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郑必昌、何茂才是依附于严党的地方大员,改稻为桑失败,严党、嘉靖将他们俩推出来作为替罪羊,了结了浙江大案,给天下一个交代。
郑必昌、何茂才确实是贪婪,但是浙江数十年的问题,并不是他们俩造成的,你如果在郑、何的位置上,如何才能破局?
所犯错误
总结下来,郑、何犯了三个很大的错误,导致了他们的结局。
一、听了小阁老的话,毁堤淹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9bfb1fcf19a0a1d03e1b8c8e8bb9f8.jpg)
此时郑必昌还不是浙江一把手,严世蕃因为胡宗宪不配合改稻为桑,于是想出绕开胡,找到浙江严党的依附者郑必昌、何茂才,直接釜底抽薪让他们淹了九个县,逼迫浙江进行改稻为桑。
毁堤淹田郑、何做的是分毫不差,出了事郑、何二人依然能够稳坐钓鱼台,还能借水灾捞一笔。
胡宗宪面对淹田,做了分洪,结果只淹了1.5个县。
这件事导致了胡宗宪被撤去了浙江巡抚,郑必昌成了新一任浙江巡抚。
二、整治杭州官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85d7e2d56c050428134c5100823a35.jpg)
改稻为桑进化版本,郑、何升了官,他们自然要将事情做成。
两个新知县是清流派来的,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小阁老派来的高翰文,也公开反对他们的议案。
这次市、县都是中央指定的官员,都是“钦差”,浙江的本地官员是动不了的,要请圣旨 。
怎么才能将他们拿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97fb04bd54af7b559eef17397a7504.jpg)
郑、何思路非常高明,要将二人拉下马,不同的人策略不同。高翰文被美人计忽悠,何茂才更是大胆,要给海瑞安上通倭罪名。如果不是何茂才拖后腿、海瑞太机灵,这件事也基本上成了。
三、逼织造局买田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改稻为桑还是没有进展,郑、何压力巨大。
作为严党在浙江势力的代言人,郑何将难逃一死。
怎么破局?
老办法团结一切力量,他们拼死一搏,说服沈一石打着织造局旗号买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f3d94d1a96041415cf3a694827ad267.jpg)
原本算盘打得很好,用中央的权威去压县里,如果成了,嘉靖丢了面子,得了里子,念在改稻为桑有功,可能还会放郑何一马,拿沈一石祭旗。
可沈一石不傻,看到形势不对,转手把买田变成送粮,以求自保,郑何功亏一篑。
折腾了半天,改稻为桑还是没有结果。
为什么郑何会落到这一步
原本浙江的两个执行人,成了浙江大案唯二被杀的人,为什么会揪住他们不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e78f023215eff6ceb54b2551677da9.jpg)
他们没有后台,没有人保,严党推出他们做替罪羊。
当然他们瞒着严世蕃,在浙江搞了织造局买田一事,让严嵩能够对严世蕃用人也是失望至极。
睚眦必报的严世蕃自然要整治郑、何。
郑何对信息了解不全面,是他们落下风的根本原因。
郑必昌、何茂才是地方官员,在地方上是不倒翁。但没有机会接触皇帝,得到的消息也是片面的,改稻为桑的信息,是经过小阁老传达给罗龙文,然后再传给他们,当中一些重要的信息也许就漏掉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549d255f3db3c7c8f6749f7abbde22.jpg)
郑、何没有真正的靠山,所以也得不到一手的消息,也没有机会去见阁老、小阁老,听听他们的意见。
当然郑必昌、何茂才只想依靠政策,抱住严党大腿捞钱,其余他们不考虑 。
对改稻为桑的判断,他们是错误的,这也正常,他们只会向上看,只看领导的意志,蒙蔽住了自己的双眼。
从更大的大势来看,严党倒台是必然的,只是时间而已。
郑、何两人对此判断也是有误的,只能说他们的大局观不够,也符合地方官的身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b12f4c7eeb826bbec6fb7c73e8a869.jpg)
在严党这条船上,能下船则早下船,可郑、何两个人却没有看清这一层。
在每一步选择中,郑何都是做到了最优的选择,但是在大势面前,谁也无法阻拦严党的毁灭。
他们是否由机会破局
机会是有的,只是他们当时并没有这么做。
其实浙江明白人胡宗宪早在一开始,就明白改稻为桑是死局。在浙江大搞改稻为桑的结果,就是浙江要出反民 。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b399386ec3a259e14b430ee2126fe5.jpg)
胡宗宪有做人的底限,更重要他身上肩负着抗击倭寇的重任,如果失败了,他是要被杀头的。
胡宗宪是地方官,严世蕃是中央官员,硬要把这个任务压给地方,因此两者必然产生矛盾,他们都要保住自己的利益。
郑何与胡宗宪同属于严党,如果他们紧紧保住胡的大腿,起码不会犯错。
郑必昌曾经和何茂才谈过,胡宗宪是一个聪明人,一早看破。
“我也糊涂。回头一想才明白,胡宗宪早看出朝廷在浙江改稻为桑是步死棋,这才用了苦肉计,不惜得罪阁老小阁老,为的就是金蝉脱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6ccc6c98e1420d2807f7044f188bba.jpg)
胡宗宪和郑何都是地方官,在面对严世蕃,他们都是背锅侠,改稻为桑失败,郑何被罢了官,或者冷落了,那更好了。
其实从谭纶来到浙江,就传递了一个信号,清流要参与到严党铁板一块的浙江中来。
下面的官员肯定有私下与清流交往的,起码给自己留一条活路。
郑何处处为自己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道路,事事都不沾身,让其他人冲锋陷阵,这点和嘉靖很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705d5f6d87bde7f0918de6dd75606d.jpg)
郑何没有早一点醒悟,团结清流,紧紧追随胡宗宪,也许会早一点脱离浙江官场。但 郑何 指导思想错了 ,将自己路堵死 。
死辉复燃
服了 怎么没有后台 怎么没问上面的意见 按照胡宗宪一开始方案做 最多也就是降级 非要完成kpi 从分洪开始 注定死路一条了 因为关键在沈一石能不能拿下9个县的田
用户10xxx91
思路不同,吴宗宪属于求稳的,知道是死局,所以拖着不干活,最严重的也就罢官夺职,抄家砍头不可能,郑何属于要升官发财的,郑何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陷得太深,没得选。
前国脚范志毅 回复 01-11 17:37
吴宗宪搞文艺的跟这些有啥关系呀?[笑着哭]
前国脚范志毅
郑何破局的唯一方法杨金水说过,就是割自己的肉推进改稻为桑,把吃进去吐出来一些,既完成任务又保证浙江不乱就能保住命。
我家住在松花江上 回复 01-29 15:52
剧中改稻为桑朝廷会获利十万匹丝绸也就是四百万两,何茂才家财十几万了,郑必昌没说,估计差不多这个数字,即使他们倾家荡产也没法补上这个窟窿,因为大头从来就不在他们手上,让他们出血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