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特工潜伏敌营15年,官职大到自己都慌,中央领导:大胆往上爬

史作咏叹 2024-02-10 02:38:53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史作咏者

编辑|史作咏者

前言

1940年,一位东北小伙像往常一样,走在南京的大街上,只见他西装革履,里面穿的是高档十足的衬衣,脚踩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之前只不过是个在私塾里读过两年书的乡下小子,但在南京他有个新身份——中共地下党特工,李时雨。

这次出来不同以往,因为他要见一个特殊的人——他的妻子,孙静云。

俩人一碰面,孙静云简直认不出来眼前的这个男人,这哪还是当初他认识的那个东北小伙?

不过仔细一想也不奇怪,毕竟自己的丈夫如今已经身为南京汪伪政府的高级官员。

夫妻俩相视一笑,李时雨脸上多了一丝尴尬,毕竟身边的警卫不知道,自己的妻子还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吗?

夫妻俩一个是中共特工,一个是革命人士,互相配合的已经十分默契,这些年来李时雨的官越做越大,大到让他自己时常惶恐不安。

向上级汇报过工作后,妻子孙静云告诉他:

“你的事,上线也拿不定主意,让咱直接去根据地,找领导汇报请求指示。”

听后,李时雨也吓了一跳,没成想自己的上线,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了,竟然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拜托妻子再跑一趟。

在上线的安排下,中央领导许建国见了见孙静云,并让李时雨放宽心,大胆往上爬,对伪组织绝不能手软!

孙静云把领导的话一五一十地带给了自己的丈夫,李时雨听后心里这才踏实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高度的职位,竟然让他的顶头上线都决定不了?李时雨后来的命运究竟怎么样了?

“小宋江”李时雨

时间回到1908年,李时雨在黑龙江省某普通家庭出生了,起初他还不叫“时雨”,家里人给他起名李亭芳。

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长辈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从小就送他到私塾求学,跟着先生识文断字,那时的他生性活泼,天生结交朋友讲义气。

一次偶然接触到《水浒传》,他便开始拜读起来,从此喜欢上了“及时雨”宋江,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特地给自己改了个名字——李时雨。

他和宋江一样,把忠义二字看得很重,对兄弟朋友讲义气,对国家忠心无二。

渐渐长大一些,他看着眼前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在心底默默地立下了一个宏大的理想抱负。

带着这种极其强烈的报效祖国的心愿,他夜以继日地发奋学习,一路从省城考上了天津南开,又辗转来到了国立北京政法大学。

这期间,他经历了上海的五卅惨案,和其他参与罢课、抗议游行演说的同学一样,是一名将爱国主义牢记在心的“新青年”。

同时,他还接触到共产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学校求学期间积极投身于党组织和领导的各种活动,“共产主义”的种子,慢慢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李时雨迫切地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国家已经处于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于是在同年,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组织的新成员,组织里的各位都很期待他的加入,并把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打入东北军!

之所以让资历尚浅的李时雨去,组织这样安排不是没有道理。

一是因为东北是他的家,一个刚毕业的高材生,放着大好的前途不走,非要去时局混乱的东北,这势必引人怀疑,但回家不会。

二来东北情况错综复杂,急需我军信得过的人去宣传革命思想,并了解当地的情报。

1934年李时雨毕业后,就直接前往东北,成了张学良公馆警卫室的一员。

慢慢地凭借自己极高的学习素养,晋升为一名中尉参谋,虽然官职不算太大,但这可以证明他已经初步赢得了敌军的信任。

经由他手的消息也比以前多得多,他和妻子孙静云是在他加入共产党的同一年结的婚,那时候这对革命伉俪可能都没想到,日后将要面临多么大的腥风血雨。

李时雨就这样一步一步渗透着,如果不如意外,他很可能短时间内升到高层,但意外就在这时悄然发生了。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过后张学良被软禁在别墅中。

东北军群龙无首,内部矛盾日益激化,面临马上要改编的东北军,李时雨与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裁掉。

但他从没想过就此放弃革命任务,后经过组织安排下前往平津一带,继续执行任务。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天津,不像在东北还认识些人,李时雨只能凭借高材生的底子试图找些工作,后来进入日伪天津高级法院,成了检察官。

虽然他能做的事情极其有限,但自己也正是在那段艰难岁月中慢慢磨练出来的“王牌特工”般的身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所有通往天津的道路都被封死,李时雨只能依靠特务机关派发的通行证活动,这张证明可谓是帮了他不少忙。

