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后的魏晋,在很多人眼里看来,非常的奇葩。那时候的朝代更迭迅速,皇帝也当了不久,是一个大动乱的时期。这时候的有些人为了避祸取乐,采取了很多现代人看来都很前卫的行为,俗称一点就是行为艺术
魏晋的这些风气其实是从上至下的,从曹操开始,就比较重视功利现实的价值,很少有道德上的操守约束。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昭耽于淫乐,平定吴国时,收纳了吴王孙皓的五千姬妾,后宫人数达到了数万,在朝堂谈论政事时,很喜欢说家长里短,对于国家大事却不十分关心。
面对这样的政治风气,魏晋的有识之士,大多对政治感到灰心,转而致力于老庄之学,去谈论玄理,逃避现实,大都率性自然,不爱慕荣利。一些人一方面在功名利禄之中,另一方面又爱隐逸无求的放达于山水之乐。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便是这样的人物,他非常喜欢竹子,却讨厌朝堂上的工作。有一次听说有个人家里有一片好竹林,就跑去看,他直接闯进别人家里,招呼也不打,跑到竹林里愉快的赏起了竹子,一边看一边还大声的叫唤,表示十分享受。王徽之赏完竹子,满意的准备要回家,却发现竹子的主人把大门关住了,原来竹子的主人觉得王徽之太不尊重自己了,看完自己家的竹子,连招呼都不打,就不放王徽之出去。王徽之一看这主人挺有个性,就连忙过去打招呼,还邀请他一起去饮酒作乐了。
还有一次,王徽之出差要到别处住几天,在当地刚住下来,他就安排随从赶紧在院子里种一些竹子。随从就很纳闷,就住那么几天,竹子也长不大啊,真是劳人啊。王徽之感叹了一会,然后对随从说,我一天也离不开竹子啊,要不然就觉得自己俗气了。
还有一个叫王衍的大官,在晋朝官至宰相,家里十分有钱,老婆也喜欢爱钱,他却十分讨厌钱,从来不摸钱。有一天,他老婆在他睡觉后,命令人把钱在他周围摆满了。第二天,王衍起来,一看周边都是钱,十分的苦恼,赶紧叫人把这些“阿堵物”拿开,也就是碍眼的东西,对钱真是十分的鄙弃。
王衍的王平子,行为也很很奇特。王平子要去荆州担任行政长官,他哥哥就带着大批人马为他送行,大家就在和王平子握手话别时,他发现路旁院子里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一个鸟窝。瞬间,这个鸟窝勾起了他小时候的爱好,他就立即撒下别人的手,蹭蹭的去爬树了。爬到了树顶上,他抓到了小鸟,高兴的拿给下面的人看,看的下面的人目瞪口呆。
类似这些人的还有很多,这样的风气对于国家发展确实不利,朝臣们都不注重实务,整天谈玄弄虚,结果朝政日趋败坏,引起了一系列的变乱,是值得深思的。
老 明
北方五胡乱华,南方穿着开裆裤吸毒(那时候叫五石散)。这就是文人骚客眼中的“魏晋之风”,无耻之极[好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