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领导的“三大起义”之一,一共走出了一位元帅,一位大将,七位上将,八位中将,六位少将。
其中的元帅不用多说,就是大名鼎鼎的罗荣桓元帅。罗荣桓功劳卓著,由他代表秋收起义将领领取元帅的殊荣,自然毫无异议。而这一位大将的宝贵名额就非常激烈了,除了当选的谭政大将,其后的7位开国上将在这次竞争中也都是有一战之力的。
我们先来看看这七位开国上将都有谁。
第一位:宋任穷,三湾整编时为团部文书,上井冈山后任连党代表。
第二位:黄永胜,三湾改编时为士兵,上井冈山后当上了班长。
第三位:张宗逊,三湾改编时为排长。
第四位:陈士榘,三湾改编时为排长。
第五位:陈伯钧,三湾改编时为排长。
第六位:赖传珠,在赣县组织大埠暴动。1928年3月,上井冈见到了毛主席,任特务连党代表、卫生队党代表。
第七位:钟期光,秋收起义后被留在平江担任区委书记、游击队党代表。
这七位上将,分布在一野(张宗逊)、二野(宋任穷)、三野(陈士榘、钟期光)、四野(黄永胜、陈伯钧、赖传珠)。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说说谭政区别于这些将军的优势:
首先,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除了要表彰军事干部,也有表彰政工干部,而谭政正是我军政工工作的典范。
谭政上井冈山后,就担任了红四军前委的秘书,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帮助主席起草了那篇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他参加过古田会议,担任过一军团1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对政治工作的理解就已经非常成熟,起草过《月终政治工作报告》、《新田夜间政治工作报告》、《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报告,详细论述了我党的建军思想、原则和政治工作方针。
抗日战争时期,谭政担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参与统筹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工作,,撰写过《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论敌军工作的目的与方针》、《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政策》、《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传统与作风》等文章。他在1944年起草的《关于军队军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军史上著名的文章,曾被中央下令印发全军进行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谭政协助罗荣桓元帅领导部队的政治建设,在东北部队中开展了“诉苦”、“三查”为内容的新式整军,对部队进行了教育。这期间,他又有不少精彩的文章问世,比如《目前作战的政工动员》、《关于平津作战政治鼓动的指示》、《入城须知》、《约法八章》等。
我军的胜利,离不开那些卓越的军事将领,同样也离不开那些在背后辛勤工作的政工干部。秋收起义在历史上之所以如此重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在政治工作上的成功和胜利——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等等,如果要从秋收起义中选取一位大将,那政工干部一定是要优先考虑的。而谭政正符合这一点。
当然,这七位开国上将也并不都是军事将领,也有几位政治工作同样出色的同志,比如担任过129师副政委、副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宋任穷将军,担任过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的钟期光,以及担任过四野15兵团、13兵团政委的赖传珠将军。
但是,他们在职务上要么是兵团级,要么是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二野的政治部主任为张际春,未授衔,三野的政治部主任为唐亮上将),而谭政则是四野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职务级别上比他们都更有优势(四野的政治部副主任为陶铸)。#深度好文计划#
再说建国之后,授衔之前的职务,谭政曾任华南军区政委、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为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协助刘伯承创办军事学院;宋任穷为西南局军区副政委、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协助罗荣桓主持军委总干部部的工作。相比之下,谭政的职务也要更高一些。1956年,罗荣桓元帅因病离开工作岗位,又推荐谭政接替了他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一职。
在四野的历史上,谭政协助罗荣桓元帅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虽然在民间,他的光芒一度被参谋长刘亚楼(开国上将)盖住,然而,这并不会影响历史对他作出客观的评价。正如他逝世后中央对他的评价: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
海阔天空
若非集宁大同战役失败影响,张宗逊非常有可能授衔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