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辞赋家,为何被称作西汉最后那道光?扒一扒西汉辞赋家扬雄!

平平无奇小军迷 2025-01-28 10:43:48

不少人在上学期间,都曾背诵过刘禹锡所写的《陋室铭》。在这篇《陋室铭》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在刘禹锡的描述之中,无论是诸葛亮曾经居住过的草庐,还是位于四川的扬子云的居所,从物质层面来看,皆可算作典型的“陋室”。然而,恰恰是因为有了诸葛亮与扬子云这般杰出的人物曾在此停留,这两座原本简陋的屋子,便也不再给人以简陋之感了。

上学那会儿,老师们通常讲到这儿就收尾了。毕竟那时大伙学《陋室铭》,主要是因它在考试大纲范畴内,得全文背诵才行。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搞懂这篇文章的基本含义,并且可以顺利背下来,实际上也就达标了。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部分人,他们心里或许会对一件事感到好奇。

扬子云究竟是何人?为何在刘禹锡的描述中,他竟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并且,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扬子云似乎并非是个声名特别显赫的人呐。回想上学之时,好像也未曾学习过有关他的其他文章呢。

事实上,这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

事实上,当我们认真去研读扬雄的故事之后便会知晓,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扬雄,无疑是西汉末期那一抹极为耀眼的光芒!他宛如一道光,在西汉最后的时光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呢。

在文化领域之中,他无疑是一个时代的巅峰象征!于历史的范畴来讲,他恰似那能够径直左右一个历史十字路口前行方向的醒目道标呢!要是放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他便如同古代的大宗师一般,随手在山间镌刻下一篇文章。而后主角恰逢机缘,获得了他的传承,一路修炼下去,渐渐就达到了天下无敌的境界。

倘若我们认真去了解扬雄的一生,便会发觉:方才所提到的那个评价,着实是一点儿都不夸大。甚至完全可以讲,这样的评价远远不足以描绘出扬雄究竟厉害到何种程度呢!

扬雄的家族,其祖上在春秋时期本是晋国的贵族。然而因战争缘故,不得不举家迁徙,一路辗转,最终迁至蜀地。待抵达蜀地时,差不多已进入汉朝时期了。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扬家的先辈们便一直在四川这片土地上生活,且以养蚕作为营生手段。

有趣的是,按照史书记述,扬雄所在的家族自汉朝初期起,便始终保持着一脉单传的状况。一直延续到扬雄这一辈,已然是扬家连续第五代都为单传了。

扬雄出生在那样一个家庭里,其少年时期,想要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似乎极为困难。翻阅史书便可知,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都是贵族群体。扬雄出身普通,并且家中一直是一脉单传的状况,如此情形下,他着实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就是这般的扬雄,在其长大成人之后,竟好似一下子就变得聪慧起来,仿佛是突然之间开了窍一般!

史书记载,扬雄稍长大后,骤然对读书痴迷起来。他读书的方式与后来为应试求官而读大不相同,只钟情于文化经典以及儒家的圣贤教诲。并且,扬雄读书并非为了谋求富贵,仿佛读书这件事本身就能带给他无尽的快乐。

《陋室铭》后来提到他是有原因的,其中之一便在于早年的扬雄精神境界颇高。他已然超脱世俗,读书纯粹是为了读书本身,旨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而像钱和财富这类,压根就不在他的追求目标之列。

后世诸多文人所一心向往追求的那种境界,恰与之相符。也正因如此,扬雄早年用以读书的那座亭子,才被视作是淡泊明志的标志性建筑。即便此亭颇为简陋,可就因扬雄曾在此读书的缘故,它便自此有了别样的内涵。

此后,扬雄慢慢长大成人,便踏上了外出拜师求学之路。不久,他寻得西汉后期声名远扬的严君平这位学者,随即拜入其门下,潜心苦学长达八年之久。历经这八年的磨砺与钻研,彼时的扬雄已然声名显赫,在学界崭露头角,成为顶尖学者之一。

