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专讯】九龙湾丽晶花园第6座爆发新冠疫情,大厦排水管问题再惹关注。有专家认为,全港95%以上的楼宇都采取类似丽晶花园的单管式污水渠设计,即同一坐向单位厨房、厕所的废水渠均接驳到同一条粪渠,建议未来楼宇应采用双管式设计。
香港厕所协会副主席熊志权昨到丽晶花园第6座观察,称该大厦有住户曾明显改装渠位,改装后排水管缺乏反虹吸气阀,亦无驳入反虹吸管,容易令带有病毒或细菌的气体飘入室内。
他说,全港95%以上的楼宇都使用单管式设计污水渠,厨房、浴室等排水管全部接驳往同一条粪渠,只有少数旧式唐楼是双管设计,认为未来楼宇应认真考虑采用双管式设计的污水渠。
他说,丽晶花园其中一个安全隐患在于厕所地台去水位,不少人并没留意地台去水位设有U形隔气管,每周最少要注水一公升,以免干涸,否则住户在室内开抽气扇时,容易令臭气从去水位进入屋内。
医生:倘有U形管风险不大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表示,经过前日检测,暂只发现多一宗丽晶花园6座D室坐向确诊,「未见到很大型爆发」,除了应该迅速为住客检测外,更应检查大厦喉管,做好源头控制。他补充,如果喉管没失修、U形隔气装置仍在,风险不大,但若没U形隔气装置则有很大风险,需尽快处理。
水务咨询委员会前主席陈汉辉表示,丽晶花园第6座不同楼层相同坐向单位爆疫,反映相同坐向的污水渠已被污染,根据2003年SARS淘大花园事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气雾)传播,若污水管泄漏,病毒有可能通过污水系统进入室内。
区议员:资讯滞后社区难防据卫生防护中心资料,全港多幢大厦已出现4宗或以上确诊,海怡半岛怡雅阁有7宗、马鞍山锦蕙阁有5宗、宏景花园二座有5宗等。
南区(海怡东)区议员俞竣晞表示,怡雅阁的7宗确诊均来自同一家庭,因此该大厦暂不属于政府订下的「不相识四户确诊」需强制检测的门槛。他说,海怡半岛各单位设独立U形弯管,会跟进大厦喉管状况。
他批评政府公布确诊资讯滞后,令社区难早作防范。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我们致力保护原作者版权,如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联系我通知删稿事宜。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也欢迎投稿,邮箱xwty66@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