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登雅州城楼二首》
- 写作背景:段玉裁是清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生活在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当时清朝疆域辽阔,但边疆地区仍需巩固边防、维持稳定。雅州地处西南边疆要冲,有着重要的军事和交通地位,是连接中原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关键地带,经常有军事布防、戍边等活动在此开展,段玉裁或许因公务等原因来到此地,登上雅州城楼,有感而发创作了这两首诗。
- 《登雅州城楼二首·其一》解读:
- 首联:“雉堞嵯峨矗素雯,登临豪兴百僚分”,在清朝对边疆地区不断加强管理与经营的大背景下,雅州城的军事防御设施建设完备,其高耸且错落有致的城墙(雉堞)在蓝天白云(素雯)之下显得格外壮观。诗人登上城楼,与同僚们一同置身于此,那豪迈的兴致油然而生,仿佛要与众人一同分享此刻俯瞰城楼内外的壮阔感受,从城楼外观与自身初登的心境入手,展现出雅州城作为边疆重镇的不凡气势以及诗人豪迈的情怀,也暗示着众人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 颔联:“滩声不厌喧终古,山色从来媚夕曛”,雅州城周边既有奔腾不息的河流,又有连绵的山脉环绕。城下河滩水流终年喧闹,却不让人厌烦,反而成为一种独特的自然之音,而傍晚夕阳余晖(夕曛)洒在山峦之上,让山色更添几分妩媚。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周边自然景色,动静结合,既展现出雅州城所处自然环境的优美与独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边疆地区虽远离中原繁华,但有着别样的宁静与韵味,衬托出这座城在山水之间的安稳与重要性。
- 颈联:“洛沫异源同赴海,蔡蒙高处独干云”,当时人们对边疆地区的地理情况有了更多的认知与探索,洛水和沫水虽源头不同却都奔流入海,蔡山、蒙山高耸入云的景象是雅州一带独特的地理风貌呈现。诗人通过对这些地理元素的描写,一方面体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宏大,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尽管边疆地区地理形势复杂多样,但都在清朝的版图之内,有着统一而完整的自然秩序,如同这些河流山川虽各有特点却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整体格局,侧面反映出国家疆土的广袤以及对边疆地理的重视。
- 尾联:“圣朝声教原无外,偶为筹边誓六军”,在清朝统治者致力于推行文化教化,试图让边疆地区更好地融入大一统秩序的背景下,诗人站在城楼上,联想到朝廷为了边疆的长治久安,有时需要谋划军事部署(筹边),调遣军队(誓六军)。此句点明了雅州城的军事战略意义,它是保障边疆稳定、传播国家声教的重要据点,体现出诗人对国家边防事业的关注以及对清朝巩固边疆、实现大一统局面的认可与支持。
- 《登雅州城楼二首·其二》解读:
- 首联:“飞越峰高木叶声,从军岁晚不胜情”,雅州周边有着诸多高山,如飞越峰,在秋冬时节,山上树叶飘落,风吹木叶沙沙作响,营造出一种略带萧瑟凄清的氛围。而诗人身处军中,随着年岁渐晚,可能长期戍边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边疆局势的担忧等诸多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不胜情”三字将这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委婉地表达出来,奠定了全诗感伤、思绪深沉的感情基调,也反映出当时戍边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 颔联:“但知牧圉勤羁绁,敢道潺湲可濯缨”,在清朝严格的边防制度下,戍边将士们肩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要时刻坚守岗位,做好诸如放牧等保障边疆后勤以及戍守的诸多事务(牧圉可代指边疆相关事务,羁绁象征着职责的约束)。面对眼前的潺潺流水,诗人深知自己不能像古时那些隐士一样,想着用这流水来洗涤帽缨,过闲适自在的生活,体现出诗人强烈的使命感和对职责的坚守,彰显了边疆军人在其位、谋其政,一心戍边的严肃态度。
- 颈联:“落落长松樛堞霓,离离幽草入新晴”,从城楼上眺望,高大挺拔的松树(落落形容松树姿态)树枝仿佛与城墙上空的云霞(堞霓)相互缠绕,而雨后初晴,繁茂的幽草显得生机勃勃。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来反衬前文戍边生活的严肃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以景衬情,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身处边疆,在欣赏美景时却难以释怀的那种惆怅、感慨等情绪。
- 尾联:“却愁一片城头月,西照关山此夜营”,在宁静的夜晚,城头那一轮明月高悬,月光洒向西边的关山以及今夜扎营的地方。“愁”字再次点明诗人的情绪,望着这月色下的边关景象,诗人不禁担忧起边疆的安全、士兵们的生活以及未来的局势等诸多方面,借景抒情,将那种深深的忧虑、对家国责任的牵挂融入到这月夜边关的画面之中,也体现出当时边疆环境虽有安稳之时,但始终让戍边者心怀忐忑的现实状况。
曹焜《和杜凝台观察登雅州城楼三首》
- 写作背景:曹焜同样身处清朝时期,当时清朝在西南地区持续推进对边疆的治理,加强军事防御、促进民族融合、保障交通商贸往来等多方面工作。雅州作为西南地区的关键枢纽,往来官员众多,文化交流、诗词唱和等活动也较为频繁。曹焜可能是在与杜凝台等官员一同登临雅州城楼,或是读到杜凝台相关诗作后,有感而发,写下这三首和诗,以表达自己对雅州城以及边疆局势、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感触。
- 《和杜凝台观察登雅州城楼三首·其一》解读:
- 首联:“独据胡床啸远雯,冉駹邛笮望中分”,在清朝对西南边疆地区不断经营,使得此地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增多的背景下,诗人登上雅州城楼,坐在胡床上(胡床作为一种便于携带的坐具,常出现在出行等场景中),向着远方的云霞高声长啸,极目远眺,能看到冉駹、邛笮等地仿佛在视野中被清晰划分开来。这展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姿态,同时也凸显出雅州城楼所处位置的绝佳,站在此处可以俯瞰周边众多地域,具有重要的瞭望、掌控周边局势的作用,体现出雅州城在西南边疆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在当时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
- 颔联:“划开玉斧浮春涨,凿破铜山閟夕曛”,当时人们对边疆地区的山川风貌有着丰富的想象与赞叹,诗人运用夸张且富有神话色彩的笔触,仿佛是用玉斧划开山河,使得春水上涨,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