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一文带你看懂关陇集团“四庭柱”

史实记录彬彬 2023-09-24 04:44:10

关陇,一个曾经辉煌耀目、搅动风云的独特地理概念。

所谓“关”,即今陕西关中地区,所谓“陇”,即今甘肃乌鞘岭以东,宝鸡以西以及宁夏全境,因在陇山周围而称为陇。

这里既有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又有陇右高寒、适宜养马,故此物产富饶、民风彪悍。

周武王兴兵于此,秦、汉、前秦崛起于此,马超纵横于此,刘曜、姚苌、赫连勃勃割据于此......。

而我的长篇纪实历史小说《关陇长风》的主角宇文泰也正是凭借关陇之地大展宏图,并在激烈的军事斗争中不断磨合,建立了陈寅恪先生所说的:

“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入则为相,出则为将”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关于宇文泰,我已经讲得够多了,新关注我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关陇长风》合集,或者看看我的综述文章《既生欢,何生泰?高欢、宇文泰深度对比横评》,链接如下:

当然,任凭宇文泰如何睿智天纵、英明神武,总还是需要帮手和得力干将,才能与他一道披荆斩棘、百战开国。

所以,我选取了个人认为关陇集团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位人物,并作一个简单对比。

既然是对比,就要提前设计好对比指标和评分标准,免得想到哪写到哪,评价结果失真走样。当然,不管怎么设计,总会有主观因素在里面,这是任何评测也无法避免的,请读者朋友见谅。

这四人按《周书》出场顺序排列,分别是:李弼、于谨、独孤信、李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李虎在包括《周书》的所有正史中都没有专门传记,他的事迹分布在别人的传记以及《资治通鉴》中,所以,姑且将他放在最后。

对比指标分为:军事能力、政治水平、个人命运、人格人品、后世影响五大项,每项最高5星,最低1星。

好了,测评开始。

首先登场的是李弼。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为人沉稳豁达,膂力过人,精于骑射,少年时就常对人说:“大丈夫在世,当锋刃在手,平定动乱,在安定社稷中求取功名!”

李弼口中的动乱,就是北魏末年的“六镇之乱”。

关于“六镇之乱”的起因、经过、影响,我在第一部《敕勒悲歌》中有全面的分析,这里不做赘述。

李弼武艺高强又胸怀大志,毅然投奔平叛前线,来到了一代枭雄尔朱荣的麾下(详见《敕勒悲歌之平定大乱》。

六镇之乱平定后,尔朱荣命侄子尔朱天光率军西征,平定盘踞关陇的叛军万俟丑奴。当时尔朱天光手下有左、右大都督二人,一个是武川豪杰贺拔岳,麾下云集了宇文泰、李虎、侯莫陈崇等武川子弟,另一位是侯莫陈悦,而李弼就在侯莫陈悦军中。

平定万俟丑奴叛乱虽然是贺拔岳的武川子弟出力最多,但李弼冲锋陷阵,也屡立大功,当时叛军一见李弼的旗帜就惊慌大呼:“莫挡李将军前!”

后来,尔朱天光回关东征讨背叛尔朱家族的高欢,在韩陵兵败,身首异处,贺拔岳趁势抢班夺权,成了关陇地区新的割据势力。

此后,高欢用离间计,怂恿侯莫陈悦除掉贺拔岳,李弼极力劝阻,认为这是不义之举,而且武川子弟骁勇难制,一定会惹祸上身。

但侯莫陈悦被高欢忽悠得鬼迷心窍,还是在河曲大营暗杀了贺拔岳,果然惹来了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军团疯狂反扑(详见敕勒悲歌之喋血河曲)。

《》

侯莫陈悦连战连败、走投无路,李弼看出侯莫陈悦大势已去,便有了归顺宇文泰之心。他是侯莫陈悦的姨父,在军中威望最高,他一去,顿时带走了侯莫陈悦的大部分军队。

同时追随李弼一起归顺的还有李弼的弟弟李摽、大将豆卢宁、宇文贵等,在兵力数量上,还在武川军团之上,难怪宇文泰大喜过望,激动地说:“景和兄与我同心,平定天下就不在话下了!”

