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倪匡,那可是香港作家圈里的大腕,他的头衔五花八门,不过都是实至名归。
他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曾与金庸、黄霑、蔡澜为伍;
他是科幻小说祖师爷:曾创作了145部卫斯理,引领科幻风潮30年;
他是武侠作家:参与过《精武门》的编剧,为李小龙塑造了“陈真”这样的硬汉形象;
他是“袋装书大帝”:自称“手写作家,速度最快,世界第一”。
其好友蔡澜说,倪匡就是一个外星人,他不仅脑筋灵活,而且想法也稀奇古怪。
确实,在那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时代,倪匡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另类存在。
初涉文坛,一炮而红
倪匡于1935年5月30日出生在上海,他兄弟姐妹七个,排行老四,其中六妹倪亦舒,就是后来的著名女作家亦舒。
还是孩童时,倪匡就喜欢李时珍和徐霞客,他的梦想是长大了当冒险家。并对《徐霞客游记》一书爱不释手。
倪匡曾说,每一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属于的本事,不要硬来。
结果他就凭着写作这个硬本事,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也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圈内人士。
1957年,22岁的倪匡来到了香港,他晚上读夜校,白天做杂工,日子不咸不淡。
有一次,他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些小说,突发奇想,也忍不住想尝试写作。
于是,他认真地利用一个下午时间,写出了一部万字小说《活埋》,并投稿到了《工商日报》。
在焦灼的等待中,一个月后作品刊登,好评瞬间如潮。
当编辑给了他稿费后,倪匡这才发现原来写东西也可以谋生。
至此,倪匡开始笔耕不辍,专心写作,其名气也越来越大。
随后,有报社不断找他约稿,其中就有金庸创办的《明报》。
最初倪匡一直写武侠小说,后来感觉遇到瓶颈期,难以继续走下去,于是,在金庸的鼓励之下,又转向写科幻小说。
一天,他路过香港卫斯理村时,脑中便有了一个想法,把主人公的名字称作卫斯理。
由此,41年的传奇拉开序幕,卫斯理的科幻故事很快轰动开来。
在那个时代,是武侠小说大行其道的时代,而倪匡硬是独辟蹊径,开创出一条科幻小说的道路。
对于自己的作品,倪匡一直持很随意的态度,写完后从不更改,卖出版权也不再过问。
对于读者的评价,倪匡也毫不在意,显得无所谓。
有一次,一位记者向他委婉地提出:“许多网友认为你的小说不像“科幻型”,而更像“玄幻型”,还有很多读者对书里的科学知识产生质疑。”
谁知倪匡听完后哈哈大笑说:“我只懂得写好看的小说,至于读者怎么看,我不在乎。”
这不禁令人想起倪匡的自传里提到的一件事:
当年,在《明报》上连载过他的作品《地心洪炉》,有一段文章讲到卫斯理从飞机上掉下,落到了南极,遇到一只白熊,便杀了充饥取暖。
随后,有读者寄来一封信:“南极只有企鹅,哪里有白熊?”
倪匡开始是置之不理。
结果这位读者一日一封,很执着的要他解释,如果不解释,就是不负责,再写下去就是厚颜无耻。
倪匡忍不住了,第一次气愤地回复了读者:南极没有白熊,世上也没有卫斯理。”
谁知,那个读者依旧不依不饶,最后一次来信,气呼呼只写了两个字:“无赖”
曾看到一句话:“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
面对别人的非议和责难,不在意,不计较,以平和心态淡然处之,才会活得洒脱自由。
倪匡的“笑傲江湖”逸事
说起倪匡和金庸的关系,可谓不一般,怎么个不一般呢?
这么说吧,金庸信得过倪匡的文字功底,可以放心大胆地把未写完的小说托付给他。
虽然结果有点始料未及,可因为二者的深厚友谊,也算圆满至极。
事情是这样的:
1965年5月,金庸要前往伦敦参加一个会议。由于平日写作时间紧凑,总不得放松,于是他决定借此机会离港一个月,出去透透气。
但此时,他的小说《天龙八部》已连载两年有余,如果突然停刊,怕会招致读者不满。
于是,再三考虑下,金庸决定让倪匡代写小说。
为了不让倪匡承担压力,金庸特意交代说,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创作,不必按照原先情节。
但是,小说中的人物一个都不能动,谁也不能死,因为都有用。
这下可好了,生性洒脱不羁的倪匡真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大刀阔斧”了。
由于倪匡很不喜欢人物阿紫,所以他便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阿紫的眼睛写成了瞎子。
金庸回来之后,很是责怪倪匡。
谁知倪匡却不以为然说道:“你说过不能让人物死,我只是让她瞎了,江湖人嘛,受伤总是难免的。”
金庸听后哭笑不得,无奈之下只好想办法弥补。
后来,金庸修订全部作品之际,想将倪匡所写的一段删去,便问他,会不会怪自己?
倪匡调侃道:“会见怪,会见怪!”金庸感觉左右为难。
倪匡见金庸如此模样,哈哈大笑道:“我见怪的是你来问我会不会见怪,亏你我交往数十年,你难道不明白我的心思?”
正因为倪匡与金庸情比金坚的友谊,倪匡对金庸说话就会口无遮拦,什么也敢说。
比如提高稿费,这是一件令金庸颇为头痛的事情,但是这场“薪酬”争夺战,倪匡也还是会败下阵来。
《明报》虽然很有知名度,但在稿费上却不如其他报纸刊物那般可观,作者心中不满由来已久,可谁也不想当出头鸟说出提高薪酬的事宜。
但倪匡不同,他直接找金庸理论,金庸知道倪匡的直脾气,总是会采用缓兵之计“躲”一会。
倪匡当然很生气,有一次聚会,他当众指着金庸的鼻子大声说道:“查良镛,你报纸办得有声有色,也该让我们这些作者跟你沾点光吧?稿费应该提高了吧!”
