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暴雷!浙江“富二代”卷走70亿出逃,上万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

棠棣说社会 2025-01-28 18:38:36

浙江一带民营企业众多,也是“创二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过去很多年,数不清的商业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又湮灭。

2024年春节前夕,一年一度的公司年会上,“华侨系”掌门人余增云,罕见缺席。

他专门与员工远程视频连线,对不能回国与员工一起过年,表示遗憾。

余增云给出不能到场的理由:自己目前还在东京,推进一个茅台销售项目。

当时,公司没人了解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大家正沉浸在年会的欢庆里。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八个月后的2024年9月9日,公司正式发出公告,公司理财产品停止兑付,已无法与公司实际控制人余增云取得联系。

余增云消失了。留下一笔大如天坑的资金窟窿,总规模:

70多亿。

此次爆雷的是“侨行天下APP”黄金租赁理财业务。

侨行天下APP于2019年,由华侨控股子公司牦牛科技推出。

所谓的“租赁理财”,简单来说就是:

投资者通过华侨控股购买实物黄金,之后将黄金租赁给相关第三方代为投资理财,定期从平台获取投资收益。

投资者最低以10克黄金起购,到期后,可以选择由平台回购,或拿回黄金,或自动续约。

逻辑链条简单明了,对投资者来说,最关键的是信任问题。

余增云对此颇下了一番功夫。

为了增加可信度,以月为单位,根据投资周期不同,他将回报率设置为并不夸张的5.2%、6.3%,最高7.3%。

而承接租赁业务的第三方,特地选择了中鑫国际。

稍微一查,就能发现这家公司大有来头。

顶头的三家控股公司是中国黄金集团香港公司、中金黄金和中国黄金集团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持股45%、40%、15%。

显而易见,这是一家中国黄金绝对控股的子公司。

抱上“央企”这棵大树,就等于在脑门上贴上了安全可靠的标签。大众想法很简单:即使华侨爆雷,还有中国黄金托底。

投资者通过侨行天下纷纷买入黄金理财,全然不知道危险降临。

杭州工作的陈哲投资了100万,2024年9月8日晚上,他接到华侨理财经理的来电,告诉他购买的理财可能要延期兑付。

陈哲意识到:事情好像有些不对劲了。

第二天就传来了“余增云失联”“黄金产品无法兑付”的消息。

随后,陈哲发现平台服务器多次出现崩溃,产品交易也被暂停。

爆雷前夕,公司整理了业务清单,未兑付的资金总值70多亿。其中,黄金租赁相关的有40多亿。

以700元的克单价粗略计算,约等于:5吨黄金。

1978年出生在绍兴的余增云,是典型的富二代。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深圳拍出新中国第一块商业用地,中国正式开启了房地产发展波澜壮阔的四十年。

1993年,余氏家族就在海口成立了日森置业公司,成为一些大开发商的销售代理商。第二年,父亲余建松带着房地产赚到的第一桶金,在家乡诸暨开了分公司。

到了二十一世纪,完成原始积累的余建松,开始不断拓展商业版图。不但布局酒店、物业等业务,还创办袜厂,做起了外贸生意,又在云南投资开采年产值过亿的铅锌矿。

每年过亿的产值,让余建松逐渐成为当地的隐形富豪。

2003年后,余增云从杭州商学院毕业,开始涉足家族生意。经过数年历练,日渐成熟。

眼看时机已到,2007年,余建松整合家族资产,成立了一家叫天瑞的实业公司,一并交到儿子手里。

30岁的余增云,接过大旗,意气风发,时刻准备着大干一场。

事实证明,他的确有过人之处。仅用三年时间,余增云成功将公司拖入困境。

资料显示,自2010年开始,天瑞就频繁陷入金融借款、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等一系列纠纷诉讼中。

人类用几百年时间证明了,实业从来都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余增云父子在危机之中苦苦寻找出路,越琢磨越感慨:

这个经济大爆炸的时代,吭哧吭哧搞实业,劳心费力还不挣钱,哪像玩资本来钱又多又快。

2013年,余氏父子迈向人生新阶段。

他们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顺利拿到私募证书后,迅速成立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一脚踏进了金融领域。

