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蒋介石懊悔不已,感慨:最大的失策,没把精锐部队撤出东北

川鹤史 2024-08-23 09:19:17

退居台湾的蒋介石在晚年后悔不已,他在日记中反思,当年没把精锐部队撤出东北,是他最大的决策失误。

争夺东北,决策失误

1945年,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但这个阶段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内战已无法避免,中国仍需要再经历一场硬仗,才能真正进入和平时代。

东北,就是现阶段的重点。

关于东北的战略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日胜利前的中共七大会议上就已经明确强调过了。

他说道,如果取得了背靠苏联和外蒙,且有着大工业的东北,那共产党的中国革命就会拥有更坚固的基础,而且还能给共产党在华北的革命根据地一个依靠。

从1943年的统计数据中可知,东北的煤产量占全国的50%,生铁产量占全国的93%。

这里有着大大小小50条铁路,占全国铁路总长的一半,公路总长也是全国的一半。

除了这些以外,东北还有着丰富的粮食和森林资源。

哪一方得到了东北,就可以依托于北方,向南推进,最终实现全国的统一。

而此时的蒋介石却还没有意识到东北如此重要,以至于在晚年退居台湾的时候懊悔不已,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失算就是没有将精锐部队撤出了东北。

那么,在争夺东北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事,从而左右了蒋介石的决策呢?

军事接收,得美支援

从1945年8月开始,共产党人就时刻准备着解放东北。

可8月的东北被苏联控制。从史料中可知,站在反法西斯同盟国立场的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按照同盟国的协定,东北的受降权是归苏联所有。

于是,苏联就控制住了东北的主要大城市和铁路线,但并未占领小城市以及城镇农村。

而国民党的兵力在这个时期还留在西南和西北,只有我党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此战斗。相较于国民党,我党在东北更有优势,只要提前对方进入,就能夺得控制东北的主动权。

所以,我党战士在9月就抵达了沈阳,以沈阳为中心,向外扩张。没过多久,铁岭、辽阳、抚顺、锦州等城市都归属于我党的了。

国民党见情况不妙,使出了一招“行政接收”,准备以此接管东北全境。

什么是国民党的行政接收呢?

由于在民国时期,南京国民党政府是中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有权与苏联签订了同盟协议。

为了拿下东北,蒋介石将长春铁路的拥有和经营权分给了苏联,还把大连港和旅顺的驻在权让给了苏联。

为此,国民党还成立了东北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任命了东北的市长和主席。

虽然国民党的算盘打得很好,可却忽视了苏联。

苏联在衡量了国家利益和战后远东格局之后,对亲美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配合的态度,尽管苏联已经和国民党签了协议。

苏联表示,其所控制的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还没有完全恢复秩序,因此不能将这些城市交还给国民党。

而对着与本国有着相同意识形态的我党时,苏联本着不违法外交的原则,默许我党去争取东北。

随着“行政接收”计划的破产,国民党只能动用武力去实现“军事接收”。

很快,蒋介石安排了4个战区司令长官向天津、北平聚拢,再从热河、辽宁攻入东北。

为了阻止国军,我党战士先后用平绥、津浦、平汉三场战役,击破了蒋介石武装抢占东北的计划。

眼看着无法从陆上进入东北,蒋介石只能向美国求助,尝试在美国的帮助下,从海上运兵。国民党军在10月乘坐着美国舰队驶向了秦皇岛,一举攻下了东北门户——山海关。

紧接着,蒋介石派了10万兵力沿着北宁铁路前进。仅用了3个月,国民党就占领了热河以东,辽宁以西的大部分地区。

东北争夺,国军惨败

到了1946年3月,蒋介石又调配了6个军的兵力,直入东北。

到了4月,国民党已经占领了东北将近29%以上的地区,并且这些地区基本上都是东北的主要城市。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我党只能改变策略,于是就有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即把长春铁路沿线周边的大城市都给蒋介石,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边远城市和广大农村。

