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些人他们看着很虚伪,但也有可能虚伪只是他们的面具,这个时候请先默认他们是虚伪的,然后再通过后续的接触去判断是真虚还是假虚。
关于这个说法,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比如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突然看到菜里有一块异物,可能很黑,外观有点不像是这道菜里该有的样子时,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不吃。
不吃,挑到一边去,然后再看究竟是什么。
而不是说先把这个东西放进嘴里,一边嚼一边品味,这东西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这个东西是不是该出现在这道菜里,亦或是“我今天必须要用嘴巴尝出这东西到底是个什么味道。”
同理,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有虚伪的表现时,我们就先默认他是虚伪的,这样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可以先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而不是把他当成是一个诚恳的人,以自己的利益去试探他究竟是不是真的虚伪:
有些没必要的事情别去赌,这无关输赢,
而是认知的抉择。
虚伪的面具,遮掩的是纯粹的需要,是通过虚伪来掠夺的需要。
带着虚伪面具的人,自私是他们行动的纲要,利用人们的善意去实施恶行,借助人们的认可来赢得不属于他们的尊重,
这一切都不是面具的意志,而是面具背后的要求。
所以,面具的样子,多多少少跟佩戴者的处境,心态,以及立场有所关联。
人们总是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生活是真面孔,工作是假面具。
而现实之中,人们总能在一些人的言行举止上,看到一些“职业行为”的影子,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的去谈这些行为【绝对】是不好的,但不可否定的是,
面具本身无真假,赋予真与假这层含义的,
仍旧是戴着面具的人。
看得人多了,见过的是是非非之中,就会明白那些人与人,人与面具之间的纠葛所在,迫不得已的恶,也不会以善为名去解释,虚情假意的善,所求回报,所盼望的结果也无法洗脱恶的事实,
人活着,究竟要准备几副面孔,这很难说,这就好比有些家庭,还要分得出“谁唱红脸谁唱白脸”,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回回都是戏的日子,
这就好比在交际关系之中,有人求的是大家的稳定,有人要的是个人的舒坦,
求稳的人会妥协很多,求舒坦的人,
会让求稳的人,妥协更多。
由此可见,面具上画的是什么,这可能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有些是流行元素的肆意勾勒,有些是经验阅历的横平竖直,
面具最终是什么样子,跟戴面具的人脱不开半分干系,不被认可的面具不会被戴在脸上,只有被认可的面具才能替代自己的肉身形象,
面对人,面对事,面对镜子前的自己,
这面具就不再是什么假象,而是另一种关乎人格,关乎态度立场,
甚至关乎执念的精神回荡。
面具戴的久了,摘下来可就难了。
面具就像是有了自己的灵魂一般,他不想被摘下来,或者说,那面具背后的皮,也因为种种原因“见不得光”,
于是乎,摘下面具的代价,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诚然如此,依然还会有人选择换一副面具,
这不是因为面具背后的东西变了,
而是这张面具的名声臭了,形象坏了,亦或是某种东西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尽管如此,换面具的痛苦之中,没有任何教训的成分,
因为带上新的面具之后,
下一场因果,
继续换汤不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