东、西魏第一战潼关之战时,宇文泰避实击虚,奇袭东魏猛将窦泰,窦泰猝不及防,全军覆没,被擒斩于军前。

此战,李弼作为先锋,身先士卒,勇不可当,斩杀和俘虏敌人为众将之首,宇文泰论功行赏,将窦泰的乌骓马和铠甲全部赏赐给了李弼。

一年后,高欢为了报潼关窦泰之仇,集结十五万大军从蒲津渡河,直扑长安。

当时西魏正逢严重灾荒,军队减员极为严重,仅剩万余人马在弘农补充补给,听闻高欢来攻,宇文泰只得仓促率军返回。

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气氛极为紧张。李弼挺身而出,建议选择在沙苑与高欢决战,他的理由是沙苑三面环水,地势狭窄,不利于大军展开,可以有效削弱高欢兵力上的优势,宇文泰当即采纳。

沙苑之战时,高欢果然冒险轻进,全军陷入沙苑沼泽之中,李弼率六十名重甲骑兵拦腰横击,冲得东魏大军阵脚大乱,宇文泰趁机全军反击,大获全胜(详见《关陇长风之鏖战沙苑》)。

沙苑之战的胜利,使高欢元气大伤,也使脆弱的西魏真正站稳了脚跟,李弼在这一战中居功至伟,对西魏立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沙苑大捷后,宇文泰趁胜东出潼关,侵略河南,仍是命李弼作为前锋。东魏大将莫多娄贷文率军前来阻击,李弼命骑兵拖曳柴草,往来驰骋,顿时尘沙蔽日、浓烟滚滚。莫多娄贷文见状,以为是西魏主力齐至,急忙退走,李弼从旁驰出,一刀将莫多娄贷文斩杀,西魏旗开得胜。

但东魏也不是好惹的,主帅侯景在河桥布下大阵,与西魏大军血战。两军近二十万人马在绵延数十里的战线上厮杀,李弼身先士卒,浴血奋战,竟身负七处创伤,陷入重围,力竭被擒。

李弼急中生智,故意装作昏死过去,趁人不备,跃上战马突出重围。

后来,李弼继续追随宇文泰征战沙场,先后与东魏侯景、韩轨交战,从无败绩。又多次征讨稽胡、柔然、吐谷浑,为西魏立下赫赫战功,因功赐姓鲜卑徒河氏,官至柱国大将军、太傅、大司徒、赵国公。

宇文护掌权时期,对李弼也十分尊重,朝中大事都与他商议。

公元557年,六十四岁的李弼病逝,周明帝宇文毓三次到府中吊唁,葬礼极尽隆重,又追封李弼为魏国公,赠谥号为“武”,并配享太庙。

下面来说于谨。

于谨,字思敬,出身鲜卑豪门万忸于氏,祖上是北魏开国名将——黑槊将军于栗磾。

于谨的资历之老,放眼西魏和东魏都无人能及。

早在六镇之乱时,于谨就是北魏平叛主帅广阳王元深的心腹幕僚,六镇之乱就是在元深和于谨的主持下平定的,当时于谨的大名就已无人不知。

而那个时候,连尔朱荣也还只是一个地方军阀,什么贺拔胜、贺拔岳、高欢、宇文泰都还是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

打个比方,如果说高欢、宇文泰是在二战时大显身手的话,那于谨在一战时就已经是名动天下的风云人物了。

但于谨因为广阳王元深的牵连,遭到昏聩的胡太后的打压,一直郁郁不得志。

尔朱天光西讨关中,于谨也随军出征,由此结识了宇文泰。宇文泰任夏州刺史,于谨当了夏州长史兼城防大都督,两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当时宇文泰二十五岁,于谨三十九岁。

贺拔岳在河曲遇害,武川子弟群龙无首,公推宇文泰主持大局。于谨当时就鼓励宇文泰趁机割据关陇,问鼎中原。

更关键的是,于谨向宇文泰提出了迎接天子到长安,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这在当时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形势下,不能不说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极具战略性的一步妙棋。

