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作为末代皇帝,晚清最后的掌权人。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光鲜亮丽的身份背后,是溥仪对世事转瞬成空的无奈。他曾做过大清朝的宣统皇帝,被迫退位后投靠日本人,又做了几年康德皇帝。那些颠簸的岁月中,溥仪鲜有开心的时候。在那道冰冷的宫阙里面,或许只有乳娘王连寿,是他唯一的依靠。
溥仪的乳娘王连寿,是河间府任丘县人。王连寿姓本家姓焦,13岁的时候因为战乱逃到了北京城。
随后,在兄长的介绍下,王连寿嫁给了一个姓王的衙役,邻里都管她叫王焦氏。日子虽然清贫,却也能够维持生存。
但没多久,王连寿的女儿刚下生,丈夫就撒手人寰。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如何生存,又成了最大的难题。
恰巧当时醇王府招乳娘,给小溥仪哺乳。待遇很好,一个月能赚2两银子。甚至比一些穷乡僻壤的县令,工资还要高。王连寿动心了。
然而,如此优厚的待遇,挑选过程必定极其严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奶汁稠厚,第二是不能随便回家。
第一个条件很好满足,但当时王连寿的女儿太小,她实在不舍得。在家人的劝慰下,王连寿还是狠心进了醇王府,当了溥仪的乳娘。
这一当,就是九年时间。在溥仪三岁时,光绪驾崩,大清朝将要迎来新的君主。立谁当皇帝呢?光绪一生无子,最终,慈禧选中了三岁的溥仪。
溥仪的祖母刘佳氏,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场昏厥。因为她知道,晚清朝政风雨飘摇,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怎会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呢?所以溥仪这一去,凶多吉少。
纵使老福晋万分不舍,也不敢违抗慈禧的懿旨。在太监的带领下,溥仪和乳娘王连寿进了后宫。当三岁的溥仪,看到帷帐后慈禧那张老脸后,竟吓得哭了出来。
慈禧不悦,让人把他抱了出去。王连寿见状,急忙将溥仪抱了过来,众目睽睽之下就给溥仪哺乳,他这才安定了下来。
没多久,慈禧也升天了,溥仪成了大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这一年,王连寿的女儿,因为营养不足夭折了。而醇王府为了让她安心伺候溥仪,竟然封锁了这一消息。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在溥仪的心里,王连寿位置一直很高。不仅是因为这种母子关系,而是在这宫中,只有王连寿才会教他善恶是非。
有一次,溥仪将铁砂藏在了蛋糕里,准备让太监吃掉。王连寿看到,就赶忙阻说:“这铁砂人吃了,牙得多疼啊。”
有些道理溥仪并非不懂,而是居高临下,往往会忽视底下人的感受。王连寿虽然不识字,但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农妇的话,能让溥仪听进去。
但这种情况,在溥仪9岁时就停止了。当时,宫里的皇太妃们认为,王连寿已经没有用了,就将她赶了出去。溥仪哭闹无果后,只能接受这一决定。
王连寿走后,溥仪接收不到正确的引导,人变得越来越偏执。在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载:
“在九岁之前,乳母是使我唯一保留了人性的人。现在看来,乳母走后,在我身边就再没有一个通人性的人。如果九岁以前,我还能从乳母的教养中,懂点人性的话,这点人性,在九岁以后也逐渐丧失尽了。”
王连寿回家之后,才发现女儿早已亡故。悲痛交加之下,只感到世态炎凉,面对这看似稳定,实则早已千疮百孔的大清朝,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在《我的前半生》中,并没有记载王连寿回去后的生活。但是我想,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溥仪当了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还曾将她接过来住。
没过多久,日本战败,溥仪被送往苏联。而王连寿在转移的路上,竟被日军开枪打死,结束了她短暂又麻木的一生。
溥仪晚年曾想起王连寿,回忆起当初找她的经历:在20名女性中只选一人,还得接受一个最屈辱条件,她这才成了溥仪的乳娘。
这个条件就是,为了保证奶水的粘稠,她不能吃一点盐和酱料,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头奶牛。在那样的环境下,溥仪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对乳娘的遭遇也只能是同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