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时期,那个第三帝国的党卫队大头头,叫希莱姆。
这个人自私自利到了极点,而且还是个手段残忍、杀人不眨眼的凶手。
海因里希·希姆莱在二战时的德国纳粹政府里,是个说话算话的大人物,他管着党卫军和秘密警察,也就是盖世太保的头儿。
希姆莱从小在德国长大,那时候,德国社会上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排斥外来者。再加上那种军事化的教育方式,让他心里慢慢滋生出了军国主义的思想。
渐渐地,他整个人变得自私自利,心里只盘算着自己的好处,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希姆莱的纳粹道路上,投身党卫军是个关键节点,起了大作用。
希姆莱的职位一路攀升,跟党卫队的势力增强是互相帮忙的事儿。他升得快,党卫队也跟着越来越强大。
希姆莱在纳粹的日子里,心里一直有种族主义的念头。他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建起了好多集中营,还推动了那个“最终解决”的种族消灭方案。
最终,当第三帝国逐渐垮台时,希姆莱的纳粹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那么,希莱姆到底是怎么一步步陷入纳粹的泥潭的呢?他究竟是如何蜕变,成为了一个罪行累累、杀人如麻的凶手呢?
【希莱姆其人】
1900年那会儿,10月7号这天。
这天,慕尼黑希尔德加德街2号的三楼上,有间卧室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小家伙出生时,哭声特别大,震耳欲聋。
此刻,巴伐利亚王国的皇家教书先生,也就是慕尼黑高中教文科的格布哈德·希姆莱,正在屋里头急得直打转。
不一会儿,卧室的门吱呀一声开了,接生婆乐呵呵地走出来,朝他直摆手,笑道:“恭喜啊,您家又添了个小子!”
这小孩被叫做海因里希·希姆莱。
可能这会儿他们谁都没料到,他们正聊着的这个还没长开的小家伙。
以后可能会变成一个不孝子,变成一个不仅让德国百姓陷入苦难,还会让欧洲好多国家的老百姓无端受害的人。
尤其是对犹太人而言,简直是个超级大祸根。
这个小伙子,日后竟成了纳粹德国里最狠心的头号杀手。
希姆莱长大后,遵从了老爸的吩咐,参军入伍了。在部队的日子里,希姆莱尝到了掌握权力的感觉。
退伍以后,希姆莱找到了另一条能在军队里出人头地的路子。
一战结束后,德国那边可真是乱套了。
民主党这边,有些退役军人和主动加入的人一起搞了个自由联盟,跟共产党人弄的那个红色政权对着干。
就在那个时候,希姆莱加入了自由团的行列。
尽管希莱姆在那场争斗里啥实惠也没捞到,但他却因此跟当时的纳粹党搭上了线。
不过,希特勒被抓后,他瞬间感觉没了依靠。
因为他以前干过农业公司的活儿,所以就打算开个农场来养活自己。
不过,他的农场还没等到繁荣起来的那一天,就迅速垮掉了。
说白了,他农场垮掉的主要问题就是没钱周转了。
然而,他却把所有这些问题都怪罪到了犹太资本的头上。
他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觉得世界上的犹太民族在鼓动城里的人跟乡下的农民对着干。
他觉得所有这些麻烦都是犹太人暗中操纵的结果。
农民挣的钱真的很少,而城里人花钱却特别多。
很明显,大部分的中间赚头都被犹太人给赚去了。
所以希姆莱觉得,对农民来说,最可怕的对手就是那些由犹太人建立的经济团体。
这就是为什么希姆莱最终非常支持希特勒反对犹太人的观点的缘故。
希特勒出狱后,希莱姆就积极地投身到了纳粹党里,成了个活跃分子。
没多久,他因为能干就得到了希特勒的青睐。
1929年1月6号那天,希姆莱收到了一个任务,希特勒指派他成为党卫队的老大。
现在,手里攥着第168号队员证的这位党卫队员,终于能大展身手了,把他所有的能耐都拿出来秀一秀。
党卫队已经组建起来,希姆莱察觉到,它就像是蓄势待发的力量,只缺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引领,将其壮大为一个民族运动的团体,成为民族社会主义的坚强支柱。
肯定的是,这位刚接手的党卫队老大很快就察觉到了。
他老大要的,可不是那种思想上完全一致的套话。
希特勒追求的不是一群充满信仰的神秘追随者,他真正想要的是一支绝对听话、铁石心肠的卫队,一个能帮他稳稳坐住江山的得力助手。
纳粹组织现在面临着重大的抉择时刻。
【血腥刽子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那场经济大萧条,让不少心里窝火的德国人纷纷投奔纳粹党,这样一来,不仅壮大了纳粹的声势,也让阿道夫·希特勒在党里的头把交椅坐得更不稳当了,他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威胁。
这个地位得想方设法,不管碰到啥阻碍,都得给它稳稳当当地再加固一下。
接着,希姆莱打算把党卫队打造成一支对希特勒百分之百忠心的私人保镖队伍。
警卫队的人数得严格把关,得挑那些敢为正义不徇私情的硬汉才行。
每个城里找二十个人就行,得是那种绝对靠得住的人。
在慕尼黑,他首先拉起了一支突击小队,后来这支队伍慢慢发展,变成了党卫队。
不过,党卫队里头,就数希姆莱带的那支最特别,战斗力也是杠杠的。
德国历史上经历了一场极为惨烈、触目惊心的战争,那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
没几年工夫,党卫军这个原本没啥名气的小团体,就摇身一变成了纳粹的得力打手。
希姆莱因为做事一丝不苟,本事又强,慢慢赢得了希特勒的看重。他对希特勒的追随和敬仰,也是一天比一天深。
然而,希姆莱那不断膨胀的野心,眼下的官职头衔根本没法满足他。