扬雄的名气日益增大,后来连朝廷都知晓了他。彼时乃是汉成帝当政之时,汉朝施行察举制已近百年,其推荐体系相对完备。在此情形下,朝廷随后便颁布诏书,正式征召扬雄入朝为官。

自那时起,往后的三十余载,扬雄始终在汉朝中央担当职务。闲暇之际,他便会写上几篇文章,意在对皇帝加以劝谏。只是很可惜,到头来这些文章压根没起到啥作用,皇帝依旧我行我素,该怎样玩乐还怎样玩乐呢。

在这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当中,汉朝经历了天翻地覆般的巨大变化。彼时,王莽一步步获取权势,直至最终成功将汉朝取而代之,把皇位篡夺到手。然而,在这期间所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还有那政治领域里的血雨腥风,却都和扬雄毫无关联。

值得一说的是,扬雄文章出众,连王莽都对其印象深刻。故而王莽篡位后,扬雄仍能留任京城。那场改朝换代之事,压根没给扬雄带来什么影响。甚至后续一些波及扬雄的政治事件,王莽还会主动出面为他开脱呢。

就这样,扬雄享年71岁,直至公元18年方才离世。恰在他去世之际,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并迅速席卷天下。此后短短几年间,王莽便被推翻,结束了其统治。

扬雄的一生便是如此。

倘若仅仅是简单浏览一下扬雄的履历,我们便会发觉,扬雄的一生着实有些乏味!瞧他这一辈子,仿佛任何重要之事都未曾做过呢。在整个西汉末期,诸多重要事件纷纷上演,可扬雄居然一件都未曾参与其中。如此的扬雄,恐怕连配角的边都沾不上,只能算是个路人甲罢了。

那么,像扬雄这样的人,为何能在后世被文人们推崇达上千年之久呢?难道仅仅凭借扬雄早年安贫乐道的那点事迹,便足以让后世数不清的读书人对其心生向往了吗?

很明显,答案是“否”。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看待扬雄的方式出现了偏差,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去打开、去理解扬雄,所以才导致了一些情况的出现,说到底就是我们在对扬雄的认知途径和理解角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对劲儿的地方。

绝大多数历史人物,翻翻传记,知晓其一生所做之事,便能大致了解。可像扬雄这类人却不同,仅看传记远远不够,还得去研读他自己留下的那些著作才行,如此方能真正对其有所认识。

就如同后来被尊为诗仙的李白,他堪称是整个唐朝的一大荣耀。然而,李白的一生细细看来,实则也略显乏味,并且并未对唐朝的历史发展走向产生直接的影响。不过,他所具备的真正影响力,实际上是体现在诗歌这一领域当中的。

事实上,杨雄所产生的真正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哲学以及词赋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若论及杨雄真正具有影响力之处,那便是在哲学领域以及词赋创作方面了。

先来讲讲词赋。

扬雄自己曾表示,在他的一生所取得的诸多成绩当中,辞赋方面的成绩是最为不显眼的。他甚至直接以“雕虫小技”这般词汇,来对自己所具备的辞赋水平加以形容呢。

然而恰恰就是这么一门看似微不足道的技艺,居然让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已然达到的巅峰状态,再度向上提升了一个层级,其影响力着实不容小觑。

汉赋乃是汉朝极具代表性的文体,其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彼时它深受《诗经》与《楚辞》的影响。待发展至汉朝,历经汉朝数代人的不断努力与发展,汉赋这才最终演变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文体样式。

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乃是历史上被公认的第一位汉赋大家。

后世普遍公认汉赋存在四位大家,即司马相如、扬雄、班固与张衡。其中,班固和张衡这两人属于东汉时期。而司马相如呢,他生活的年代可比扬雄要早许多年。

在汉朝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大致情形是这样的:自汉朝开国起,直至司马相如出现之前,众多文人都在致力于撰写文章,经过不断积累,最终堆砌起了一座名为“汉赋”的文学高峰。而司马相如率先登上了这座高峰的顶端,成为站在汉赋巅峰之上的那个人。