这一次,我党继续延续着优良传统,走着“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

在1947年5月,我党以根据地为依托,对国民党发起了进攻。在这次战斗中,我党用了50多天,将国民党逼退至沈阳到山海关一带,歼灭了敌军8万余人。

蒋介石在得知国民党占领区收缩之后,赶忙将手下的军区总司令陈诚调了过来,想让他来扭转东北的危局。

这个时候的我党战士则趁胜追击,沿着北宁铁路再次发动攻击。

在这一战后,国民党在东北的占领区只剩下了在中东铁路和北宁铁路附近的几个孤立城市,并消灭了将近7万的国民党军。

国民党的地盘被我党分割了开来,即便是陈诚在此,也没能挽救颓势。

时间来到了12月,此时的东北已经被零下30度的严寒笼罩。可这恶劣的天气也没能阻挡我党的脚步,他们继续对国民党发起围攻,把国民党逼到了长春、沈阳等互相不能联系的城市之中。

在这冬季一战中,蒋介石又损失了将近16万的兵力。得到了这个前线战报后,他就把陈诚调了回来,让军事能力更为突出的卫立煌去拯救败局。

然而,即便是卫立煌,他也没能完成蒋介石的嘱托。之后我党又接连对国民党发起三次进攻,将国民党的占领区缩小到了2%,这也意味着东北是属于我党的了。

在解放战争中,我党只有在东北战场上的兵力总数超过了国民党,这也足以证明我党对东北的重视,而这也恰恰是蒋介石懊悔的决策失误。

初期决策,就已失算

实际上在国共双方在东北交战的初期,蒋介石就觉得收复中国的其他地区要比收复东北来得更为要紧,这也是为什么当我党会早于国民党屯兵东北。

国民党将领刘斐曾关于蒋介石对东北的态度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当时的蒋介石并没有很想接管东北,但也没有名言要放弃,只是说争到什么程度,就争到什么程度。

其次,蒋介石觉得既然苏联已经与他达成了协议,对方就一定会将东北送到他的手上,这也让他放松了对东北的关注。

相反,我党对苏联的态度认识得更加清醒和透彻,才能获得抢先之机。

接着,蒋介石利用苏联处处阻挠和推脱的态度,点燃了普通民众对苏联的愤怒。虽然他想借此舆论声势打压苏联和我党,但却没料到会激起苏联的不满。

恼羞成怒的苏联就更加偏心同样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我党,致使国民党的东北接收更加困难。

眼看着共产党在东北的势力越来越大之后,蒋介石才打算将精锐部队送到东北,与之一战。于是,38万的国民党军来到了东北,这个兵力占解放战争第一线国民党总兵力的1/3。

可他低估了共产党的实力,随着战线的拉长,他一共往东北调了16个军,56个师,总兵力高达110万人。即便如此,蒋介石还是失败了,他的精锐部队被歼灭在了东北。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蒋介石在一开始就没有认清楚东北的重要性,所以在后续与我党的东北争夺中,始终没有获得主动权。

反观我党,在初期就决定要从国民党的手中夺下东北。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取得了东北之后,我党就拥有了坚固的后方战略基地和工业化建设基地,东北的资源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了在其他地区与国民党作战的共产党,支持着我党实现了全国解放。

我党战士从北向南,对国民党实现了反包围,最后冲过了长江防线,终结了蒋介石的统治。

1949年12月,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只能带着一众亲信逃亡到了台湾,开启了他的反动统治。

虽然蒋介石还是想要回到中国大陆,但此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了,而是共产党的新中国,他的复国梦也是一个荒唐的幻想。

蒋介石也在晚年反思,倘若当年他把精锐部队撤出了东北,或许国民党还有实力与共产党继续一战,他在东北一战中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的兵力。毕竟,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要真的夺下东北。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抗战胜利后我党在东北的群众工作》

中国知网:《政局与战局:《新华日报》涉东北问题报道研究(1945--1947)》

11 阅读:4227
评论列表
  • 2024-08-26 22:46

    到老都没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

  • 2024-08-24 13:29

    如果撤出东北,调往华北,还能多撑几年。

    用户14xxx19 回复:
    抢东北没错只是一开始绝对容易派兵少了,真拿下东北没有苏联援助就是老蒋赢了
  • 2024-08-25 21:03

    蒋打脸子仗政治仗,斤斤计较一城一池得失,就算让他重来,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川鹤史

简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每天了解一些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