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花134亿盘下广州两座厂,是胜券在握还是重蹈覆辙?

棠棣说社会 2025-01-28 18:36:40

近日,TCL 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做出了个震惊业界的决定——花134亿盘下广州两座工厂。

对此决策,外界众说纷纭。

有人称赞李东生有勇有谋,认为此次收购不仅能补充TCL华星的技术短板,还能扩大规模效应。

有人认为这是在收购落后生产线,不利于长远发展。

有人担心TCL重蹈覆辙:“几十年前买汤姆逊,现在买LG显示工厂,投资能力不像有提高。”

李东生即将收入囊中的,是韩国企业LG显示在广州黄浦区的两座工厂,即LGDCA和其配套的模组工厂。

LGDCA,主要产品是大尺寸液晶面板。TCL华星和它是同行,曾在广州投资350亿元的t9产线,以生产中尺寸面板为主,二期产能正在爬坡中。

李东生计划在收购LG显示广州工厂后,将其与t9工厂组成“双子星”工厂,满足大尺寸趋势下的增长需求。

而LGDCA则是LG长期耕耘的面板基地,具有非常完善的IPS技术和供链基础,在IPS领域具有强势话语权。

“收购运营成熟的LG广州工厂,TCL华星还可以补充IPS技术短板。”开源证券分析师一语中的。

TCL华星表示,将整合IPS产能和技术,满足市场对宽视角、色彩准确度的需求。并购完成后,其将进入全球客户网络,可以提升业绩。

与三星、LG显示等企业不同,李东生没有将业务重心从LED转向更先进的OLED。

他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LCD在大屏幕显示方面仍然是主流,而且通过Mini LED或其其新技术的加持,LCD的产品生命周期会更长,竞争力也会更强。”

WitDisplay分析师林芝也评论道:“在笔记本电脑、电视市场,OLED屏幕仍居于高端,没有在中低端市场实现快速渗透。”

在他们看来,OLED等新技术还远远未到取代LCD技术的拐点,LCD在未来仍为大尺寸显示主流技术。

2023年上半年,LG显示广州工厂急于求售的消息传出后,中国各大面板厂商纷纷关注。

最初,有传闻估价该产线50亿元。创维具有优先购买权,是最有可能的接盘方。

但在LG提价至80亿元后,创维放弃收购,还将自己10%的股份以13亿元转让给LG显示。

兆驰股份、京东方、三星显示等厂商也曾有意收购。但最终LG显示广州工厂花落TCL华星。

今年1月,李东生执掌的TCL华星以26.15亿元的价格,收购LGDCA的20%股权。

早在4个月前,TCL华星就砸下108亿元,收购该工厂80%股权,以及配套的模组工厂100%股权。待交易成功,TCL华星将获得LG显示广州工厂的全部股权。

134.15亿元的收购金额,对TCL科技而言并非一笔小数目。而且,此次收购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也加大了TCL的现金流压力。

截至2024年6月末,TCL科技资产负债率为64%左右,处于过去五年来的高位区间,有息债务超过1400亿元。

TCL科技2024年中报显示,尽管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达到126.3亿元,但由于投资导致的174.4亿元的现金净流出,使得最终净流出了20.7亿元,呈现入不敷出的困境。

同时,大多数人认为,未来的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等新技术),会在不久的周期内取代液晶显示(LCD技术)。

但李东生说:“目前还没有什么新技术在大屏幕显示方面取代LCD。现在很多大屏幕的电视,它的画质非常好,已经在很多指标上超过了白光OLED。”

可见,李东生对这一决定满怀信心。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此次收购,究竟是胜券在握还是会重蹈覆辙?

这就不得不提到,2004年,李东生进行的一个重大决策——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

这一跨国并购使TCL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

而当时,汤姆逊在CRT(阴极射线管技术)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合作之前,李东生认为CRT技术至少有5-6年才会被LCD技术取代。

然而,事与愿违,李东生判断错了。

LCD在两三年间迅速成为主流,不仅取代了CRT技术,还将DLP等技术也抛在身后。

技术迭代使李东生在欧洲的彩电业务出现巨额亏损,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亏损6亿元和26亿元,TCL命悬一线。

“国际并购让他从人生的巅峰突然掉下来,他被公司的巨额亏损甩了一巴掌,每个电话每封邮件都是坏消息,他整个人是抑郁的,一下子瘦了20多斤。”

他的妻子魏雪感慨道。

用李东生自己的话说,在那难熬的18个月里,他亏损了18个亿。

好在李东生最终通过调整业务重心、财务重组等方式逆风翻盘,实现“鹰的重生”。

然而,由于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市场博弈具有不确定性,李东生这次收购并不意味着掌握主动权。当然,韩国企业退场也不意味着败退。

有人担心李东生会重蹈覆辙,其实大可不必忧心。

之前失败的国际并购也不是毫无价值,李东生表示自己如果重来一次,还是会做相同的决定。

他说:“在消费电子产业里面,未来要成功的企业它一定是全球经营企业,我认为这个方向没有错,关键是做的方法,有更多改进的地方。比如怎么走,走的方式和速度。”

因此李东生在那次豪赌中,不仅倾尽全力地扭转局势,也默默总结着失败的教训。

李东生为企业国际化走出的每一步,都可以为中国其他企业进行国际化提供宝贵的经验。他带领TCL不断探索,也在无形中推动整个中国企业界的成长。

因此这次收购广州工厂哪怕和之前一样造成巨额亏损,李东生也一定会想出解决办法,吸取教训继续往前走。

“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没有哪个时点说我现在可以懈怠下来。”李东生决定一直往前走,做了决定就不回头。

即使前方布满再次失败的阴霾,他仍毅然决然地选择大胆尝试,不惧前行。

就算失败也无妨,魏雪说:“所有的瓶颈其实都有路径,只不过需要自己蹚出来。”

愿我们都能如他一样,敢于尝试,不惧失败。大不了重头再来,永远不缺逆风翻盘的勇气。

END

参考资料:21世纪商业评论:《李东生豪掷134亿,买下广州两座工厂》人物:《李东生 船长驾驶他的船》

作者:楠汐

编辑:歌

0 阅读:166
棠棣说社会

棠棣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