此后数年,又快速发展出资产管理、货币兑换等相关业务。

截止2019年,两父子名下拥有的公司涵盖了华侨基金、华侨财富、华侨货币、华侨资产、牦牛科技、华侨创投六大板块。

这些公司被统一在“华侨控股”名下,称作“华侨系”。

2019年,旗下牦牛科技又打造出一款“侨行天下APP”,面向大众推出实物黄金租赁理财产品。

至此,一张涵盖基金、货币、创投、电商、实业、资产等线上、线下业务的资金网铺展开来。

接下来的数年,余增云按部就班地经营业务,并不着急收割。他心里清楚,好的猎人必须懂得等待。

只有网足够大,足够结实,才能捕获更大的猎物。

更大的动作发生在2021年。

这一年,余增云拿下上市企业酒便利的控制权。

酒便利是一家酒水零售公司,创始于郑州,2013年业绩就已迈过亿元大关。2016年酒便利顺利登陆新三板,之后成为酒水新零售领域独角兽。

2020年开始,酒便利发展陷入困境。余增云嗅到机会,通过华侨商业设立孙公司河南侨华收购了酒便利52.98%的股份,成为酒便利的实际控制人。

一家上市公司并没有阻挡余增云扩张的步伐。2023年,他又将目光瞄准了A股上市公司创兴资源。

房地产崩溃,让以基建工程及装修配套为主的创兴深受重创。

余增云又趁虚而入拿下其23.9%的股权,再次成为第二家上市公司实控人。

这笔作价5个多亿的交易,资金来源是最大的问题。但对于余增云来说,压根不算事。只需要将酒便利的股份质押掉,银行有的是钱。

最终,为了这笔贷款,余增云质押掉了持股的92.26%,约等于全部股权。

接手创兴资源后,余增云没有着急资产注入,而是着手将企业由基建业务向信息服务和数字经济转型。为此,还一口气设立了数十家子公司。

彼时,所有人都认为华侨系的到来,将为企业重新带来生机。

直到暴雷,真相才缓缓浮出水面。

余增云失联后,酒便利和创兴资本几乎同时透露,余增云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却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也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很明显,收购上市公司的目的,自始至终都不是想踏实经营公司业务,而是为了资本运作。

收购酒便利的当年,余增云就在浙江本部设立了子公司,由酒便利注资2000万,后来又增至3000万。

加上向另一家旗下公司增资的4000万,算下来,截至2023年,余增云从河南酒便利向浙江本部的“输血”,合计7000万。

除此之外,华侨还以酒便利的名义,向一家下属供应链公司申请了2亿元的银行贷款授信。

而这家公司2023半年收入是4.49亿,累计负债率却高达98.73%,吃干抹净后利润仅74万。

创兴资源面临同样的问题。

收购创兴后,余增云延续相同的路数,用大比例股权质押换取贷款,投向所谓的“子公司”。

2023年6月,刚完成股权变更两个月,华侨实业就以补充流动资金为由,向银行抵押贷款2000万股。

之后又以同样的理由,向银行累计质押67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65.9%。

这些贷款以注资的形式,源源不断地流向余增云肉身所在的浙江本部,之后消失。

与余增云一同消失的,还有华侨控股总裁杨宇潇,和仅次于两人的三号人物虞之炜。

两人一个负责黄金理财,一个负责平台运营和公司账目。

公司爆雷前,余增云先行抵达东京,杨宇潇紧随其后,在出事前一天也飞往东京。而虞之炜处理完账目,也消失不见。

之所以选择东京,是因为余增云早已为这一切铺好后路。

早在2023年底,他就在日本开了一家茅台专卖店。而社长,正是他的小舅子。

至于其他家人,有消息透露:他们全家,两个女儿、父母兄弟,包括前妻,正居住在美国华盛顿的一栋别墅里。

至于兜底的中鑫国际,在余增云失联的第二天就公开声明:

公司营业范围为融资租赁业务和租赁业务,从未开展过黄金买卖或黄金租赁业务,也从未签署过相关合同。

侨行天下上的公章,也与公司公章明显不同,且没有防伪编码:一眼假。

这个世界到处充满吊诡。

2024年11月8日,创兴资源公告,余增云因涉嫌集资诈骗,被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立案调查。

无数血本无归的投资人,举着横幅,涌向杭州西子国际中心华侨控股的总部大楼。其中,有不少华侨自己的员工。

有人为买公司产品,抵押了房产,最多的员工,投了5000万。

他们本指望靠自己家的企业,靠央企的托底,为自己谋一个光明的未来。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到头来却是——

竹篮打水一场空。

参考资料:

1、蓝鲸新闻:《失联的余增云及坍塌的资本局:“华侨系”黄金项目惊现罗生门》

2、界面新闻:《失联、爆雷、四连跌停,创兴资源老板余增云的百亿华侨系风波不断》

0 阅读:1
棠棣说社会

棠棣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