金庸满脸通红,面带微笑地笑着说:“我加,我加,一定加。”
金庸确实加了稿费,但是只提高了5%,倪匡很是无奈。
过了几天,倪匡还是不解气,觉得金庸太无赖了,于是又闹着让金庸涨稿费。
金庸哭笑不得,只得使出了杀手锏:“行,行,倪匡,你先不要闹,我立马给你写信。”
听着金庸几乎请求的话语,倪匡陷入沉思。
因为他清楚金庸不善言辞,如果论口水之战,他绝不会自己的对手,但是如果要论起写信辩论,自己可要甘拜下风。
果不其然,几天后,金庸来信了,信中有理有据地罗列了十几条理由,而且末尾处还特别强调加薪会引起连锁反应,这笔开支确实很大啊……
看到金庸言辞恳切的信,倪匡很是心酸,最后只得服了金庸,不再提及加薪之事。
其实,倪匡心里明白,金庸之所以“吝啬”,只不过是对报社的开支考量,而他对朋友却很慷慨。
倪匡有时候着急用钱,就会向金庸预支超过10万元的版税,而金庸总是立马给他。
金庸和倪匡就是两个相互信任的的铁杆好友,他们之间的情谊可谓坚如磐石,令人欣赏与羡慕。
古龙也是倪匡的挚友,起初两人未曾相识时,倪匡并未在意古龙,直到他无意间看到了古龙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方才发觉古龙侠气十足。
而当古龙又推出了“楚留香传奇”系列时,倪匡对古龙更是刮目相看。
命运的安排,让倪匡与古龙结识相知,他们的相遇,也许早已注定。
很快,他们熟络起来,共同的爱好,让彼此的友情越发深入。
倪匡嗜酒,古龙也喜欢喝酒,他们常常会在夜里,借着酒劲,互打电话倾诉衷肠。
茫茫人海,如果遇到一个懂你的人,那寂冷的夜,也会温暖了许多。
古龙在“楚留香传奇”系列里,把风流倜傥的楚留香与胡铁花的知己情谊,刻画得入木三分,这让倪匡很是欣喜。
而古龙之所以倾情塑造这一对铁杆朋友,也许正是映射出内心的渴望。
他渴望自己在浪迹天涯时,有一个灵魂知己,能够风雨同舟,彼此抚慰寂寞的心灵。
而古龙遇到了,这个人,就是倪匡。
“生活玩家”玩出的人生配额
早些年,他从金鱼档里买了一对巴西乌龟,极小极小,如同两个铜板,倪匡以为巴西种永远不能长大,结果养了几十年,竟长成手掌一般大了。
移民之前,倪匡把所有东西收拾妥当,货运寄出,唯独对这两只小乌龟,不知如何处置才好。
朋友说:“把它们放在手提箱里,十几个小时的路程,不会死的。”
但倪匡说:万一乌龟经不住时间长久而死去,心里会不好受。
于是朋友打趣道:“不如把它们炖了喝汤。”
谁知倪匡走进厨房找了一把刀,说:“谁敢动手,和他拼命。”
朋友友哄堂大笑,为倪匡的天真感觉可乐。
后来,他最后决定,把乌龟让儿子看管。还一个劲的嘱咐,“每天一定要用鲜虾喂它们。”
“冷冻的也可以吧?”儿子倪震问。
倪匡发怒:“你这衰仔,它们能吃多少虾,几两虾能值多少钱?待我看到你用冷冻的喂养,我就……?”
倪匡说完,又去找来刀。
儿子倪震吓得拔腿就跑。
倪匡总喜欢说:人生在世,什么事都是有配额的。
他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烟鬼”,从16岁开始吸烟,已经有35年烟龄。
据说家里的烟灰缸伸手可及,到处都是。
有一天,倪匡突然感觉听到了上帝的旨意:“吸烟的配额用完了,可以不吸了。”
于是,倪匡决定戒烟,从此他不再吸烟。
倪匡也曾嗜酒如命,他曾经把酒坊每天赠送的白酒当水喝,练就了一身酒量。
后来,他觉得喝酒的配额用完了,也戒了酒。
2004年,写完第145个卫斯理故事后,倪匡决定封笔,他觉得自己的写作配额用完了,是时候停笔了。
可是因为预支了版税,出版社拒绝收回,于是,他只好把故事写完。
在倪匡看来,烟酒有配额,写作有配额,人生也有配额。
古龙英年早逝,他伤心不已;黄霑作古,他痛彻心扉。看到身边的朋友接二连三离去,他更觉得孤单。
后来,他突然释怀了,人的生命也是有配额的,对生死总要看得淡些。
金庸去世后,倪匡曾接受一家杂志的采访
他说:“在网络上看过一张照片,金庸、黄霑、张彻、林燕妮、我们五个人,四个人去世了只剩我一个了,很寂寞的,真的。”
2022年7月3日,倪匡老先生溘然长逝,享年87岁。
他一生传奇故事无数,终华丽闭幕。
蔡澜曾说,倪匡是被他的朋友们宠坏了,才那样“为所欲为,蛮不讲理”。
但是,这么一个妙趣横生,常令人忍俊不禁的有趣外星人,不宠他,确实难。
如今,一代文学大师虽然已去,但属于倪匡的黄金时代永留人间。
a王凯huge
向卫斯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