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的诗我们都耳熟能详,他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杭州西湖的美景描绘得诗情画意,栩栩如生,引得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人纷纷前往西湖一赏。
然而,却鲜有人知道,这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句实际上是在苏轼对12岁的少女一见钟情后,激动之下诗意大发写成的。
如今,这样一首本意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句,却成了爱好风月的男子嘴边常说的甜言蜜语。
那么,作为这首名诗最初的来源,这个神秘的12岁少女究竟是谁呢?
王朝云从小家境贫寒,为求生计,沦落到歌舞班中学艺求生。她天生聪明秀丽,琴技高超,又刻苦努力,12岁便成了西湖有名的歌妓。
元祐八年,苏轼因在朝堂上既不容于新党,又不容于旧党,遂自请到杭州做官。
在杭州西湖的晚宴上,苏轼正和好友觥筹交错,丝竹之声缠绕于耳,只见舞台中央的女子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轻拢半遮的面纱下是一副清秀迤逦的容貌。
苏轼当即被这女子轻盈灵动的舞姿吸引住,目不转睛地欣赏女子的舞蹈。
却没曾想,由于骤然变化的天气,原本晴空日朗的西湖突然之间阴云蔽日。
雨水淅淅沥沥地滴落而下,湖水与佳人,高山与细雨,苏轼突然诗意大发,提笔写下传颂西湖的千古名句:“水光涟漪情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实际上暗含着苏轼初见王朝云时的心境。
王朝云虽年幼,却十分聪明伶俐,也仰慕东坡居士的才华。
舞会后,王朝云走下舞台给苏轼敬酒,苏轼终于动了心,将王朝云收做了侍女,王朝云从此不用再漂泊无依,终于有了一个可靠的避风港湾。
人生难得一知己被收做侍女后的王朝云和苏轼府上其他侍女一般,对苏轼都有着崇拜之意。
但王朝云又与其他的侍女不同,她不但崇拜苏轼,还能够完全理解苏轼的所有痛苦。
喜他之所喜,苦他之所苦,虽然明面上她是苏轼的侍女,却也是苏轼难得的知己。
苏轼被贬至惠州时,王朝云时常会给苏轼唱《蝶恋花》解忧,每每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面而泣,声音哽咽,竟是怎么也无法往下唱。
苏轼疑惑问她为何,朝云答道:“妾无法唱完‘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
人人都道苏轼才华横溢,直知苏轼词中用词巧妙,秋思难捱,却只有朝云念此诗时,对句中表达的命运弄人却反抗无力的忧愁无奈,以及不得不勉强伪装自己的豁达潸然泪下。
王朝云死后,这首《蝶恋花》就被苏轼尘封在了记忆的灰烬中,他拒绝再听见这首自己写下的名诗,足以见王朝云在其心中的地位。
苏轼一生被贬四次,在官场之中起起伏伏,早已看淡了人情世故的冷暖,某日的饭后,苏轼问人,觉得他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别人都答“才艺”,“智慧”,只有王朝云回答“不合时宜”。
苏轼欣然一笑。人人都道苏轼才华横溢,但他却屡次被贬,不被朝堂接纳,空有一番知识却被朝廷排斥在外,不是不合时宜又是什么?
人生得此知己,即便官场失意,也是莫大的安慰了。
古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
苏轼一生做官多次被贬,生活落魄穷愁潦倒,王朝云自从跟了苏轼,便跟着苏轼多次被贬到荒芜穷困的地方,从无抱怨,甚至细心照顾。
被贬到黄州的时候,生活过得贫穷拮据,和曾经衣食无忧的生活大相径庭,可王朝云依旧陪在苏轼身边不离不弃。
王朝云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便府上开销拮据,她也能用她高超的厨艺以及善解人意的用心,做出令苏轼赞口不绝的美味佳肴。
当时的黄州,猪肉是最不值钱的,因为古时落后的养殖技术等原因,猪肉肥腻且味道极大,富人不肯吃,贫者不爱吃。
可王朝云却加入黄州有名的特产黄酒和猪肉一起煮,煮熟炖好后的猪肉鲜美软糯,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名菜——东坡肉的由来。
元丰七年三月,苏轼接到诏命启程到金陵渡船,当船只停靠在岸时,朝云为苏轼生下的幼子中暑不治,夭亡在朝云怀中。
本来年近半百的苏轼,因为添了这个幼子,暗淡起伏的人生总算有了一丝欣慰,却不曾想迎来的却是更大的噩耗。
孩子早夭,使得苏轼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他认为是他自己无用才连累了自己的孩儿,悲愤至极下,他写下了《金陵,作二诗哭之》一词来悼念自己的孩子。
小儿死后,东坡决意不去汝州,他向神宗上表,要求在常州居住。
为何是常州呢?
苏轼本人与常州情结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他要悉心照料因为失去幼子而肝肠寸断的朝云。
他希望常州的宁静山水和风土人情能治愈悲痛欲绝的朝云。
十七年后,苏轼也在七月二十八日仙逝,他和他早夭的小儿子,在同一天去逝。
苏轼对幼子的真心,足以可见与朝云之间的深厚情谊。
苏轼与王朝云之间的情谊难能可贵又让人羡慕。
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为何如今成了男子调笑女子的花言巧语呢?
古代的才子除了功名利禄,无外乎就是一个风流雅致。
所谓风雅,必须需要雅致。
苏轼这首与王朝云初见之时情动写下的名句自然会被后世才子拿去表达爱意。
只是后世的文人雅客们可以附庸风雅,甚至拥有和苏轼不相上下的才气,可他们只不过是借苏轼的诗句讨好姑娘的欢心,再怎么引用,也不是苏轼本人。
苏轼与王朝云之间深厚至此的患难真情,岂是简单的风雅二字可以概括的?
在岁月与生活中打磨后的真情,怎会出现在风雅的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