于谨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干家,他亲赴洛阳,成功说动孝武帝元子攸西迁关中,这才有了北魏分裂和东、西魏建立。

此后,于谨随宇文泰袭潼关、取弘农、破沙苑、攻河桥、战邙山,又曾多次单独领军,攻必胜、战必克,立功无数,后进位柱国大将军,常山郡公。

侯景之乱爆发后,梁元帝萧绎在江陵称帝,对西魏侵占南梁的巴蜀、汉东等地不满,要求西魏归还领土,正好给了西魏出兵的借口。

宇文泰命于谨为主帅,统御杨忠、宇文护、长孙俭等征讨江陵。出征前,长孙俭请于谨分析南梁有何应对之策,于谨为南梁谋划上中下三策,并断言南梁一定会采取下策。

果然不出于谨所料,梁元帝萧绎以下策应对。结果于谨十月出兵,十二月凯旋,一举攻破南梁都城江陵,俘杀萧绎,将江陵十余万口迁入关中,缴获珍贵文物、金银财帛无数,可以算是西魏立国以来,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场战争。

宇文泰命人作《常山公平梁歌》十首,作为官方演奏音乐,如此荣耀,西魏立国以来少见(详见《血色开皇之卧龙出山、江陵大劫》)。

攻灭江陵后,于谨认为自己立功太大,有了急流勇退的念头,但宇文泰坚决不允,又晋封于谨为大司寇、燕国公。

公元556年,宇文泰病逝,遗命宇文护作为权力继承人。但宇文护资历浅薄,功绩不显,担心无法得到一众元老重臣的拥护,只得向老领导于谨求助。

于谨慨然应允,在大会上带头向宇文护叩拜,首先表态接受宇文护的领导。以他的资历、人望、功绩、地位尚且如此,别人也无话可说,只好纷纷表态承认宇文护的执政地位。

公元563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于谨举行“三老五更”之礼,太师、大冢宰宇文护为于谨摆设几案,大司寇、楚国公豆卢宁为于谨摆放木屐,宇文邕跪着为于谨摆设碗碟,并亲自卷袖露臂切肉送酒,然后面北而立,向于谨请教治国之道。

此后,但凡国家有大的战事,统兵将领都要去于谨府中请教方略,接受于谨的指点。

公元568年,七十五岁的于谨逝世,周武帝宇文邕亲自前往吊唁,由谯王宇文俭亲自主持丧事,赠谥号为“文”,配享太庙。下葬时,所有王公大臣全部参与送葬。

第三位是独孤信。

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出身鲜卑独孤部,世代居住于武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镇。

独孤信容貌俊美,玉树临风,又极善穿搭,衣饰精致整洁,十分与众不同,再加上弓马娴熟,人们都称之为“独孤郎”。

六镇之乱时,独孤信与贺拔胜、贺拔岳、宇文泰、李虎、杨忠等人合力刺杀了叛军大将卫可孤,由此名扬塞北(详见《敕勒悲歌之刺客联盟》)。

此后,六镇沦陷,独孤信和宇文泰流落到了河北,成为河北叛军葛荣的部下。尔朱荣在滏口以七千契胡铁骑大破葛荣百万叛军,宇文泰和独孤信都成了尔朱荣的俘虏,编入了贺拔胜、贺拔岳的麾下(详见《敕勒悲歌之滏口封神》)。

葛荣余党韩娄在幽州作乱,尔朱荣命独孤信率军征讨,独孤信匹马冲阵,生擒叛军的渔阳王袁肆周,又兵行神速,攻取蓟州,轻松平定幽州之乱。

南梁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军北伐,拥戴北魏宗室元颢进入洛阳。尔朱荣率军征讨元颢,命尔朱兆、独孤信为前锋,率先渡过黄河,趁夜奇袭,大破元颢军,夺回了洛阳。

此后,独孤信追随贺拔胜镇守荆州,与高欢为敌。高欢害死割据关陇的贺拔岳,贺拔胜得到消息,急命独孤信奔赴关中,接管武川军团,但此时武川子弟已经公推宇文泰为首领,独孤信便返回了洛阳。

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后,逃奔长安,独孤信忠于朝廷,单骑飞马追上元修,陪他一同去往长安,元修极为感动,握着独孤信的手道:“你能弃父母妻儿不顾赶来追随我,这真是世乱识忠良呀!”

