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假装客气,其实另有目的

袁大岛 2024-01-31 22:28:18

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一句俗语,

这是我从听到的那一刻起,就觉得很不对劲的俗语。

伸手不打笑脸人,那手都伸出来了,难道还分不清楚这笑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么?

后来我见过一些很低级的世俗之论,也观摩过某些所谓高端对话的“立场连连看。”

我这才明白,原来伸手不打笑脸人这句俗语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伸手的目的不是让那些阴险的笑脸,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威胁,

而是伸手这个举动让对方明白,

要是太过分了,那下一步,

可就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伸手这个行为并非是某种隐喻,而是非常直白的表态。

在当今社会,能不伸手就不伸手的认知背后,不仅代表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冷眼以对,这其中还会牵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避险认识。

而如果真到了不得不伸手的时候,那就说明不伸手就解决不了问题的严峻时刻,

不想出手,知道出手就会给自己惹麻烦,

但是不出手,自己的利益,人身价值甚至是尊严都会受到损害。

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出手,必定意味着“不出手的代价更大。”

那么伸手对应的“不打笑脸人”这个状态,其实更具微妙的意思。

笑脸这个举动,意味着示好,若是彼此的关系在表面上“无风无雨”这种笑脸就意味着客气,

意味着彼此心知肚明的,虚伪的,但却有必要的客气。

所谓有必要,只是一种世俗上对于微笑的认识,微笑意味着友善,但这种表面的友善意味着什么,也绝非是什么惊天秘密,

必要的微笑藏着必要的虚伪,必要的客气套着必要的防备。

那些被强行植入交际之中的潜规则,让人们对于必要这两个字的认识引起了格外的警觉,警觉归警觉,该是如何便如何的理解就像是托载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理念,理念成为了同舟共济的船只,那些不伦不类的形容词正在添油加醋一般摧毁着人们对交际关系原本的理解,

这种理解,便是信任。

不断摧毁,不断重建,反复磨合,

身心疲惫。

于是乎,那些客气便不再勉为其难,那些针对便不再兵戎相见,忍受变成了抵御精神严寒的外衣,当人们进入了温暖之地,外衣就成了导致燥热的元凶。

可是,人们停留在温暖之地的时间有限,终究要启程的事实,让人们意识到这件外衣还是得穿上,不仅要穿上,还要穿的严严实实。

面对现实的严酷,忍受揭开了必要的真实,于是人们意识到自己究竟在这场虚伪的博弈之中失去了什么之后,

伸手的那一刻,

手中无眼,看不到那卑鄙的存在,究竟哭脸还是笑脸。

不可否定的是,人们对于客气这个交际形象的理解是愿意接受的,我也如此。

客气不是罪,也不是某种试图攻击的前置信号,客气这种表现落于群体之中,也具备了群体的交际属性。

有人客气,是真的不想惹麻烦,有人客气,是真的想去交际,

但也有人的客气,是笑里藏刀,是曲意逢迎,也是另有目的。

所以问题不在于客气,不在于微笑,而在于人。

人没有问题,那么是冷漠还是欢快,是习惯了独处还是愿意在群体之中发光发热,

本心是好的,那这些表现自然就没有问题。

而如果人有问题,人的心里藏着问题,

那么冷漠和欢快,都是伺机待发的试探,独处成了一种藏在暗处的观察,装成发光发热的人,他的“能量”源自于他即将获得的好处。

所以,

这不是什么运筹帷幄的博弈,

只是利弊之间的小算计。

5 阅读:277
袁大岛

袁大岛

用最实际的话语讲最实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