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不灭,新城当立

求实所说房子 2024-03-24 16:36:09

成都从老城单中心,扩展到南向的双中心,在这过程中既保护着老城的价值,也不断创造新的门面,把城市的框架拉到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地步,甚至还演变出了新老拥护者的争闹。

老城党认为新城太远,占用了老城的资源,阻碍老城的发展。

新城党认为老城太旧,需要新城拉动产业,吸引新鲜的血液。

今天咱就盘盘这新老之争。

越发达的国家越呈现中心化的趋势,日本有东京、韩国有首尔,美国则是纽约和洛杉矶两个大中心拥有最核心的资源“。他们是单核心或双核心就代表了整个国家,如果按照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国要出现10个以上国家城市中心,因为中国比美国多出10亿人口。

再从城市角度看,一个城市内部的发展,也是有所倾向的。例如北京,以天安门为绝对中心,最好的资源在城中心,剩下的依次向外环状发展。

虽然北京也一直在做多核城市模型的努力,在最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也提出“一核一主两副”的城市结构规划,但因为天安门、中南海这些超然的存在,北京依然是单核城市。

再来看看成都,86年修好一环路,93年修好二环路,02年修好三环路,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优先发展南门和西门,等扩充到四、五环时,大部分资源则是都集中在南门,东西北门都要靠边站,为什么?

因为随着环线的增加,成都城区内的面积是成幂数级增长的(S=πR^2)。

一环内半径约2.9公里,二环4.4公里,到五环大概要大于20公里。

也就是说扩大到五环路后,半径扩大了约7倍,面积要扩大49倍!

此时成都就没办法保证环线内的发展,因为无法满足那么大面积的城市建设资金投入。

这时就面临一个问题,是继续按原有的环线发展,还是改变发展模式。

如果继续按环线发展,就要像北京一样,优先选择一个方向发展,然后再发展其他方向。

如果改变发展模式,那城市的结构就会变化。

显然成都选择了后者。

选择在南面发展高新南区和天府新区,一个成为金融、IT、互联网中心,一个成为科研、会展、部分公司总部的中心,再加上老城区中心,通过天府大道连通,串联多个中心,这将是未来成都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这在最新的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的责任中也有体现。

有人说为什么选南面,不是西面、东面、北面?

这里还牵扯到成渝两地发展竞争的问题,这先埋一手,以后再说,其实这也是现在东部新区主要发展的目的。

这种发展策略也是有受害者的,就是在远离南边的三环及三环外的居民。

因为老城区的辐射力减小,而又离新中心很远,便拖累了这些区位的发展,该区域的房价也没有享受到中心发展的福利。

一个城市想要发展,就要抢占人才,而一个城市能容纳的人口肯定是有上限的,目前的经验值是3000w。成都现在常驻人口已达2000w,而且仍在持续增加,所以需要多个中心来容纳未来的人才。

而且这样也可以避免中央集权组织因资源过度集中后带来的财政收入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引发中央集权组织的控制力削弱,进而失去先发优势,更甚者会导致社会整体秩序的失控。

所以东部新城、天府新区这两个新城应运而生。对于成都而言,哥俩影响的是老城区的辐射半径减弱,但是并不影响老城中心的老大哥地位,如骡马市TOP的修建,很可能出现一个堪比IFS的超大商业体;很多企业虽然搬迁至高新,但税收依然留在老城,老城没有停滞不前,“中优”的发展策略不是说着玩的。而天新承载的更多是像川藏铁路这样的省级大项目,还有解决产业用地严重不足的任务。

老城不能拆迁,去安置人口吗?

可以,但是拆迁是一个极大的财政负担,又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还会抬高核心区的房价。难道要花4-5w去拆除天府广场周围的老房,最后让新移民来接盘,这是能让房东赚得盆满钵满,政府却得不到什么好处。

新区是成都的现代化城市门面,老城区则保留原汁原味,有传统老味,也有未来新滋。

虽然现在由于对天府新区的发展预期极高,导致很多资源都聚集于此,从而推高了该区域的资产价格(天西最为明显),相比之下却没有足够的现实产业支撑,但资源集中是否就是另一种预期的支撑呢?

再看高新南区,现在已经广被成都人民认可,毕竟产业、房价已经摆在那很久了。

现实的力量是那么强大,但也要避免被它束缚思维,多去做有前瞻性的思考,不会错的。

0 阅读:0

求实所说房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