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没有1个厕所,上万人该如何方便?看完才知道古人真聪明

史作咏叹 2024-02-11 02:00:47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史作咏者

编辑|史作咏者

前言

走进故宫,你是否曾疑惑过,这种规模宏大、殿宇连绵的皇宫,为何竟无一处厕所?

原来,在古代,皇宫的设计并不像今天我们居住的房屋那样会考虑如厕的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人就随地方便,事实上,古人处理这件事的智慧也值得我们学习。

数万人的如厕需求,古人是如何解决的?且让我们一起探索老祖宗的智慧吧。

故宫的沧桑与变迁

故宫又名紫禁城,这座历经沧桑的宫殿,承载了中华民族几百年的历史记忆,它见证了王朝的更替,天子的兴衰迁替。

永乐年间,为建造新都,永乐帝下令在京师修建宫殿,根据风水先贤的意见,选址在风水宝地北平,是为紫禁城。

在规划建造时,严格遵循周礼所载,分明朝廷与市井,尊神明于左,奉祖庙于右,主殿庄严,配殿环绕,楼阁水榭点缀其间,经历14年修建,这座皇家禁苑终告完成。

此后600余年,故宫见证了明清两朝的盛衰,每日朝会,万臣朝贺,殿阁人声鼎沸,夜深人静时,后宫佳丽,帝王之乐,一派和乐景象。

但是随着同治末年,甲午之变,外敌入侵,慈禧太后慌忙迁都,闭门不出,此后再未复归。

辛亥革命后,龙椅不再有君临天下的君主,无数文物流失,宫殿破败,曾经的富丽堂皇,只剩砖瓦残垣,直至1925年,故宫作为博物院对外开放。

岁月变迁,故宫的兴衰荣辱已成历史,如今,我们只能从残留的文物中,想象它昔日的辉煌,这座宫殿,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记忆,它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和珍惜。

然而,仅仅依靠想象难以复原故宫曾经的样貌,要重建故宫辉煌的模样,我们还需依赖大量历史文献的记载。

据文献记载,紫禁城最初修建之时,规模宏大壮观,共有大小宫殿九千多间,建筑面积近150万平方米,其中太和殿高近35米,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人朝会,这在当时可谓空前绝后的大型建筑。

紫禁城内回廊四通八达,共有大小门171座,各种楼阁水榭遍布其间,飞桥流水相映成趣,苍郁翠竹掩映中的画栋雕梁,与宫墙飞檐相得益彰,景色十分优美。

宫殿内部装饰更是富丽堂皇,檐牙斗拱绘满了金龙和朱雀,彰显帝王尊贵,屋顶铺满黄琉璃瓦,熠熠生辉,各殿堂内部绘满壁画,陈设瓷器居多,将中国古代宫廷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后世历史学家根据文献记载,绘制出多幅紫禁城平面图,这些图样勾画出紫禁城山石水榭的布局,重塑了它鲜活多姿的风貌,虽然仅靠想象难以完全重建,但文献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线索。

如今,我们能够在故宫博物院里一睹这座宫苑的辉煌,雄伟的城墙和殿宇依旧屹立,装饰绚丽的画栋雕梁历经沧桑,仍显示出皇家气派,这些建筑作为见证,使我们能够更生动地重建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积淀。

故宫不仅见证了历史,也与时俱进,见证着文明的传承创新,90年代以来,故宫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还建造了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设施。

一些殿堂改建为展览馆,向人们展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今走进故宫,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古代宫廷风貌,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生命力。

经历沧桑,故宫以新的姿态重生,但它那承载历史记忆的本质永不变革,我们应当心怀敬畏之心,感受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这座宫殿,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传承创新,意义深远。

故宫为何不设厕所

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其规模宏大、建筑艺术精湛,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然而当游客漫步于金碧辉煌的宫廷时,却找不到方便的厕所设施,这令许多游客感到困惑。

经过史学家们考究发现,故宫不设厕所,主要出于以下考量:

第一点,在古代,厕所被视为污秽之地,不适合修建在威严肃穆的皇宫之内,古人甚至使用“粪坑”来形容简陋的厕所。

明成祖在设计故宫时,为维护皇宫的尊严,不愿意在此设置厕所,当时的统治者把皇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认为设置厕所会玷污皇宫的圣洁和威严。

第二点,故宫结构复杂,房间众多。如果设置厕所,势必会破坏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美观,明成祖在建造故宫时非常注重建筑的完整性与意境营造,因此放弃了增设厕所的想法,他精心设计的皇宫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厕所的添加会打破原有的规划。

第三点,安全考量也是重要因素。历史上曾发生多起皇帝在厕所被刺客袭击的事件,厕所相对隐蔽,刺客可潜伏其中,对皇帝不利。

明成祖为防止悲剧重演,决定不在故宫设置厕所,他深知皇帝最脆弱的时刻就是如厕时,这也是刺客伺机行凶的大好时机,因此,不设置厕所可以大大减少皇帝被袭击的风险。

最后一点,考虑到故宫规模之大,上万居住人口,大量的污物排泄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有损皇家形象。

明成祖期望故宫能焕发光彩,保持庄严肃穆,因此放弃了修建厕所的计划,他希望故宫之内空气清新怡人,而厕所的设置势必会导致大量恶臭,这与他对皇宫环境的期待相悖。

那么,在没有厕所的情况下,故宫内的居住者如何解决如厕问题呢?

巧妙的“恭桶”设施

据史书记载,原来,在古代贵族生活的空间里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洗手间”,他们采用巧妙的“恭桶”代替,这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成为值得探索的民俗文化遗产。

“恭桶”看似简单的木桶,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由上好的木料精心雕制而成,外表考究,通体描金绘彩,富丽堂皇,桶盖密封严实,内置草木灰等吸气材料,既避免气味外泄,又方便清扫。

桶身大小花纹的不同,代表使用者的级别高低,彰显身份尊卑,这种巧妙的设计,既适应皇宫生活,又体现阶级特权,同时保障卫生,可谓一举多得。

使用“恭桶”后,也有一套科学的清扫体系,皇宫派遣专职太监持桶往返,上有皇帝,下至宫女都使用专属的“恭桶”。

及时清理是保障卫生的重中之重,清洁工作由受罚的宫女和太监承担,他们戴手套,使用竹木工具清扫,再喷洒香料消毒,所有过程井井有条,既保证皇宫整洁,又展现专人侍奉的规矩。

故宫遍布暗藏的“恭桶库”,方便皇帝、贵妃们临时需要,宫女们训练有素,接到嘱咐时迅速取桶送达,又迅速送去清洗,确保“脸面与风范”,这种贴心服务体现了古代崇尚的“礼”文化精髓。

其实,“恭桶”的使用不仅限于皇宫,在古代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例如,富裕的士大夫家庭也会使用简易版的“恭桶”,虽不及皇宫的金碧辉煌,但也雕工精细,体现出主人的身份地位。

而普通老百姓由于生活所迫,也会使用自制的简陋“恭桶”,虽简单朴实,但也能满足日常需求,这种现象充分说明,“恭桶”已成为古代如厕方式的一种普遍习惯。

不仅如此,“恭桶”的清理处理也各有特色,城市中的夜香车伴随夜幕降临而来,收集街坊百姓的“恭桶”,运往郊外农田,作为天然有机肥料。

这种资源回收的生态环保理念,也可圈可点,而对于皇宫中的“恭桶”,处理方式则更为考究,不仅有固定的清洁流程,还会在运送过程中严格区分不同级别,以示尊卑有别。

如今,当我们走进古老的故宫,眼前不再有“恭桶”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洗手间,不过,通过考察“恭桶文化”,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人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光大。

结语

故宫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古老的建筑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而现代完善的设施又让游客感受到关怀与便利。

故宫的魅力源自它跨越时空的包容性。然而,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故宫还需面对许多困境,我们该如何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地赋予它新的活力?

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以开启故宫新的生命力。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0 阅读:0

史作咏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