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肚脐是“血脉之蒂”,通过肚脐,可以调理很多疾病。保养好肚脐,就是护好了身体健康的第一关。
天儿再热,肚脐也要盖
中医认为,“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肚脐所在之处便是神阙穴所在,属于任脉的穴位,是“血脉之蒂”,为精、气、神、血往来之要,是元神出入之阙庭,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故名神阙。
神阙穴与冲脉交汇,与督脉相表里,为经络之总枢,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正因为如此,肚脐最容易感受风寒湿邪,所以老人家常说肚脐别着凉,就是这个原因。
认识肚脐(神阙穴)
肚脐,中医称之为“神阙穴”,它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肚脐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与五脏六腑相通,其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穴位无法比拟的。肚脐(神阙穴)也是人体穴位中结构最特殊,定位最明确的腧穴。
《会元针灸学》曰:“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外,人气从之,万物由之。”肚脐部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
神阙穴可调神和调气。《医宗金鉴》明确指出神阙穴能“主治百病”。
《难经.八难》记载:“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脐下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明确指出了脐下为元气之所在。脐疗的作用关键在于调节人体元气。
脐隶属任脉,通过经络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相联系,与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相通。
肚脐,西医解剖结构独特,脐部皮肤菲薄,含有大量的微血管,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渗透力,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什么是脐疗法?
脐疗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是以肚脐(即神阙穴)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脐疗法作为中医独特疗法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关于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关于脐疗法的记载。《黄帝内经》、《难经》等对脐疗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汉代的“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也记载了脐疗法。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葱汁敷脐,治疗水肿、尿短少的记载。
《针灸甲乙经》中记载:“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绝子灸脐中,令有子”。
《针灸铜人》中记载:“神阙,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
《理论骈文》中还记载用大戟红枣膏(大戟粉、枣肉捣成膏)贴脐,有协助排便之功能。
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
由于肚脐(神阙)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与五脏六腑相通,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故而刺激神阙穴可以对全身起调节作用,从而治疗全身疾病。
脐疗疗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01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脐疗可调理脾胃功能,起到健脾和胃,升清降浊的作用。适用于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纳呆、慢性萎缩性胃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
02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脐通任、督、冲、带四脉,四脉与生殖及妇女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脐疗在临床上可用于遗精、阳痿、早泄、小儿遗尿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疾患。
03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居中主枢,对人体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激发三焦气化功能,临床上可治疗小便不通、腹水、黄疸等病症。
04通经活络,理气和血
脐通全身经脉,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临床上可治疗风湿病、颈肩腰腿痛等痛证。
05敛汗安神,固精止带
脐能收敛人体精、气、神、津。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惊悸、失眠带下等。
06扶正祛邪,养生延年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可补脾益肾,为保健要穴,可用于抗衰老,养生延年,虚劳诸疾和预防保健。
三伏天养生,还可以在肚脐上发力。
由于肚脐皮肤较为薄弱,自古以来,神阙穴一般不针,而采用灸法、敷贴等方法为多,被统称为“脐疗疗法”,包括敷贴法、填法、灸法、熨脐、摩法、闪罐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