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些紫砂壶(一)

文气紫砂 2021-01-15 13:27:09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约三十五万件,其中我们有幸能看到的紫砂器物也不过寥寥几十件。

今天就由我带领各位爱壶的朋友友一起去领略一下几百年前紫砂壶的魅力,欣赏下那时紫砂壶的泥料特点和制作工艺。

注:本篇所用图片和部分文字来自故宫博物院!

大彬六方

时大彬制紫砂壶,明万历

1986年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了一把大彬六方壶,发掘时伴有砖刻地券一方,得知出自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墓葬。

壶嘴为不规则六菱形,二湾流,外形为不规则六方,内为椭圆形。壶把为五棱形长圆弯,壶底为加底,壶的底部在与流的对直线上,刻有楷书“大彬”二字。

整个壶体呈赭红色,制作工艺为打泥片镶身筒成型工艺,壶底的制作方法与现代宜兴紫砂壶壶底制作方法相同。壶的流、用手搓捏加工而成,并使用了起线等工具。

此壶制作工艺确立了沿袭至今的泥片成型工艺:方壶,镶身筒。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口、流三者之间的处理,三山齐平,功能的因素已完整地体现出来,烧成上略有些欠火,但从壶面成色的均匀、干净来判断,此壶烧成已开始使用匣钵了。

该壶是目前已知出土并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方壶。紫砂壶由圆器到方器,从制作工艺角度来说,方器要难于圆器,从造型角度来说,应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或许这件大彬六方壶,制作不够精致,但从侧面则证实了这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

井栏壶

井栏题诗壶、清代

井栏壶: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水井石栏。由陈曼生首创,是经典传统壶型之一,也是壶型变化较多的一款壶,单是曼生井栏,就有很多样式。大体可分高井栏、低井栏和方井栏(六方、八方),壶的整体形式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在细节如:钮、流、把、盖上的处理有这细微的变化。

此壶敛口,圆腹,平足。拱形盖,桥形钮,环柄,直流。壶腹一面镌刻元朝刘迎《寒食阻雨招元功会话》诗中一句:“石泉槐火一时新”,诗尾署款“南林”。王南林,号南林,著有《素身圆清壶》传世。他是清中期著名紫砂陶艺师,擅长制作紫砂壶。这把井栏壶形古朴,轮廓周正,沙泥色泽温润淡雅,是清中期紫砂壶中的佳品。

百果壶

百果壶、清代

百果壶也称花果形壶,清代初期一代名家陈鸣远开创花器之先河,他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松竹梅、花叶、瓜果、昆虫、动物,并总结出其中的艺术特征,再将这种艺术特征结合他全手工的捏塑、雕塑、贴花等技艺,在他的紫砂壶及其杂件上一一得以体现。

乾隆、嘉庆时期百果壶成为流行壶式。制作紫砂百果壶要根据果实的颜色调制出各种不同色调的砂泥,民国初年曾有过批量生产,社会流传较多,但民国产品的水平与此壶相差甚远。

此壶高9厘米,足距5.5厘米。壶身圆形,其上点缀瓜子、蚕豆、白果、莲子等果实,辣椒为流,菱角为柄,蘑菇为盖,紫红色砂泥,细腻润滑。

小圆壶

小圆壶、清代

小圆壶、清代

清代茗壶自康熙、雍正朝起,不再以实用为主要功能,而是逐渐倾向于艺术性和观赏性。造型多取材自生活中的常见器物,如瓮、罐等,类似的改款壶后来众多。

朱泥瓮形壶、清晚期

明式小品、现代

故宫收藏的小圆壶通高8.5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6.2厘米。壶圆口,鼓腹,圈足,短直流。浅紫色的泥料中含有黄色颗粒,壶身光素,但各种细节一丝不苟,于细小处见精湛。

紫砂珐琅彩壶

紫砂珐琅彩壶、清康熙

紫砂珐琅彩壶、清康熙

珐琅彩,诞生于15世纪的欧洲,最初主要是用于西方天主教器物表面的装饰。后来随着天主教传教士的身影传播到了中国。并且成功进献给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虽然对天主教兴趣缺缺,但是对这些珐琅彩的器物确是情有独钟。

当时主流瓷器表面的装饰,最主要的是五彩,五彩和珐琅彩相比,在颜色的纯度和亮度上有所欠缺。这个是因为西方人在制作珐琅彩的时候,原料里面加入了硼做为溶剂,并且加入了砷做为乳浊剂,所以它的颜色就会特别的鲜亮。

不过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并不是珐琅彩本身的器物,而是喜欢珐琅彩表面的颜色,所以这些西方进献的珐琅彩器物的纹样,康熙皇帝不是很喜欢,所以就下令清宫(养心殿)的造办处仿制珐琅彩的器物。

故宫收藏的这件紫砂珐琅彩壶,高9.7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7.4厘米。壶圆形,平底,浅圈足。流及壶柄已残缺,壶盖保存完好。深栗色砂泥,细润光滑。壶身与壶盖以红、黄、绿、蓝等色珐琅彩描绘山石花鸟,纹样精细,生机盎然。器底以遒劲规整的楷书馆阁体书:“乙酉桂月臣僧宝诚进 邵邦祐制。”

此壶丰挺饱满的造型、纹饰的布局、双犄牡丹的画法等几方面分析,其具有康熙朝瓷器的典型特征。康熙中期以后,宫廷开始尝试在宜兴紫砂茶具上画珐琅彩。清早中期的乙酉年有顺治二年(1645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个年份。顺治朝还没有出现珐琅彩,乾隆朝已经不见双犄牡丹的画法,因而此壶的绝对生产年代应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宜兴胎珐琅彩是由宜兴提供紫砂素胎,于宫中造办处画彩烧成的。康熙末年制作的一批宜兴珐琅彩茶壶和盖碗均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壶形制古朴,轮廓周正,色彩淡雅,为故宫博物院仅存的一件康熙朝宜兴胎珐琅彩茗壶。

江苏宜兴古称荆溪、阳羡,境内水土利陶,砂壶宜茶。

宜兴紫砂陶创始于宋,兴盛于明清。明代万历年间,紫砂陶盛极一时,由日用陶逐渐演变为工艺美术品,并以其深邃的文化品位和精湛的手工艺闻名于世,将中国陶器之美发展到极至。也是从这时起,宜兴窑制品同样受到皇帝的青睐,开始进入宫廷。

“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些紫砂壶”系列将分为十期叙述,作者希望能以孱弱的笔力更好地便于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欣赏和学习。

感谢您的收藏、点赞和关注,期待与您切磋壶艺!

1 阅读:1341

文气紫砂

简介:向所有理想主义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