独孤信到了长安,恰逢荆州有人起兵反抗高欢,向西魏求援,宇文泰便命独孤信率八百军赶往荆州。

独孤信率杨忠前往,先后以少胜多,击溃东魏将领张齐民、田八能,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夺荆州。

不过紧接着高欢便派出侯景、高敖曹率重兵来攻,独孤信与杨忠寡不敌众,只好投奔了南梁。

在南梁住了三年,独孤信听闻宇文泰在潼关大败高欢,便和此前已经投奔南梁的贺拔胜一起,辞别梁武帝萧衍,返回了关中。

沙苑之战时,独孤信奋勇作战,立下大功,后世大隋名相高熲的父亲高宾就是这一战被独孤信俘虏,成为了独孤信的仆人,并在西魏娶妻,生下的高熲。所以高熲曾一度名叫独孤颎。

沙苑之战后,宇文泰大举进占河南各地,独孤信一马当先,率军攻入洛阳。

高欢命侯景全权节制河南诸军,抵御西魏的进攻。侯景当然不是盖的,风卷残云般收复了河南失地,并将独孤信包围在洛阳金墉城,日夜攻打。

独孤信据城死守,与侯景相持不下,这时宇文泰率军来救,双方血战于河桥,苦战一天,终究被侯景打败,铩羽而归(详见《关陇长风之天才侯景》)。

河桥之战后,宇文泰命独孤信镇守陇右,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酒泉瓜州)、晋昌(今甘肃酒泉敦煌)等地相继发生叛乱,独孤信率军远征,将叛乱一一平定。

此后十余年,独孤信精心治理陇右,调理民政,劝课农桑,兴学重教,处理冤狱,大小事务从无停滞。

短短数年,从官府到民间,无不富庶,各地流民望风来投的数以万户,独孤信美名传遍河西走廊。宇文泰也不禁衷心赞叹:“独孤郎在军为良将,在州为良牧,真乃一代人杰!”

由于他政令严明,极重信誉,从不朝令夕改,说到必然做到,百姓都交口称赞,宇文泰就为独孤信改名,由原来的“独孤如愿”改为“独孤信”,进位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卫国公。

北周建立后,柱国大将军赵贵想联合独孤信推翻宇文护统治,事情泄露,赵贵被杀,宇文护忌惮独孤信威望,不想把事情闹大,便逼令独孤信自尽(详见《关陇长风之名将之殇》)。

公元557年,独孤信自尽于家中,享年五十五岁。

最后来说李虎。

李虎,字文彬,出身武川镇。

虽然李唐王朝建立后,自称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李氏后人,但显然和杨忠、杨坚父子的弘农杨氏一样,是宇文泰鼓励汉族将领自高门第时附会上去的,不过李虎出身武川倒是毫无争议。

李虎少时倜傥豪迈,喜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善于骑射,尤其箭法精妙。为人轻财好施,重情重义,与贺拔胜、贺拔岳兄弟感情极为深厚。

