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故事情节为虚构,请理智阅读!)
刘阿姨平时胃口可真不错,五十多岁的年纪,顿顿都能吃一大碗米饭,尤其是最近,刘阿姨每餐更是能吃两大碗米饭。
正常来说吃的多体重会上涨,刘阿姨体重反而下降了。

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刘阿姨的女儿觉得不对劲,便带着刘阿姨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刘阿姨患上了糖尿病。
此时刘阿姨空腹血糖就达到了9.2,医生立即为她开了降糖药。
开始的时候刘阿姨很配合每天按时吃药,隔几天测测血糖。

你还真别说,吃药确实有效果,刘阿姨的血糖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眼见血糖稳定,刘阿姨便开始从内心松懈了起来。
原本很有规律的测血糖,现在也变成了想测就测,毫不在乎空腹还是刚刚吃完饭。

每次女儿问起时,刘阿姨都自信满满的说,自己一直随时测着呢,情况很好。
直到有一次女儿放假在家,留心观察后才发现刘阿姨的操作,立即对其进行了纠正和阻止。
女儿告诉刘阿姨,测血糖的时候可要避开这8个坑,不然真是白测!

吃好喝好已经不再成为我们追寻的目的,在丰衣足食的当今社会,健康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在吃喝不愁的年代,我们每日摄入大量的高热量饮食,一些健康隐患开始悄然冒头。
就像是刚刚五十多岁的刘阿姨,不就患上了糖尿病么。

糖尿病作为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基础性疾病,想必大家早已对其有所耳闻。
为了不做“小糖人”,首先我们就要对其有所了解,才能更好预防。
1.如何界定糖尿病?
所谓的糖尿病就是血糖含量高,我们身体代谢糖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有时候患者因为大量进食高热量饮食,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内的高血糖,这不代表患者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对于如何界定是否已经患上了糖尿病,还是短暂的血糖升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通常可以利用试纸测量血糖,根据患者的测量数值,就能够看出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波动情况。
当患者的空腹血糖超过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或者超过11.1mmol/L,或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时,就可以表明患者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空腹以及餐后测量的血糖水平,仅代表患者当时的血糖代谢状态,以及体内的升糖变化。
而测量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则可以看出患者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检测的结果更具准确性。

2.糖尿病患者几种典型症状
如果细心观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大多很瘦,而且他们的饭量还不小。
简单囊括的话就是“三多一少”,患者容易饿、渴,所以吃得多、喝的多、尿的多而且体重还下降。
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疾病,顾名思义就是患者的糖代谢功能出现了问题。

正常情况下,我们在进食几个小时内不会感到饥饿,而糖尿病患者因为大量尿糖丢失,胰岛素分泌增多,所以更容易出现饥饿。
而且,糖尿病患者无法有效利用自身体内血糖,进而导致机体在活动时,能量无法得到满足。
为了供给身体所需,在糖不够够的情况下身体就开始消耗蛋白质、脂肪等。

糖尿病患者还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多尿。
尿的多导致机体细胞水分流失,为了及时补充水分,患者就会出现口渴感,自然就会出现多饮的情况。
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较高,进而影响到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过滤、吸收功能出现问题,产生渗透性利尿问题,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多尿的原因之一。

除去以上“三多一少”典型症状,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其他症状。
由于血糖的升高,患者的视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视物模糊、易疲劳等情况。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导致血液循环受阻,所以在出血后,伤口愈合速度也会比常人更慢一些。
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脚不灵活、晚上腿脚抽筋等情况。
无论是哪种症状,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以上情况,千万不要选择忽视。
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糖尿病后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检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糖尿病暂时还无法达到彻底治愈。
虽然无法彻底根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药物甚至打胰岛素等手段,对其进行治疗和稳定血糖。
为了随时监测血糖变化,就需要患者经常测血糖。
很多患者认为随便测测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里面还隐藏着很多门道,以下8个“坑”千万要注意,不然真就白测了。

1、试纸的错误使用及保存
有些患者为了方便测量,会选择自己购买测血糖仪、试纸以及针剂等,这时候就需要格外注意试纸的使用和保存了。
我们购买试纸时,通常试纸都是放在避光、密封的小罐中运输来的。
有些患者在使用的时候,可能在抽出一张试纸后,并不会及时盖好小罐子的盖子。

