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不知身是客
编辑|梦里不知身是客
《——【·前言·】——》
唐朝的衰败,早就“命中注定”?公元732年,励精图治的唐玄宗,废除了一项让百姓怨声载道的旧制度,颁布了一项惠民的新制度,结果就因这一制度,唐朝险些大厦将倾,盛唐为此覆灭。
从贞观之治,再到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再到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大唐帝国如日中天,为何败落的如此之速,仅仅只是因为美人杨贵妃,仅仅只是因为安禄山吗?
背后原因,实际是积患已久。不仅仅是因为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一颗荔枝,也不仅仅是因为仰仗外戚的杨国忠,唐朝的衰微,其实早就命中注定了。
最初,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只要备足兵甲衣粮就可以,最后能被免去本身的租调。
原本这该是一项利民政策,可是这一项制度在武则天时便已经开始逐步破坏。
因为府兵制以均田制为基础,但在武周时,均田制开始逐步受到破坏。
均田制下,农民经济状况较好,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时,便能够负担所谓的兵甲衣粮。
可是伴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农民所有的土地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土地。经济状况本就越来越差,食不饱,力不足,自然也无法负担所谓的兵甲衣粮。
在这种情况下,府兵制就让百姓民不聊生了。
而且除了所谓的自备兵甲衣粮外,还需要服苦役,夜间需要住地牢。所携带的财物常常会被上级所私吞。很多士兵为此不甘其忧,最后被活生生折磨而死,最可怕的是因为慢慢随着,唐朝不断在边境用兵,边防线在不断的延长。
这就需要更多的士兵。在这种情况下,士兵的服役年限也不断的延长。
所以大家为了逃避府兵的命运,甚至为了自残手足。有的甚至为此踏上流亡之路。
在此情况下,唐朝废除了府兵制度,但唐朝毕竟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家,对兵源方面的要求不断的膨胀,所以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在开元11年,也便是723年。唐玄宗根据张说的建议开始逐步搬行募兵制。
最初募兵制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积极性,因为所招募多为精壮青年,注重军事训练,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特别是招募所得的京师孙戍卫兵战斗力极其强悍。
但是慢慢的到了天宝年间,所招募的这些士兵大多都是市井无赖,很快逐渐的堕落腐化了。
在开元25年,也便是737年,正式实行所谓的招募制。招募的这些士兵被称之为长从兵,因为他们需要长期服役。
这些长期服役的士兵需要有将帅统领,所以便将他们交给边地统帅。但也是因此逐步形成了降帅专兵的局面。将帅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多,但而将帅的职权也越来越大。
唐玄宗又穷兵黩武,喜立边功,所以这些兵将大多都驻守在边境之地。掌握边镇武力的官员便是节度使。节度使的势力在当时便被称之为藩镇。
一段时期内,当时全国的总兵力就57万人,但中央和内地所驻守的兵只有8万人。占边镇兵力的1/6,慢慢的唐朝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军事格局。
各地的节度使的权力不断的扩大,不仅是领兵,而且把当地的民政财富的权力也全都抓在手中。
既有土地,又有人民,又有甲兵,又有财富。他们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也逐渐成为唐朝统治的离心力量。
元年天宝年间,唐朝虽然表面上是一派盛世,一片繁荣的景象,实际上早已是大厦将倾了。地基不稳的七尺高楼即将崩塌。
最初唐玄宗还算励精图治,所以这些矛盾暂时没有显现。但在后期时,他逐渐惰于政务,安逸享乐。在天宝三年也便是744年,杨太真成为贵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唐玄宗在纳杨贵妃后,更加安逸享乐。甚至为了满足杨贵妃的挥霍,当时供贵妃役使的织绣工就达700人,雕刻熔造工又达数百人。
杨贵妃的兄弟姐妹,皆因此得到高官厚禄,天下几乎要不重生男重生女了。
他们竞相修建华丽的府邸,一堂之废,动辄千万,皇亲国戚为唐玄宗敬献的精美佳肴,一盘就值10户中等人家的财产。
再加上唐玄宗后来又不愿纳谏,不再任用贤相,而改任李林甫和杨国忠,李林甫一度嫉贤妒能,专权跋扈。杨国忠又借外戚之势,肆意专权朝政,朝政在他们的把控下十分黑暗。
除此之外,唐玄宗所任用腐朽官吏也大肆搜刮,称之为聚敛能手。在这样的苛政暴敛下,广大人民的苦难更是加剧,社会矛盾在迅速的激化。
安禄山和史思明算是打响了覆灭盛唐的第一枪。他们也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重用汉族士人高尚等人做谋主,利用心腹番将32人代替手下汉将。又收养契丹等部的降人8000余人组成壮士,形成叛乱的骨干力量。
在755年,以奉旨讨杨国忠为名,用兵15万,在范阳起兵反叛。
虽然最初叛军似一股浊流,席卷河北之地,刀锋直指东都洛阳。后来在756年,安禄山还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可虽然表面上取得了硕大的军事成功。
但是颜真卿等17郡的官员纷纷提倡起义,结盟自保,合兵力20万人,给安禄山的后方造成了极大的威慑。
河北10余郡的地方官员纷纷响应,杀叛将归唐,也断绝了安禄山叛军回范阳老巢的道路。
原本是一片大好局势,后来杨国忠等人催逼驻守潼关的哥舒翰收复失地,哥舒翰本就佣兵20万,还是临时招募组成的,能守潼关就不错了,如今再引兵出战,结果最终被叛军一举击溃,就连哥舒翰本人也做了俘虏。
尽管后来,安禄山被安庆绪所杀,史思明又不听安庆绪调遣。叛军势力分崩离析。
唐朝又抓住时机聚集10多万的军队。以郭子仪担任副元帅,率兵收复长安。
叛军与唐军展开了反复争夺。安庆绪被杀,史思明也被义子史朝义杀死。
河北叛军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唐军投降,历时7年的安史之乱结束。
可是所留下的潘镇割据危机仍然存在着,社会经济也造成了极大破坏,安史之乱前全国糊数890余万,战后仅剩下190多万。尤其是北方民生凋敝,部分百姓甚至以纸为衣。
而且因为平定安史之乱,唐朝的边防军队都征调内地,边防空虚,周边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对唐朝发动进攻。在民族斗争中,唐朝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守,盛世落幕了,唐朝开始由盛转衰,逐渐走下坡路。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史》
《唐书》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