尔朱天光西征关陇时,李虎在贺拔岳麾下冲锋陷阵,屡立大功。贺拔岳割据关陇后,升任李虎为左厢大都督,并将内外军事委托给他,李虎成为仅次于贺拔岳的武川军团二号人物。

贺拔岳意外遇害,当时武川子弟群龙无首,绝大多数人推举夏州刺史宇文泰为新的掌门人,唯独李虎坚决主张应该去荆州向贺拔岳的二哥贺拔胜报丧,由贺拔胜制定人选。

当时形势危急,众人没有采纳李虎的建议,李虎一怒之下,独自去了荆州。

此后,李虎奉贺拔胜之命来到洛阳,孝武帝元修对他十分器重,此时元修已经有了西迁关中之意,便命李虎先赴长安,作为前哨。

李虎来到长安,与宇文泰相见。此时宇文泰已经成功上位,李虎只能无奈接受这个事实,在宇文泰麾下效命。

他先是追随宇文泰击杀了害死贺拔岳的仇人侯莫陈悦,又亲率大军征讨依附高欢的灵州刺史曹泥。

在灵州,李虎引黄河水灌城,曹泥无法抵御,城破被俘,被李虎斩杀。

此后,宇文泰东征洛阳,在河桥被侯景击败,身为后军的李虎率先撤退。这时关中又发生大规模叛乱,李虎便保着西魏文帝的太子逃出长安,在渭水以北观望。

宇文泰回军后很快便平定了叛乱,但这件事成为了李虎一生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虽然不久之后李虎晋封柱国大将军,但却再也没有了领军的记录(详见《关陇长风之麟趾新政》)。

此后,李虎历任尚书左仆射、太尉,赐姓大野氏,受封陇西郡公。

公元551年,李虎去世,享年不详。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谥号为襄。

四人的基本史实交代完了,现在围绕他们的军事能力、政治水平、个人命运、人格人品、后世影响五项指标作一个横向对比。

首先,在军事能力上,应该是于谨>李弼>独孤信>李虎。

于谨在军事上属于谋略型统帅,能够胸怀全局,谋定后动,而且他用兵毫无花巧,虽然朴实却极为高效,尤其是三个月攻灭江陵,更能体现于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仅凭这灭国一战,于谨排在首位当之无愧。

李弼和独孤信都是世之名将,李弼相对更沉稳厚重,独孤信更灵活飘逸,很难说谁更高明。但是李弼有沙苑奇功,独孤信虽然也有颇多佳绩,但从意义和影响来说,没有能与沙苑大战相媲美的,所以屈居李弼之后。

李虎除了灵州之战,其他没有拿得出手的显赫战绩,故此排在最后。

此项得分为:于谨五星、李弼四星、独孤信三星、李虎两星。

其次,在政治水平上,我的评价是于谨>李虎>独孤信>李弼。

于谨在政治上极有远见,不管是孝武西迁,还是宇文泰建立柱国制、府兵制,都有于谨的贡献在其中,甚至可以说宇文泰的每项政策都离不开于谨的参与。

特别是扶持宇文护上位,更是一语定乾坤。也许有朋友要说,宇文护上位杀了宇文泰的儿子和很多功臣,又把持朝政,嚣张跋扈。

但不要忘了,在宇文护执政的十多年里,北周始终延续宇文泰生前的大政方针不动摇,国家实力稳步增长,这就足以说明于谨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于谨这样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看来,个人的牺牲与国势国运相比,都是可以忽略的。所以,历史上把于谨称为“北朝杰出政治家、战略家”,绝对是实至名归。

其次是独孤信。独孤信的政治贡献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作为贺拔胜荆州系的代表人物,选择了与宇文泰和衷共济、精诚合作,为关陇集团的形成增强了实力。另一方面是他治理陇右十多年,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为隋唐时期开拓河西走廊,恢复丝绸之路的繁盛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是李虎。李虎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完全与宇文泰一条心,但终究还是选择了合作的态度。而且李虎的身份极为复杂,他既在武川子弟中有很高威望,又与荆州系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他与元魏皇族宗室始终保持紧密联系,有他的存在,可以很好地凝聚各方势力,成为关陇集团非常有效的粘合剂,从这个角度来看,李虎存在意义非常巨大。

最后是李弼。李弼作为原侯莫陈悦一系的领军人物,诚心归顺宇文泰,也为关陇集团作出了贡献。不过也可能是原来武川子弟的敌对势力,所以他在政治上基本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非常本分低调、韬光养晦。

