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喝酒的故事:挡酒有智慧,编唱《戒酒歌》

论文史谈哲思 2023-12-02 10:33:06

相信不少70后都记得小时候家里墙上悬挂的这张照片,它的后面,还有一桩因为喝酒而引发的重大外交事件。

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同年赫鲁晓夫下台,可谓此消彼长,论战多年的中苏关系终于有了缓和的契机。于是,中央决定由周恩来率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万万没想到,在国庆招待酒会上,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伏特加喝高了,竟然当着周恩来和整个中国代表团的面,说:“不要让赫鲁晓夫和毛泽东妨碍我们的兄弟感情”,“你看,我们已把赫鲁晓夫搞下台,现在该你们把毛泽东搞下去了”。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周恩来机敏迅捷地做出了反应:立即率全团愤然离场以示抗议,并马上回国。

于是,就有了这张著名的照片。这也是主席平生唯一的一次去机场接人。

和女人斗酒:以雅制俗

喝酒的可贵之处在于尺度和分寸,过分则俗,适当则雅,以雅制俗更是酒道至尊,这一点,周恩来把握得很好、很出色。第二次庐山会议时,周恩来利用开会的闲暇,与老革命、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夫人水静痛饮过一次,这次相聚是以酒为媒,“报仇雪恨”,原因是水静以其酒量之大把最能喝的农业部长廖鲁言整趴下了。

廖是周的手下,廖吃了亏,周周恩当然要“讨”个说法。

水静何许人也?庐山会议上促成毛泽东和贺子珍会面的就是她,可见其交际功夫和能力。

廖鲁言的酒量有多大?举一小例证之:一次散席,桌上剩半瓶汾酒,他拿起来灌汽水一样喝掉了,淡淡说一句:“别浪费了。”就是这样一个大酒桶,水静居然当场把他拿下了。所以,周恩来要看看这个女人有多么不寻常。

一个老爷们儿和一个女人斗酒,这看起来是有点俗。然而这是水静尽地主之谊的家宴,以酒会友,增加友谊,无可厚非。觥筹交错中,他和她各喝了1斤,并且是单挑儿。周要再喝,水静说头晕不能喝,神采飞扬的周就此罢休。

对待女人,不能硬劝,周恩来喝酒的俗立马转化为雅,并且他已得出了结论:这个女人,名不虚传。

周恩来与杨尚奎水静夫妇

和志愿军喝酒:尽显可亲、可爱、可敬

那是1958年的秋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官兵在司令员杨勇上将和政委王平上将的率领下撤出朝鲜,胜利归来。10月29日晚,周恩来在北京饭店设宴,为志愿军总部的同志接风洗尘。秘书刚替他斟好“酒”,周恩来就倒掉了,大声吩咐:“今天我很高兴,要动真格的。 给我换酒。 ”他斟一杯茅台,“揭发”秘书说:“你们那个自产的我不喝了,我喝贵州茅台! ”志愿军官兵欢呼鼓掌,为周总理“动真格的”而感荣耀。 于是,把代酒的水全撤了,实实在在拿上来茅台。

但凡刚从前线下来结束了生死考验的人, 不会喝酒的也能变成酒桶,喝半斤白酒不眨眼。 何况杨勇、王平本来都是善饮的将领,那酒便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地喝起来。

周恩来时任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和外交部长,为抗美援朝战争付出了巨大心血。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包括外交方面的争取援助、后勤方面的供应、钢铁运输线的建设,以至于后来的板门店谈判等无不凝聚着周恩来的心血与智慧。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曾告诉笔者,连给志愿军战士炒炒面,总理都曾亲自动手,既为了体会,也是奉献他的爱心。所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了,周恩来能不高兴吗!

