侵之时,苏联整合军队和改革军队的计划还没有完成,部署在西线战场的军队才占苏联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在面对德国入侵这件事上,苏联可以说是“猝不及防”的。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历史老照片)
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不能公开表现怯懦,虽然他在外“慷慨激昂”,号召全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抵御法西斯的入侵,但在最亲近的几个人面前,斯大林还是会表露出内心的真实意图。
1941年10月朱可夫元帅返回莫斯科向斯大林报告前线防御情况时,斯大林就曾表露出极大的悲观:“敌人眼看就要打到莫斯科了,而我们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卫首都,我们多么需要时间停下来喘口气,需要的程度绝不亚于列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1918年”。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时的照片)
这《布列斯特和约》的历史,是当时面临全世界对于社会主义政权的打压和新生苏维埃政权脆弱的背景之下,列宁为了保全苏维埃政权而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份条约之中苏联要付出的代价甚至大于在《凡尔赛条约》中德国蒙受的损失,斯大林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内心的挣扎可想而知。
他甚至曾对贝利亚说:我们可以让出波罗的海、白俄罗斯、乌克兰等部分地区……,和德国讨论和谈的可能性。

(贝利亚图片)
在德国与苏联爆发战争的过程中,德国也有相当一部分官员想要同苏联停战,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德国能够支撑住两线作战,但希特勒被战争初期德军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固执的认为德军即将取得完全胜利,甚至狂妄的冲着向他汇报苏联议和想法的舒伦堡说:“我们不接受布尔什维克的投降!”
面对斯大林的多次请求,希特勒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

(希特勒照片)
而在等待希特勒回复的斯大林则极为紧张,德军眼看着就要打进莫斯科了,他一方面说“不能让法西斯玷污了列宁的墓”,一方面又在秘密与德国媾和,如此巨大的压力让他变得十分敏感,在贝利亚前来汇报工作的时候,他顿时心如死灰,竟然误以为贝利亚是来抓捕他的。
三、“不可一世”终受制裁1941年10月12日,德军统帅部下达指令:“不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对所有意图保卫莫斯科的人部坚决予以消灭!”
当贝利亚将德国坚定不接受投降的态度传达给斯大林时,斯大林终于放弃了同德国签订“新布列斯特和约”的想法,这位冷静的最高领导人此刻已经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莫斯科保卫战绘图作品)
面对德军的重重围困,斯大林坚持留在莫斯科坐镇指挥,用以稳定前线军心,在全莫斯科人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努力下,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一世的神话。
“战争如果照这样打下去,我们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斯大林对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等人说。
最终,“不可一世”的希特勒迎来了他的毁灭,而那份“新布列斯特和约”,也随着战争的胜利而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直到最近几年才被揭露出来。

(苏军占领柏林)
结语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斯大林,虽然有过错误的决定,甚至曾一度怯懦过,但仍旧不可否认他对于苏联取得胜利所作出的贡献。
这位伟大的领导人,虽然做了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历史选择,但他始终以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态度是不变的。
即使他犯了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的错误,但他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思考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高岚.重谈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斯大林 ──评严秀先生在《百年潮》发表的一篇文章[J].真理的追求
张少珊.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对德国绥靖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
湮没在历史之中的“新布列斯特和约”.文秘帮,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