他梦想变成像希特勒那样的领导人物,带着党和国家走向他心中的那条道路。
到了1933年,希姆莱掌管的党卫军人数已经飙升到了大概5万2千人左右。
后来,希姆莱挑起了巴伐利亚政治警察的头头儿、慕尼黑警局的一把手,还有德国政治警察部队的指挥官这些重担。
1934年4月份,希姆莱接掌了盖世太保的头把交椅,他紧抓警察大权不放,让党卫军成了支撑希特勒地位不动摇的关键武力。
冲锋队跟德国国防军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1934年,希特勒做了个决定,他甩开了冲锋队,只留下国防军,让这支队伍成了第三帝国里唯一被允许拿枪的队伍。
希姆莱接到命令,负责带领党卫军,一下子就把罗姆领导的冲锋队给打垮了。这事儿对希姆莱和党卫军来说,是个特别大的转折点,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1936年6月份,希姆莱被提拔为了德国警察的头儿。
他打算重新搭建德国整个警察的管理架构,并让盖世太保逐步扩展到全德国的各个角落。
党卫队被划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包括普通党卫队成员、拿起武器的党卫队士兵、执行特殊任务的特别队伍,还有就是负责看守的营地守卫。
手下党卫队的人主要负责处理党卫队的日常杂七杂八的事务,他们的工作重点就是确保希特勒定的那些关于第三帝国的行动方针能够被执行到位,同时还得盯着帝国的安全情况。
希特勒的亲信精锐部队就是武装党卫队,这支队伍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防止国防军反叛,同时也是为了给法西斯增强军事后盾。
大家常看到的两个闪电符号被绣在了军装袖子上,代表着SS。希特勒特别信赖的武装部队就是武装党卫队,他们无条件服从元首的指令,忠诚度极高。
老是冲在最关键的战斗最前方,打起仗来特别拼命,是希姆莱指挥下的精英队伍。
特别行动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寻找、抓住,甚至消灭那些犹太人、持不同政见的人,还有地下的反抗组织。他们会进行大规模的搜寻行动,一旦发现目标,就会立即进行抓捕,并且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
跟武装党卫队有差别,这支队伍不是上前线打仗的,它们专门对付那些没有武器的老百姓。
看守营地和特别行动小组联手,按照希姆莱的命令,干尽了各种残忍的种族歧视勾当。
1940年的时候,巴黎被德国给攻占了。
希姆莱下令组建了一支特殊队伍,他们的使命是跟随德军先锋部队进入巴黎,并负责在那里进行安置工作。
这关乎的不仅仅是安全问题,更是关乎威信的大事,说不定还会让希姆莱有机会在军人面前炫耀他那套警察的手段和技巧。
不过,德国军队的霸道行为终究惹恼了法国老百姓,让他们奋起反抗。
法国老百姓在党卫队和盖世太保的严控之下,自由早就没了影儿,他们干啥说啥,都躲不过那遍布各处的间谍系统的监视。
德国为了让法国完全屈服,在里昂残忍地处决了多达三千六百七十四名人质。
在里摩日那边,人数大概是两千八百六十三,而到了巴黎,这个数字就涨到了大约一万一千。
总共有大约三万人被持枪者残忍杀害,他们无辜地成为了人质。
那时候,希姆莱也负责了一个大行动,就是把326列火车,总共大约25万的法国人送到德国的集中营。战争一结束,回到家的就只有3万人左右了。
在荷兰,总共有12万6千多人被送走,但其中只有1万1千人能活着回来,算是逃过一劫。
希莱姆的升职加薪全靠他那一系列的成果和表现。
掺杂着生命的血液流淌着。在生存与抗争中,那股力量带着血的印记。它不仅仅是流淌在身体里的红色液体,更是承载着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每一个跳动的心脏,都在诉说着生与死的较量,而那鲜血,就是这场较量的见证者。它混杂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伴随着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不断地向前奔涌。这不仅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我们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动力所在。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我们依靠这股力量,不断地突破自我,追寻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943年8月份,希姆莱一跃成为了德国的内政部长,这下子他的势力可大了去了,警察那些人都得听他的。他把手中的权力抓得紧紧的,警察势力全都被他管得死死的。
1944年7月20号那天,纳粹里头有些军官想干掉希特勒,结果没成功,反而被狠狠收拾了一顿。打那以后,希姆莱就坐上了德国的第二把交椅,手握大权。
【死亡末路】
希姆莱那种高高在上、仅次于首领的地位,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只用了短短九个月,苏联的军队就一路推进到了柏林城下。希特勒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开枪自杀。
1945年4月30号半夜时分,希姆莱翻来覆去睡不着,正听着收音机里的节目呢。
听到柏林电台传来的一则新闻,他整个人都愣住了,眼睛瞪得圆圆的。
那收音机的声音模糊得很,但希姆莱还是一字不落地听明白了:“头儿走了……现在元帅邓尼茨是帝国的大当家……约瑟夫·戈培尔博士也升了,成了帝国的总理……”奇怪的是,希特勒的遗言里,愣是没提“忠心的海因里希”这个名字!
