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称鹰犬将军,49年向蒋介石大胆献计被否,实乃新中国之幸

青春不散宴 2025-02-20 12:00:45

二战时,一国民党将领英勇抗敌,屡败日寇,参与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等多场战役,战功显赫,获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及美国棕叶自由勋章,为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中,他提出一冒险计划,幸得蒋介石否决,否则实施后对新中国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量。

被俘后,他消沉抵抗。经同乡同学陈赓亲见开导,他思想渐转,深刻反省,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

面对台湾称其为“黄埔败类”“鹰犬”的辱骂,他冷静回应。自认追随蒋介石逆潮流、愚忠国民党、参加内战,确是“败类”与“鹰犬”之行,遂自封“鹰犬将军”,并出版回忆录。

这位著名抗日将领即为宋希濂。

1907年,宋希濂生于湖南湘乡富裕中农家庭,幼受良教,中学参与爱国运动结识陈赓。1924年,二人共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杰出学员之一。

不久,宋希濂投身国民党,与陈赓关系日益疏远。至国共首次合作之际,他最终选择站边国民党。

1927年,宋希濂因北伐战争负伤,随后获蒋介石派遣,前往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深造。

1928年,日军侵占济南并屠杀17名外交人员(济南惨案)的消息传至日本,宋希濂即召集黄埔校友组织示威大会。筹备游行时,他们被日本警察逮捕,入狱半月后经中国驻日公使斡旋获释,继续学业。

1930年宋希濂归国,旋即投身蒋介石统一全国的中原大战,因战功显著被提拔为旅长,并率部队驻守南京。

1932年淞沪抗战起,十九路军发抗日通电。驻防南京的宋希濂见状,即代表所部向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战,赴沪支援,成为少数援助十九路军的部队之一。

淞沪前线将士英勇抗日时,蒋介石却令撤退。随后,何应钦与日本签订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致使国家权益受损。

宋希濂因淞沪抗战战功,晋升为87师副师长,次年再升,任36师中将师长,该师由87师与88师4个补充团改编而成。

不久,宋希濂率36师被蒋介石调赴江西,对红军实施第五次“围剿”,由此踏上盲目效忠国民党、投身内战的“爪牙”生涯。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被迫同意国共二次合作,由此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宋希濂率36师进驻陕西,并兼任西安警备司令,期间重逢陈赓。历经十年内战,国军师长宋希濂与红军师长陈赓终在西安实现和平会面。

1937年,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继而对上海展开大规模攻击,并宣称将在三个月内使中国沦陷。

宋希濂驻西安,接令即率36师赴上海前线,参与淞沪会战。汇山码头一战,他指挥部队激烈巷战,穿户入室,直攻码头,日军逃窜,最终形成对峙局面。

淞沪会战期间,36师与日寇激战近3月,历经4次兵员补充,牺牲1.2万将士,终获胜利,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图谋。

宋希濂续战大会战后,1941年升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太平洋战争起,参加远征军,滇西缅北抗日三年,1945年畹町之战全歼日军两师团,贯通中印公路,大胜。

宋希濂因在滇缅战场三年多的卓越战功,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及美国政府颁发的自由勋章。

1948年,宋希濂在结束十多年抗日战斗,转任新疆警备总司令近两年后,仍被卷入内战,被迫参与其中。

当时,全国解放战争已逾两年,国民党败局已定,宋希濂被任命为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驻守湖北第二大城市沙市,仅次于武汉。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解放军取得压倒性胜利,国民党长江防线近乎全面瓦解,宋希濂驻守的湖北沙市防线亦随之崩溃。

8月,白崇禧带领华中“剿总”桂系军队撤至湘西南,随后宋希濂接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一职。

宋希濂上任即刻赴汉中,与胡宗南共商大计,提出舍弃大西南,转以重兵扼守滇缅公路,旨在挺进滇缅的战略构想。

宋希濂认为,鉴于其在滇缅奋战三年,掌控滇缅公路以立足并寻求反攻,相较于固守大西南静待围困,更为有利。

1949年11月,宋希濂按预定计划,率残部撤向四川、西康边境,意图逃入滇缅。若其几十万大军成功遁逃并盘踞边境,将对新中国西南边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就在这时,该大胆计划遭蒋介石否决。从今日视角审视,实为新中国之幸。尽管此认知源自事后,但事实确然。

蒋介石否决宋希濂大胆计划的原因何在?

11月6日,解放大西南之际,周恩来公开了潜伏敌营多年的地下党员熊向晖的身份,其原任胡宗南侍从副官、机要秘书,此举旨在向蒋介石实施“攻心战”。

消息迅速传至蒋介石处,他疑心更重,对胡宗南失去信任。蒋直接否决了胡宗南与宋希濂放弃大西南的计划,严令死守西南,并禁止军队进入滇缅。

这符合解放军的意图,西南战役的关键及毛主席的初步战略,在于阻止胡宗南、宋希濂逃脱,确保他们留在原地,等待被包围。

蒋介石令死守西南之际,解放军依计划攻占贵阳,着手封堵国军主力自四川遁入云南的退路。

宋希濂与胡宗南已意识到前路无生路,多次提议规劝,然而蒋介石依旧固执己见,对他们的意见置若罔闻。

12月初至中旬,十余日间四次恳请蒋介石放弃四川,改由西昌入滇缅,但均遭其拒绝。

胡宗南兵团所有退路被解放军切断后,关门打狗之势显现,蒋介石方惊觉自己已犯下重大战略失误。

1949年5月下旬,毛主席已明确进军大西南战略,意图消灭国民党胡宗南、宋希濂两兵团。11月解放军战略意图显露,蒋介石却失误,将几十万大军逼入绝境。

12月中下旬,蒋介石终悟过错,批准了胡宗南第5次撤离四川的请求,但局势已无法挽回,时机错失。

12月19日,宋希濂兵团在大渡河遭遇重创,全军覆没。宋希濂绝境中尝试自杀未果,最终落得被俘的下场。

我党统战工作显成效,卢汉在昆明起义,“川康王”刘文辉等四川实力派彭县起义,胡宗南麾下李振、裴昌会、陈克非、罗广文等兵团司令相继起义或投降,致其几十万大军迅速崩溃,胡宗南逃台。

我党统战工作涵盖宋希濂,持续争取其归顺。二野第五兵团司令杨勇派其胞兄、友人劝降,但因宋部迅速逃窜未果,直至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畔被俘。

晚年宋希濂忆及往昔,表示:那段经历让他印象深刻。

1949年是我人生中最不幸之年,父丧妻亡,战事失利,身败名裂,家破人散。彼时我仅四十二岁,却已脱发斑白。诸事不顺,心力交瘁,自觉生命将尽,生存无意。

因此,初被俘时,他绝望至极,拒不配合。后陈赓专程解释共产党改造政策,他才渐释疑虑,思想转变,认真思索未来道路。

1954年,宋希濂被转至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因表现积极,他于1959年成为新中国首批获特赦的战犯,重获自由。

此后,宋希濂陆续担任全国政协文史委专员、第四届政协委员及常委,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他强调:祖国统一方能自强,自强康乐则社会安定,人民得享民主自由。

面对台湾方面指责他为“鹰犬”,他保持冷静,出版回忆录时,特意选用《鹰犬将军·宋希濂的自述》作为书名。

1984年,宋希濂申请并获准美国永久居住权,随后定居纽约,实现了与子女的团聚。

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在美国逝世,终年86岁。他一生襟怀坦荡,忠诚爱国,被誉为“鹰犬将军”,至此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1 阅读:6
青春不散宴

青春不散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