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在国军是中将,加入我军成上将,非常合理

轮回历史 2025-04-03 09:03:11

1955年全军第一次大授衔,一共授予了1052名开国将帅,其中上将以上级别的只有75人。我们要知道解放军有数百万大军,能够进入这75人名单,是职业军人莫大的荣耀。

可以说,1052名开国将帅的军衔大体公正,但由于高级军衔的数量实在太稀少了,总会存在着一些遗憾。尤其上将这一档次仅75人,很多我军能征善战的将领,比如:贺晋年、徐立清、廖汉生、莫文骅等人,都未能成为上将。

反而国民党投诚起义的三位将军,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三位都被授予上将军衔,我们要知道,这三位将军在国民党那边是中将军衔,加入我军比原来在国民党那边军衔还高一级,这是否公平?

其实,这非常合理。

一是体现了我党团结各方、爱惜人才的主张。

曹操有一句很有名的诗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即当权者在吃饭时,只要有人才来求见,饭都不想嚼咽了,直接把吃的东西一吐,就赶紧去接见人才。当权者唯有如此高规格地“虚位以待”,才能让人才心甘情愿地效力,从而“天下归心”。

国民党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对于投降国民党的人,不肯“虚位以待”,甚至“低位以待”。

张国焘前期是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鄂豫皖根据地的实际负责人,他手底下有8万条枪;即使后期落寞了,他仍然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地位非常高。张国焘满怀期望地投靠国民党,却被老蒋安排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在戴笠的手下主持什么“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主要是培训国民党讲师类的工作,弄得张国焘很是尴尬。张国焘想着过来国民党这边,最起码弄一个省部级职务当当,没想到给了一个“科级”职务。手下不知道有没有10个人。

我党向来擅长团结人心,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时候正处于统战时期,台湾还未收复,我党急需拉拢国民党部分军政要人的支持,从而分化国民党。因此,需要高规格对待国民党投诚我党的人,以表现我们的真诚实意。

二是国民党军军衔标准和我军不同。

国民党最高军衔是特级上将,也就是老蒋,对应我军的大元帅军衔(实际上未授予)。

12个一级上将,分别是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程潜、白崇禧、陈诚等人,这12个人对标的是我军十大元帅。

可以说国民党那边的中将相当于我军的上将层次,王耀武,杜聿明,郑洞国等名将也是中将,他们的指挥才能以及实际职能,不比我军的上将差!

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也是陆军中将,在国民党掌控了实实在在的军事力量,他们到我军这边成为上将,不能算是破格式提升。

综合以上两方面,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在国军是中将,加入我军成上将,非常合理,不存在说不公平。

0 阅读:27
轮回历史

轮回历史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诗能言志,乐且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