周恩来越喝越兴奋,话也越来越多,这是醉的开始。 谁也不想干涉,怕破坏了气氛,只能向志愿军代表们小声提醒:“喝不少了,该结束了,跳舞吧。 ”

“好,现在去跳舞。 ”周恩来终于接受了建议,挥手招呼大家去跳舞。 他已经有些站不稳了,虽然竭力想走出平日的风度,却已力不从心。 但他兴致很高,步履不稳地下到舞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大家追随在总理身后,一边看总理跳舞,一边留心总理不要摔倒。 还好,周恩来连跳两曲舞,虽然不稳,却坚持着不曾摔倒。 即便醉成那样,他对文工团的女兵仍是那么尊重有礼,保持着高雅的舞蹈动作,曲终时还彬彬有礼地向她们点头致谢,然后走到场边坐下来休息。 这一坐下,酒劲大概涌上来了,他的目光开始变得朦胧,眼皮渐渐垂下,身体一点一点地歪倒,终于躺倒在椅子上。 大家立即连椅子带人一道抬进了休息室。

这一次热烈的喝酒, 周恩来与出席宴会的所有志愿军代表几乎都碰过杯。 周恩来把欢乐送给了大家,自己却大醉倒下。

这次醉酒他写了检查,说影响了工作。 不过,周恩来这一次酒醉,反而让人们觉得他更可亲、可爱、可敬,足见他是一个有着深挚情义和充沛感情的性情中人。

周恩来编唱《戒酒歌》

1931年12月初,时任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纪检主任的周恩来,深人到中央苏区偏远县乡作社会调查研究。一天,周恩来在闽赣边界的群众演唱会上听到一首《喝曷酒歌》。其歌词是:“高山岽(dōng)上一根绳,女不酿酒莫嫁人。积得糙米三五石,巧造烈浆布米阵。高山岽上一棵松,男不喝酒非英雄。几盅几杯不算会,三瓶五瓶不醉翁......”

当时,周恩来十分欣赏其民间风采,并为之鼓掌。可是晚上见到几处聚众酗酒的情况,便马上召集当地苏维埃干部,开了一个特别紧急会议。他说,他本人迷醉于《喝酒歌》中的诗情画意,却坚决反对酗酒的陋习。特别是我们的干部,若也如此这般,一定会耽误大事。

区苏维埃主席陆铁雄建议“立法制酒”,周恩来说:喝酒是不犯法的,凭行政命令压制,绝对行不通。还是应该干部带头,开展群众自己管束自己的宜传活动。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周恩来创作了《戒酒歌》:

哎呀哩-

劝郎哥,认真听,陈旧观念要肃清,

酒性烈,不可贪,害人害己伤性命。

劝郎哥,要留心,眷恋酒碗尽丢人,

立大志,作好汉,莫作酒鬼误子孙。

劝郎哥,要冷静,贪杯有碍事业兴,

肯悔过,有法救,红军纪律最严明。

劝郎哥,下决心,严重局面要认清,

为国家,爱人民,明朝迎接世太平。

挡酒有智慧

1943年7月初,已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胡宗南接到蒋介石的密令,要他趁共产国际被解散之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胡宗南受命后正在加紧战前部署时,恰巧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从重庆回延安路过西安。于是胡宗南表面上对周恩来执弟子礼,提出宴请周恩来,背地里又暗下命令:对周恩来以师礼相待,多敬酒,最好把周恩来灌醉。为此,胡宗南特意从当时在西安的黄埔军校出身的将级军官中选出能喝酒的30人,并要他们都偕夫人前往。

熊向晖时任胡宗南的机要秘书,胡宗南派熊向晖代表自己用专车去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接周恩来。熊向晖到了七贤庄后,便用英语告诉周恩来:请小心,提防被灌醉。

招待周恩来的宴会安排在西安小雁塔胡宗南的官邸举行。当时邓颖超因身体不适,未能赴宴。接周恩来的车一到,胡宗南就向周恩来敬军礼,并陪周恩来进入室内。

时任第八战区政治部主任的王超凡待周恩来一进场就向环坐四周的作陪者下令“起立!”等胡宗南陪周恩来在室内东侧双人沙发上落座后,王超凡再向作陪者下令“坐下!”周恩来满面笑容地挥手,表示对王超凡和诸位作陪者的谢意,然后就和胡宗南交谈起来。

与此同时,王超凡代表第八战区对周恩来的到来致欢迎词,在致词末尾时他说:“请在座的黄埔同学敬周先生三杯酒。”

“这第一杯,祝领导全国抗战的蒋委员长身体健康!”

