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任湖北省委书记,后官至副总理,推动建设工程,遗言很感人

诸葛谈史 2023-04-13 09:35:12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能人志士,也从来不缺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倾尽一生之人。本期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做王任重。

王任重官至副总理,一生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他就像一块石头一样,祖国的哪里需要他,他就会把自己往哪里挪。他干过的众多事迹中,37岁任湖北省委书记,其推动三峡工程建设的成绩最令人瞩目,而在逝世之后,他的遗言也非常的感人,接下来就带大家进一步走进这个人民好干部的故事。

出身寒微,不忘人民

1917年,王任重出生于河北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家庭因为内外动荡因素的影响,十分贫困。而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王任重的父母砸锅卖铁都要送他读书。

进入学堂之后,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的王任重,兢兢业业的读书,伴随着他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其视野越来越开阔。后来,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年纪轻轻的王任重,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在后来成为一名党员。

1937年,国家局势更加严峻,笔杆子功夫非常出色的王任重承担起了思想领域建设任务,他一方面积极的向外传递党的理念,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党,号召人民群众跟党走。

在幕后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一心想要上阵杀敌的王任重,一直在等待组织上赋予自己杀敌的重任,而当他如愿以偿得到冲锋陷阵的机会时,却因为敌我力量悬殊,不幸受伤。生病之余,躺在病床上的王任重时常自责,责怪自己不能多杀几个敌人。

但很快他又振作起来,重新拿起笔杆子,在病床上投入了敌后工作。

治理湖北,兢兢业业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方方面面都急需要发展,此前工作能力出色的王任重,被组织上调到了湖北参加工作。对于湖北的治理工作。一开始王任重一筹莫展,因为湖北当时的情况也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甚至还时不时的发生自然灾害。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后,王任重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湖北的发展不能操之过急,要制定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政策,于是他召开会议,让众人纷纷建言献策,会议得出了多个结论。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是要重视人才,让各行各业的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当好排头兵。其次要立足于眼前,重视当下很多民众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一步一步的进行解决,不能操之过急。

针对人民的温饱问题,很快在王任重的号召下,湖北开始了风风火火的垦荒工作,伴随着可耕种的农田越来越多,粮食作物增产,民众们的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接下来就是落实重视人才战略。

提出三峡工程构想

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泛滥,很多地方饱受摧残,民众们既失去良好农田,也失去赖以为生的美好家园。而王任重治理下的湖北也是重灾区之一。洪水发生以后,王任重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共度艰难。在经过了100多天的艰苦奋斗后,灾情才勉强被控制。

洪灾结束之后,看着河流,王任重意识到水患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因此他提出建设三峡水坝。刚提出这个提议时,很多人并不赞同,因此这个方案被搁置了一段时间。进入历史特殊时期,王任重的这个方案更被是吃了好几年灰。

80年代,成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王任重多次提出修建三峡大坝,最终这个方案才得以实行。可惜的是,王任重因为疾病未能亲眼见到项目动工。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王任重留下的遗言是:“把骨灰埋在三峡工程坝址处。”对于王任重而言,三峡大坝工程建设构想就是他的全部。

身为人民的好干部,奋斗一生、颇具眼光的王任重,从一开始就看到了水患问题的根本所在,只可惜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个建设方案被搁置了多年,也好在这个方案最终通过并建成。

相信在天之灵的他,一定已经看到了三峡大坝建成,并且内心无比高兴。

0 阅读:611

诸葛谈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专注近现代史人物故事解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