此项得分为:于谨五星、独孤信四星、李虎三星、李弼两星。

从这个角度看,这四个人分别代表一方势力:于谨代表宇文泰的夏州嫡系、独孤信代表荆州系、李虎代表元魏皇族、李弼代表原侯莫陈悦余脉,正是这四股势力,构成了关陇集团的四根支柱。

第三是个人命运上,这个就比较显而易见了,于谨>李弼>李虎>独孤信。

于谨在那个年代能够活到七十五岁高龄简直就是奇迹,再加上生前享受到的“三老五更”待遇,几乎是人臣的极致,不能说前无古人,但至少是后无来者的。

李弼作为武将,成功躲过了北周连续不断的政变屠杀,功勋卓著还能安享天年,寿终正寝,生荣死哀,也算十分不易。

李虎后半生虽然地位尊崇,但其实是处于受打压状态,以他的能力才华,长期位居闲职,内心想必也是颇为郁闷的,不过好在总算保住了平安,没有死于非命,可喜可贺。

最惨的就是我们的独孤郎了,被逼自杀,令人嗟叹惋惜。

此项得分为:于谨五星、李弼四星、李虎三星、独孤信一星。

第四是人格人品,关于这项就比个人命运难评多了,我个人看法是:独孤信>李虎>李弼>于谨。

其实这四个人都是光风霁月、没有私心的人,只不过独孤信光凭一个“信”字就足以拔得头筹,这个“信”是宇文泰亲赐,是对独孤信人品最好的注解。

李虎这个人重情重义,对贺拔兄弟赤胆忠心,对元魏皇族忠心耿耿,对毒杀孝武帝元修的宇文泰一直不以为然,说明他心地忠厚、为人正直。

李弼虽是武将却并不崇尚暴力,从他反对侯莫陈悦暗杀贺拔岳时所说的话可以看出他为人极重信义,是个光明磊落的真豪杰。

而于谨一生,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攻灭江陵时缴获无数珍宝,他一文不取。又能谦退自守,淡泊名利,其实也是一等一的人品。

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污点或者说争议点,那就是江陵之战后,将两万多老弱全部屠杀。当然,这也许是宇文泰的命令,也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也可能出于政治军事上的考虑,但战后杀俘,尤其是老人儿童,终究在道义上是站不住的,所以只能把他排在最后。

不过以于谨的政治胸怀,对我这样的妇人之仁,想必根本不会萦怀吧。

此项得分为:独孤信五星、李虎四星、李弼三星、于谨一星。

最后在后世影响上,我的看法是:李虎>独孤信>李弼>于谨。

李虎当然不必说了,孙子李渊、曾孙李世民帮他大大争了一口气,虎哥摇身一变,成了大唐的太祖景皇帝,这才真是尾盘拉升,意外的惊喜。

独孤信当然也很牛,大名鼎鼎的三朝国丈,生了三个皇后,被称为史上独一无二的“最牛岳父”。可惜,作为李渊的外公,不能追认皇帝,只能屈居李虎之后。

李弼也不错,他有一个鼎鼎大名的曾孙——隋末瓦岗军统帅、魏公李密。如果不是瓦岗军对隋朝的重大打击,李渊、李世民能否崛起,大唐能否应运而生,实在也难说得很。

而于谨的家族始终人丁兴旺,而且家业越来越大,直到唐玄宗时期都长盛不衰。不过我们考虑后世,还是以政治影响力为主,仅仅是富家翁还是不够的。

所以此项得分为:李虎五星、独孤信四星、李弼三星、于谨两星。

好了,横评结束,但我这个时候其实也不知道四个人的总分情况,算是把主观影响降到了最低,现在来汇总。

这个结果您满意吗?

其实,这个评分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主要是把他们的事迹列出来而已。

客观来说,他们每个都很优秀,另外包括赵贵、侯莫陈崇、杨忠、达奚武、豆卢宁、宇文贵等等,都是陈寅恪先生说的——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而我想说的是,能把这些“有武力才智者”凝聚在一起,团结一致、奋勇向前,开创历史崭新的篇章,那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才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英雄!

1 阅读:127

史实记录彬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