正是这张“免死金牌”,得以让他在几万公里的日寇封锁线中来去自如,传递重要情报。

正是这样,上线何松亭把两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交个他去办——向其他地区运送电台、去狱中营救冯骥。

要知道在那个特殊时期,别说运送电台了,就连写着情报的一张小纸条都难以安全送到目的地,电台不一样,它可比口头或信封传递情报要来的及时。

所以这也正是日寇重点照顾的对象,再者说电台体积庞大,要想随身携带不被发现可谓是难于登天。

然而李时雨并未退缩,他想了个办法,先把电台拆解成一块一块的零件,把它们按顺序摆放在箱子里,随后向法院申请了一辆价值不菲的小轿车,把箱子放在车里。

虽然万事俱备,但过封锁线的临门一脚李时雨怎能不紧张?好在他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还是有惊无险的带着一台电台从日寇的眼皮子底下溜了出来。

还有一个装满电台零件的箱子,李时雨又想了一个法子,叫黄包车去法租界过桥,过桥的一刹那他把箱子高高举起,箱子前面就是他的通行证件。

有了这种宝贵的成功经验后,李时雨开始变得“大胆”起来。

时不时从法院顺走一套卷宗,偷偷改写并原封不动地放回原处。

营救像冯骥那样的我党地下人员等等,诸如此类的人物,他执行起来是得心应手。

就这样,李时雨以极快的成长速度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年代潜伏着……

王牌特工

1939年,汪精卫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建立“汪伪政府”。

恰逢国民党朱晶华在天津选拔“北方代表团”,和李时雨是老乡,又极其欣赏这个年轻人。

朱晶华承诺李时雨,如果跟着国民党干,打入汪伪内部,他就可以伪造身份,让他在里面传递情报。

果然如他所说,李时雨成功当选汪伪政府常务委员,并一步步接触到高层,1940年,风光一时的陈公博已经是上海市市长了,经过几番打交道,他非常看好李时雨。

李时雨成了陈公博的心腹之一,在上海市开始抛头露脸,同时他把自己的任务,自己是谁牢记在心。

后来王位计划的“清乡”,正是李时雨及时把消息传递给我党,才有了陈毅数得出的那句话:

“这些情报至少帮助我们增添了一个师的兵力”!

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李时雨看着自己的制服肩章,官越做越大自己也心慌。

这才有了他让妻子孙静云去请示上级,中央领导许建国让他“大胆往上爬”的事情。

1945年日本投降前,李时雨做内应策反部分汪伪投诚,立下不小功劳,就在他考虑是否摇车离上海时,他的老相识余祥琴找了上来。

一番交谈得知,余祥琴现在在为军统做事,此次目的就是为了拉拢李时雨,这个机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李时雨顺势应允下来,算是成功打入了国民党内部。

次年,李时雨升的极快,已经是军统在上海区第二小组组长了,是少将军衔,沈维翰怀疑他有卧底嫌疑,便给戴笠致电,请求对李时雨采取措施。

但无缘无故抓人,就连戴笠也没法这样做,更别说抓一个少将级别的人,于是他叫来稽查处督察长李国章,听听在他嘴里,李时雨到底是个什么人。

戴笠万万没想到,李国章也是我党特工,李国章的一席话,让戴笠的怀疑降低到了冰点,还亲自向下面发了封电报,让他们“不要再为难”。

这无疑救了李时雨一命,因为在戴笠飞机事故逝世后,军统所有人都不知道李时雨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是戴笠生前“信任”的人。

但在特务机构的特工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李时雨还是被逮捕了,在狱中“压杠子”、“灌凉水”等严刑逼供的手段。

他都经历过,但他无论多么痛苦,始终咬死不认自己的共产党身份。

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被放出去的一线生机,后来内战激烈,军统无暇顾及,国军财政困难,不得不释放一批牢犯,李时雨正在当中。

出狱后,他由上海到香港,再回到北平,刘少奇得知后大喜,当即接见了这个“只闻其声,未见过其人”的李时雨。

“你一个人顶三个师!”

刘少奇对李时雨说。

建国后,李时雨终于穿上了心心念念的军装,他的信仰。

1999年李时雨病逝,享年91岁,“敌营搏斗十五年,刀光剑影无形战”。

这是他为自己题的诗,也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0 阅读:0

史作咏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