在司马相如离世之后,众人皆以为再无人能够攀至那巅峰之境了。然而就在此时,扬雄挺身而出。他不仅毫不费力地登上了山顶,还在山巅之上跳跃了两下,仿佛是在向后来之人宣告,这座山的高度日后仍有继续提升的可能。

就说后来的班固与张衡吧,大体上是循着司马相如、扬雄开辟的登山路径,一路攀爬直至山顶,还在那儿盖了两座房子呢。打这以后,即便陆续有“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巍峨大山矗立起来,可这些新出现的大山,依旧掩盖不了汉赋这座大山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扬雄在辞赋方面做出了贡献,而上述所提及的内容便是他在辞赋这一领域所贡献出的相关情况。

然而,恰恰是由于扬雄具备着极高的才能,在他自己的认知里,辞赋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道罢了,压根就不算什么重要之事。因而当扬雄的年纪渐长之后,便着手去钻研另外一门更为深奥、更具深度的学问了。

有这样一门学问,它的名字是哲学。

扬雄在哲学领域的贡献,着实难以阐述清晰。毕竟哲学高深莫测,寻常人着实难以透彻领会。如此一来,我们只需知晓两个结论便足矣。

当提及《太玄经》这部书的时候,不少人下意识的首个反应往往会联想到武侠小说。就好比在某部大侠相关的小说当中,众人于海外寻得一座岛,岛上刻有一篇《太玄经》。而主角仅仅照着练了没几天,便一举成为了天下第一高手呢。

倘若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事物,即便创作这部书的人正是扬雄,那也不过如此。也就是说,假如历史上真有其所说的那种情况,哪怕是扬雄创作了相关的这部书,也还是那样的状况罢了。

自然,历史上实实在在的《太玄经》,绝非什么武功秘籍啦。确切来讲,《太玄经》实实在在是一部阐述哲学思想体系的著作呢。彼时扬雄构建出了一个极为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该体系当中,“玄”被视作宇宙的最高范畴,世间的一切事物,可都是由这个“玄”逐步发展而来的。

这一思想,对后来延续两千多年的道家思想体系起到了启发作用,且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并且,要是我们认真研读《太玄经》的话,便能够察觉到:这部著作当中更多的内容实则是在对宇宙的真实面貌展开探讨!这也就意味着,早在两千年前,扬雄就已然着手思考宇宙究竟呈现何种模样了。尤为可贵的是,他还成功构建起了一套完备的理论呢!

这方才是历史中真实的扬雄啊。

有这么一个猛人,仅仅耗费了极少的精力,便跻身汉赋四大家的行列之中。此人不过是随意地动了动念头,就参照前人的做法,轻轻松松地给《论语》以及《易经》推出了更新的版本呢。

在后世的历史进程当中,不少人对扬雄并不知晓,这其中实则存在着两个原因。

首先呢,就是他所钻研的那些内容,着实是太过高深了。就拿扬雄所写的作品来说吧,在当下,估计每一千个人当中,恐怕也就只有一个人是真正读过的呢。要是没读过他的著作,仅仅是去看他的生平经历的话,我们往往就会不自觉地认为他是个不太重要的人物啦。

其次,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王莽篡位之后,扬雄并未随着西汉的覆灭而隐退,反倒出任了新莽政权的高官。要知道,王莽所建立的这个政权,是几乎被后世所有封建王朝都不予承认的。如此情形下,后世也就渐渐对扬雄的存在有所弱化了。

公元9年,扬雄已至六十二岁,彼时王莽正式篡夺皇位,西汉由此彻底灭亡。时光流转,到了公元18年,扬雄以七十一岁的高龄安然离世。而令人感慨的是,在他逝世之后仅仅过去5年,绿林军便攻入长安,还取了王莽的性命。

西汉的历史长河中,西蜀的扬子云宛如那最后的一抹余晖。在时代的更迭里,当西汉的辉煌渐渐走向尾声,扬子云以其独特的存在,成为了这段历史即将落幕之际留存的那一丝余韵,为西汉画上了带着独特意味的句号。

0 阅读:3
平平无奇小军迷

平平无奇小军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