闻听此言,周恩来立即举杯在手,站立起来微笑着说:“我作为共产党员,愿意为领导抗战的蒋委员长干杯。各位都是国民党员吧?也请各位为毛泽东主席的健康干杯!”

周恩来说得很轻松,听起来像是在和大家商量。可胡宗南愣住了,王超凡和其他作陪的人更是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想到会这样。这可是他们“敬重”的老师提出来的要求呀,怎么办呢?

这时,周恩来手捧酒杯,举目四望,仍然是不卑不亢地笑着说:“看来各位有难处,我不强人所难,这杯酒还是免了罢。”说毕,他放下手中酒杯,若无其事地和胡宗南谈起话来。

场上“冷”了下来,秉承胡宗南旨意的王超凡又马上以犀利的目光射向那些将军夫人们,她们立刻心领神会,排成一排,走在前边的一位娇声娇气地说:“周先生,我们虽然未进过黄埔军校,但都知道周先生在军校当政治部主任时曾倡导过黄埔精神。今天,为了发扬黄埔精神,我们每人敬周先生一杯!”

这每人一杯还得了吗?只见周恩来风度翩翩地站了起来,一边笑一边打趣说:“各位夫人都很漂亮,这位夫人的话说得更漂亮。”接着,他又说:“我想问问大家的是,我倡导的黄埔精神是什么?谁说得最好,我就同她干杯。”

周恩来这一反问弄得那些夫人们一个个张口结舌。她们哪知道什么黄埔精神呢?胡宗南只好强装笑容在一旁打圆场:“今天我们只叙旧谊,不谈政治。”

周恩来点了点头,靠船下篙地说:“那我们说点别的吧。”随之,他一一询问夫人们,谈的都是家长里短,然后不失风度地将她们一一送回座位,夫人们也一个个笑盈盈地落了座。喝酒的事被搁到了一边。

在座的那些国民党将军们一见沉不住气了,他们也排成一个长队,每人手中都举着一杯酒。领头的一位走到周恩来面前说:“当年我们在黄埔军校学习,先生是政治部主任,同我们有师生之谊。作为弟子,今天荣幸在西安见到老师,我们每人向老师敬一杯,老师不会拒绝吧?”

周恩来从容地说:“胡副司令长官已经说过了,今天我们不谈政治。您这位将军刚才说我当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我这个政治部主任能不谈政治吗?”说到这里,周恩来转向胡宗南:“请问胡副司令长官,我这杯酒该不该喝?”

胡宗南被“将”住了,只好尴尬地说:“他们都是军人,没有政治头脑,酒要他们喝,算是罚酒。”

来挑战的将军们只好一个个干了自己杯中的酒。周恩来也没有以胜利者自居,而是走上前去和他们一一握手,问他们姓名、职务、是黄埔几期的。将军们回座时,也一个个喜藏于胸,丝毫没有被捉弄的感觉。

此后,按胡宗南的事先谋划,那些将军夫人们再次出面,以敬重周夫人(邓颖超)为名敬酒,企图让周恩来代夫人喝酒,也被周恩来巧妙地化解。黔驴技穷的胡宗南只能垂头丧气地坐在一边。临别时,周恩来举起酒杯说:

“感谢胡副司令长官的盛情款待。”接着他又说,这几天社会上盛传胡副司令长官的大军正在向西调动,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今天胡副司令长官已经告诉我,那都是谣言。我听了很高兴,大家听了也都会很高兴。所以,我借这个机会,借胡副司令长官的酒,向胡副司令长官,向各位将军和夫人敬一杯酒,希望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收复所有被日寇侵占的土地,彻底实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把我们祖国建设成自由、独立、幸福的世界强国!同意的,请干杯!不同意的,也不勉强。”

说完,他自己一仰脖子,喝了个杯底朝天。胡宗南一听,这杯酒哪能不喝?他和所有在座作陪的人也都跟着干了杯。

如果抛开不同的政治见解,当天所有的人,包括胡宗南,都被周恩来的言行举止所折服。

举杯尽孝

周恩来父亲周贻能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下棋,二是喝酒。日常生活中,哪怕没有下酒菜,他也喜欢端几盅,然后才吃饭。据曾在南方局工作过的张颖回忆,老爷子(指周贻能)当年在重庆时,天天中午都要喝点酒,而且只有一点点素菜下酒。

有一次,周贻能由于心情不舒畅,多喝了几盅,结果回房休息时,脚下踩不稳,张颖怕老人跌倒,只好扶他回房间。

那天恰巧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来看望老人家。周恩来一见父亲喝成半醉状态,走路要人搀扶,马上对老人说:“大(淮安方言,爸爸的意思),我们这里人手少,大家都有事,您喝成这样,就得要人照顾您,这多不好!以后还是少喝两杯好!”

老爷子是个走南闯北明事理的人,自己不慎喝多了酒,当然知道自己不对,默默地听着儿子说他。

邓颖超听着不自在,马上小声对周恩来说:“你就不要再说了,让老人好好休息一会儿。”

周恩来一听,似乎也感觉自己过分了点儿:老爷子一生闯荡江湖,居无定所,都是因为自己投身革命,没有尽孝造成的。直到晚年才不得不来依附儿子,也还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今天只是多喝了两杯酒,怎么能就说他不好呢?越想心里越觉得自己对不起父亲。

第二天是星期天,周恩来特意和邓颖超一起来到父亲住地。吃饭时,他端起酒杯对父亲说:“大,我们光顾忙,没空陪您老喝酒,昨天我说您不对,小超要我今天来陪您饮几杯,算是我尽孝和陪礼。”

老爷子一听喜不自胜,也连忙端起酒杯,对儿子说:“恩来,你说得没错,现在哪是喝闲酒的时候?!”

1991年10月,笔者在北京听曾任总理办公室主任、当年也在南方局工作的童小鹏说,总理也喜欢喝酒,他也很想常和老人父子对饮,让老人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实在是太忙了,所以,看到周恩来父子对饮的机会也就那么一两回。那是周恩来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在向自己父亲尽一个儿子的孝道。

即便周恩来酒量极大,堪称“千杯不醉”,可偶尔也有失去节制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 他一生中曾有过三次醉酒:第一次是在与 邓颖超的洞房花烛夜,周恩来情绪极好,对于敬酒来者 不拒,结果喝醉了;第二次是在1954年初出席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之前的莫斯科,周恩来喝酒太多,加之过度劳累, 以至于当场呕吐,事后他向中央作了检讨;第三次是在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来时,周恩来与出席宴会的所有志愿军代表几乎都碰了杯,稍后又带着醉意跳舞,最后被抬进了休息室。

正是由于深知酒的厉害, 周恩来专门为外交外事人员做出“喝酒不准超过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 的规定,并通报国内外各部门切实执行。他还说:“我们不管哪一级领导, 喝酒都要自律, 而且做下级的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领导,让他们少喝酒,更不能喝醉酒。 ”

参考资料:

秦九凤《周恩来与酒》

杨光《周恩来如何规定公务喝酒?》《中外管理》20170301

刘大鹏《周恩来编唱“戒酒歌”》

杨飞《中共五大书记饮酒趣事》

1 阅读:28

论文史谈哲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