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 [ wèi ]
衛【wèi】的本字是“韋”(见止部的“韋”)[点击转跳]。“衛”是在“韋”的基础上添加了意符“行”,以加强走动的意思。简化字把它写成了“卫”。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中间,还有一个符号,这是“方”字。表示城邑周围的四方,表示要守卫这一方水土、一方区域。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行部》
衛:宿衞也。从韋帀,从行。行,列(衞)也。
段玉裁注的意思是说:宿卫,即夜间的守卫。帀[zā],是环绕、围绕的意思。行,又读杭,是成行成列的意思。
文 献 选 读
《史記·衛康叔世家》
衛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武王已克殷紂......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當國。管叔、蔡叔疑周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餘民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閒故商墟。
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继续封在朝歌为商侯。为了监管这些商代遗民,同时把三弟管叔鲜封在朝歌以北的邶,把五弟蔡叔度封在朝歌以南的鄘。周武王死后,因成王还小,由周公代成王摄政。这几个弟弟疑心周公要篡位夺权,于是伙同武庚禄父造反。于是周公与成王一起东征平定叛乱,杀了武庚禄父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同时把八弟康叔封在新的卫国,统辖原来的邶、鄘以及朝歌,成为卫国的第一任国君,驻扎在殷墟。卫这个姓,就是卫国的康叔之后,他们是以国为氏。
《墨子·貴義》:
衛,小國也,處於齊、晉之閒,猶貧家之處於富家之閒也。
卫国是个小国,它的东面是齐国,西面是晋国。
《尚書·酒誥》
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
这里的“卫”,是指一层层围在王邑的周围,拱卫王廷的意思。西周时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即周王把自己的同姓手足和异性功臣分封在王邑的周围,让他们各自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这些诸侯国的责任就是犹如一道道的屏障,抵御外面戎狄的侵犯,拱卫中央的王畿。这就是商周时期的“畿服”制度。畿,是近的意思。外服,是指王畿之外的诸侯国。邦伯,即诸侯国的国君。文献中的五服、九服,是后人理想化的政治制度。从出土文献来看,殷商时的外服只有侯、甸二种,到西周时才有侯、甸、男三种外服。而句中的“衛”是动词保卫的意思,并不是指外服的一种。
《論語·子路》
魯衛之政,兄弟也。
鲁是西周时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
《禮記·樂記》
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
春秋战国时的郑、卫两国,因早期是殷商的遗民,所以这一地区的音乐也保留了原来商族的传统。西周的王室及其维护者常常对此加以排斥和否定,把它斥为“乱世之音”。
《呂氏春秋·本生》
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
“靡曼皓齿”,指的是美色。如果沉迷于美色,陶醉于郑卫两国的靡靡之音,极力使自己享受生活,而这些东西其实是“砍伐生命的利斧”。
成 语 典 故
倾柯卫足
指善于保护自己。
《春秋左傳‧成公十七年》:鮑莊子之知(智)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
鲍庄子即鲍牽,是齐国鲍叔牙的曾孙。葵,即葵菜。倾柯,即枝叶倾斜下垂。葵菜往往不等它叶老便要摘下来食用,让它再长嫩叶而不伤其根。孔子说鲍牵的智慧还不如葵菜,葵菜尚且能保护自己的脚。
看杀卫玠
西晋时的卫玠,是古时候的四大美男子之一。由于其相貌出众而被人处处围观,最终因心理压力太大而病死。当时的人都说他是被看死的。
《晉書·衛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