这样就可能会导致试纸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会由于吸收空气中水分,影响到后期测量的数值。
在测量的时候,有些患者可能为了方便拿取试纸,直接就用手指直接捏住试纸,然后将其插入测血糖仪器中。
这种方式是不对的,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捏住试纸两侧进行拿取。

2、错误的采血方式
测血糖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采血,患者的采血方式是否正确,也会影响到测试结果。
其中,最为普遍的常见错误方式之一,就是患者在刺破手指后,会直接用试纸测量,这种操作同样是不正确的。
在采血之前首先应该保证采血位置的干净,可以采用酒精棉片进行擦拭,或者用棉棒蘸取酒精进行清洁。

切记,清洁采血位置的时候,一定不要用碘酒或者含碘的液体,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针头刺破手指后,有些患者可能为了尽快让患处出血,便使劲对其积压,然后用试纸蘸取第一滴血进行测试,这种操作也是不对的。
正确操作应该手臂下垂利于血液流动,避免使劲积压推按。

并且也不能直接蘸取第一滴血,因为第一滴血中的组织液较多,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一般可以选择擦掉第一滴血,然后轻轻挤压手指,用第二滴血进行测量。
3、没有形成规律
患者为了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以及稳定程度,就会经常或者定期对其测量。

关于患者测量血糖的时间,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对于血糖较为稳定的患者,通常一周测一次血糖即可。
对于那些血糖较高、波动较大的患者,测血糖的频率则要高一些,严重者需要每天进行测量。
病情严重乃至住院治疗的患者,还可能会需要凌晨加采血。

将采血时间形成固定的时间和规律,并将其进行记录下来,有助于患者清晰明了的看出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
更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更换药物和用药量。
没有规律的采血测量,不便于患者和医生了解情况,必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测量结果。

4、是否空腹采血
正常情况下,要想测试出患者的血糖变化及血糖水平,都会要求进行空腹采血。
毕竟患者在进食以后,因为进食量以及饮食品类不同,都会对患者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能够直观看出患者血糖水平,最好患者在前一晚入睡后就不要再次进食和饮水,第二天醒来后在不吃饭、不喝水的前提下进行采血测量,方能较为准确的测量出结果。

5、血糖仪的校对正
在使用血糖仪测量血糖之前,应先对其进行校正。
如果患者在家经常使用血糖仪,且仪器的品质一般时,最好3-6个月对其进行校正一次,以便影响到测量结果。
有些患者从拿到血糖仪开始,就直接使用,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从未对其进行过校正,这样的操作都存在影响数据不精准的风险,建议定期对其进行校正。

6、采血位置不当
患者为了经常检测自身的血糖变化,会面临着经常需要采血的情况。
如何选择采血位置,也是一个经常容易被人们忽视掉的问题。
采血时最好选择血液循环较好的位置,例如指尖。
这些位置血液流速较快,便于快速出血进行及时测量。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时,每次采血最好换换位置,不要总是同一位置采血,避免局部组织纤维化。
7、仪器与试纸的适配
通常来说,我们在购买仪器的时候,试纸都是同一个规格和品牌进行配套的。
有些患者可能在试纸使用完后,忽略掉这个细节,自行购买了其他试纸,可能也会影响到测试的结果。

8、自行断药
有些患者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在测量血糖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比较稳定,就理所当然的自行断药。
殊不知,过一段时间后血糖又会突然升高。
而且在不遵医嘱的情况下自行断药,不仅会让血糖水平更加不稳定,还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当感觉自我状况良好时,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建议进行换药或者减量。
三、如何有效控糖?从日常的一日三餐下手,多吃清淡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基于糖尿病的症状,患者可以每餐吃个8分饱,然后采取少食多餐的形式进食。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运动,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帮助患者促进代谢,对于维持血糖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好处。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原来高血糖的小妙招。
如果是吸烟、酗酒的患者,建议早日戒掉这些不良习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降低血糖波动的风险。

患上高血糖不可怕,如何及时控制盒稳定住血糖水平才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三多一少”,一旦发现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去检查。

在测量血糖的时候也要多加注意,注意测血糖的方式方法、试纸盒仪器的正确使用方式、采血部位及清洁等8个小问题。
避开这些“坑”,才能不让我们“白测”。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三知健康.2023-12-21.《测血糖试纸如何使用》
有来医生.2023-19-28.《糖尿病测血糖的时间》
名医在线.2017-11-21.《血糖是从哪里来的》
三知健康.2024-01-12.《如何有效的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