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家属注意!医院陪诊服务全面升级,看病享受"一条龙"服务

经济话过去 2025-03-29 18:00:40

3月28日,南京多家医院推出的新型陪诊服务让患者体验到了就医新方式。在南京明基医院,85岁的张阿姨仅用2小时就完成了从问诊到取药的全流程,陪诊员不仅全程搀扶引导,更在结束后持续跟踪她的健康状况——这种"诊后回访"服务让独居老人直呼暖心。

作为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实践,南京明基医院率先推出标准化陪诊服务。清晨8点半,专业陪诊员刘莹莹已备好装有应急物品的透明文件袋等待患者。她会提前通过小程序了解患者病情,规划最优就诊路径。对于外地子女帮老人预约的情况,平台管理员会进行详细问询,细致到是否需要轮椅、就诊资料是否齐全等细节。这种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异地就医家庭的后顾之忧,数据显示该院陪诊服务上线首月就接待了近百名类似张阿姨的独居老人。

与传统认知不同,医院陪诊员都是具备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理骨干。他们不仅能快速完成挂号、检查等流程,更能凭借专业医学知识预判就诊环节。当张阿姨需要同时进行抽血和CT检查时,陪诊员根据实时候诊情况科学安排检查顺序,将原本需要半天的流程压缩至2小时内完成。这种效率提升得益于医院对就诊流程的数字化改造,目前该院已实现检查科室智能排号、电子病历实时共享等功能。这项服务对于腿脚不便,又不懂得医院操作流程的老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南京的医院将陪诊服务延伸至诊后健康管理。患者结束诊疗后7日内,会接到医院的专业回访电话,医护人员不仅跟踪恢复情况,还会进行用药指导。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系统会自动标记并纳入长期健康管理名单。这种全周期服务模式正在改变传统就医体验,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最新统计显示,接受过陪诊服务的患者复诊准时率提高了35%。

尽管医院提供的陪诊服务日趋规范,但市场需求仍存在缺口。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代取药、手术陪护等个性化服务更灵活,但也暴露出从业人员资质混乱、收费不透明等问题。对此,上海等地已开始试点陪诊师职业认证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纳入统一监管平台。值得期待的是,南京部分医院正探索与专业机构合作,计划推出包括夜间急诊陪护、跨院取药等增值服务。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陪诊服务正在形成"医院主导+社会补充"的新格局。以上海长宁区为例,政府不仅搭建了统一监管平台,还将陪诊服务接入"随申办"政务系统,老年患者可在线申请政府补贴。这种政企合作模式既保障了服务质量,又减轻了经济负担,数据显示该区户籍老人使用陪诊服务的比例已达23%。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来这种服务也一定会越来越多。你怎么看待这项服务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

0 阅读:0
经济话过去

经济话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