不过,他压根儿没想到希特勒在遗书里已经给他下了定论:
在我咽气之前,我非得把党卫军头头、管内政那家伙,还有咱们国家社会主义党的成员海因里希·希姆莱给踢出党去,撤销他手头所有的差事!
希特勒确实是纳粹党的头号人物,不过他也是个相当狡猾的头头。
他很明白,希姆莱是那种只考虑自己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他啥都能豁得出去。
自然,纳粹党的那份好处也是少不了的。
现在这时候,他心里头只盘算着自己的将来,毕竟头儿已经不在了。
海因里希·希姆莱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他觉得自己能左右德国的未来走向。
盟国早就把希姆莱那带着个人情感的投降请求给回绝了,但希姆莱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这事儿,总抱着一丝希望。
他满世界地跑,就想找那些能站他这边的人。
然而,曾经威风凛凛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终究还是土崩瓦解了。
一个又一个地方选择了屈服。
柏林失守后,凯塞林元帅带着意大利和德国的联军,直接举手投降了,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德国最后的那个伙伴也不在身边了。
然而,希姆莱并不想就此默默无闻。
他去见了领导石勒苏益格和丹麦军队的头儿,也就是陆军元帅厄恩斯特·布施,想跟他联手合作。
不过,布施已经和盟军商量过他手下军队投降的具体要求了。
希姆莱空手而归,只好又回了弗伦斯堡。他身边的党卫军卫队人数,也日渐稀少了。
5月8号那天,希姆莱把跟着他的车子减到了4台。
他把脸上的胡子给剃干净了。
奥仑道夫劝他向盟军投降,但希姆莱没答应。
一个处于高位、仅次于头头的副手,咋会傻到把自己搞进牢里呢?
约瑟夫·基尔梅尔,一直跟在希姆莱身边的那位,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他们可以搭乘手头还剩的那架小飞机,往南边跑。这样,在一切全砸之前,他们兴许还能见着家里的老婆们。
希姆莱就是不肯让步,他找的理由是,都到了这种倒霉地步了,谁还顾得上想自己那点小九九啊。
其实背后的思考方式还是老样子,那不过是他们的需要罢了,可这对他又有什么影响呢?
最后,他们商量好要换上便装,打算混进人群里偷偷溜走。
希姆莱带着他的六个帮手,混在逃难的老百姓堆里,一路上躲躲闪闪,居然没人发现他们,就这么悄悄过了易北河的一个小码头。
接着,他们就迈开步子走起来了。
5月21号那天,他们徒步了大概150公里的路程,终于抵达了港口,打算乘船告别德国。
真让人意外,他们居然在英国大兵眼皮子底下露出了破绽。
有个守卫瞧见他们的身份证,做得那叫一个精致,跟新的一样,而且上面的印章多得有点不寻常,他心里头立马犯起了嘀咕。这么一想,他二话不说就把他们给扣下了。
他们被关在了菲林布斯台尔的那个军营里头。
没多久,人家就查出了他的真实身份。
有人立马把希姆莱叫了过来,让他把嘴张开。
希姆莱的嘴一张开,医生立马在囚室那昏暗的光线下,瞅见他牙缝里有黑乎乎的东西在反光。
这位大夫让俘虏把脑袋转向有光的地方。
这时候,希姆莱猛地转过头,嘴一闭,牙齿间传来“咔嚓”一声——原来他藏着的小氰化钾管子给咬破了。一眨眼的功夫,这个嚣张至极的杀人魔头就见了阎王。
离世了。
1945年5月23号那天,海因里希·希姆莱咽了气。
希姆莱去世后,党卫队的那段往事就算是彻底翻篇了。
在诸神黄昏的熊熊火焰和浓烟里,黑衫党卫队团伙土崩瓦解,那一代最令人恐惧的杀戮机器和象征,就此不复存在。
收尾的话:到这里,咱们就聊得差不多了。总的来说,以上就是我想说的全部内容。希望这些话能给你带来点启发或者帮助。咱们就先到这儿,以后有机会再聊。
希姆莱对民主制度特别反感,他支持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方式,深信那一套种族优越性的歪理,并且对犹太人和东方斯拉夫民族抱有强烈的敌意。
所以,他在国内对那些反对法西斯的共产党人、有志之士以及犹太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而在国际上,他则肆无忌惮地推行侵略政策,对待战俘更是极其残忍,毫不留情。
最终,他不仅变成了一个背负无数血腥罪行的战争祸首和冷酷无情的杀人狂,还给那些心地善良、热爱和平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样的惨痛历史事件绝对不能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