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贵生 万联网
【盘点】供应链服务平台践行“以融促产”要关注哪些新事物——解读《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视频号
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
万联导读: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光谷金信、简单汇、赫中企云、深度数科、高达软件、中信梧桐港、玉湖冷链、金网络、博阅信科、企汇安、韦屹供应链、迅航星、酒链科技等合作伙伴支持,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深圳市进出口商会、三亚中央商务区等机构鼎力支持的“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盛大召开。【直播回放】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可在转发此文章到朋友圈后,联系万联网客服19168536275,领取回放链接。
(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
在分论坛“国企数字化与产融新实践”专场中,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基于自身20多年大宗领域管理及创业经验首先带来了主题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演讲,为国企供应链怎么和当地产业融合提供了参考意见。
以下为黄贵生老师现场演讲主要观点:
一、不可能三角
国有供应链公司的困境:资金驱动模式下的不可能三角“合规-全额法-无风险”。
“十不准”之下,很多国有供应链公司面临极大的挑战,资金驱动的舒适区被打破。想要的全额改成了净额,收入暴跌成毛利额;很多合同、内部管控规范都是以资金驱动为底层逻辑的管控,根本经不起审计,即使“形式”合规了,也不等于能够全额法,也不等于没有风险。不能做成全额记收入失去了业务的意义,要做成全额就要实控,而实控需要付出很大的物流管控成本,承担价格波动风险、货物损失等等风险,人数翻3倍也不一定能做到现在的业务规模。而贸易本身已经是一个极低毛利的业务,能挣钱的在市场都是凤毛麟角的公司。
何去何从?大部分都想用“形式的实质”来证明实质。其实不管怎么证明,业务的实质>形式。一些国有供应链公司的有为领导开始积极思考本质问题,国有供应链公司到底该如何走下去?
二、国有供应链公司的主业
那么有一个问题是一定回避不了的:国有供应链公司的主业到底是什么?这也是很多国企困惑的地方,很多老总、董事长说自己没有主业,不像搞制造的,有明确的产品,围绕产品展开服务。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看看国有供应链公司的股东是谁?一般都是地方国资委,或者是财政部门,其行为代表地方政府的意志。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发展“当地”经济,造福民生。当然GDP是衡量指标之一。
国有供应链公司作为当地政府的“意志延伸”,其主业是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本地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操作上,聚焦服务本地主流产业,搭建供应链平台,发挥其公共性、开放性、普惠性、共享性特征,更好汇聚生产服务要素,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带动当地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的地方政府城投公司,承担了当地政府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投融资工作,参与土地的开发和整理。现阶段各地面临着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产业竞争加剧、招商压力巨大等挑战。政府平台公司必须要以市场化方式在区域的招商、产业投资、企业服务等方面承担更重大的责任;另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国有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坚守实体经济根基,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
现在设立的国有“供应链”公司,大多也是依托过去的城投公司,或者脱胎于城投公司。基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需求,要承担城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当地优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等任务,也要参与数据要素的开发和整理。两者软硬衔接,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用数字化来推动硬件的新质发展!在确定数据是第五生产要素之后这个职责越发明确。
国有供应链公司不要再从全国各地到处找业务,给外省外市的公司配资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眼睛要向内看,要给本地优势产业、产业集群以供应链整体优化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困境。
三、打造区域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的三个步骤和四个原则
国有供应链公司,以供应链之名,其基本使命:以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当地现代化产业体系。其商业模式是打造区域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目标是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带动当地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有供应链公司服务本地经济更多是提供软服务,比如发展本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推动本地传统产业集群升级转型,促进本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等。
为什么优先选择产业集群?比较容易和原有业务衔接。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口径统计下来,全国大概有2000多个产业集群,经济发达的县域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多个集群支撑。
规模足够支撑业务。产业集群大部分是制造业集群,一般的产业集群至少有百亿的产值,大的产业集群甚至在千亿以上。尤其是各省提出的重点产业链群,都是千亿到万亿级市场空间。
集群内企业共性需求体量和密度足够,投入产出比能覆盖。围绕一个集群做上百亿的规模不是问题。
国有供应链公司的优势与劣势
国有供应链公司的优势:资信与资金、第三方公立、供应链整合思维。
劣势:不懂产业、试错成本高。
国有供应链公司应秉持的初心和出发点:
为集群内成员:提供降本、增效、提质、增量的价值。
为自身:增量、提润、做好政策性支持。
为产业集群周边生态成员:提供低成本应用场景,比如银行,让银行服务产业集群成员,可以低成本获客或者降低放款风险。
三个步骤
第一步:上帝视角,全产业链分析
从全产业链(全球、全国)分析本地特定产业集群所在的位置,定位和价值点。
然后,从上帝视角看把当地所有工厂都云化成一家大工厂,去发现浪费、重复与无序。
第二步:西医解剖,解剖产业,找到降本增效的切入点
从“人、机、料、法、环”多视角切入分析。
第三步:勘探实验
千业千面,需要多支小分队不断试错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动客户的往往不是一开始设想的东西,不是某些宏大的服务而可能是小的服务、小的环节、小的设备,从小的服务切入到最终想实现的宏大蓝图。
4个指导原则
原则1:合并同类项,集中服务,取得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内大部分都是同类企业,在原料、辅料、设备、工艺、仓储、环保、能耗等方面具有高度共性的需求,将分散的各类共性需求合并,集中服务,可以取得规模效应。
原则2:共享资源,整合碎片、消灭浪费,减少损耗
设备闲置与无效停机、人员闲置、模具重复研发、订单和产能错配、订单碎片化与原料采购的冗余浪费等等问题,需要建立共享机制来解决——整合碎片化需求,消灭浪费,减少损耗!
原则3:冠军思维、重塑协同,打造冠军工序、冠军车间、冠军单品
过去集群内工厂同质化严重,在产能过剩阶段,以降价为主要手段来取得订单,结果是越做越亏。如何能够协同化,构建差异化竞争能力?不是把自己的工厂做成全能冠军,而是培养单项冠军,单品冠军,工序冠军。
原则4:数据驱动,建立产业集群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要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竞争力,做到各类生产要素的合并、共享、协同,必须把产业集群打造成一个“智慧体”。以工业互联网的模式将产业集群建设成一个真正的“云工厂”。给人、机、料、法、环各类要素布设神经元(各类IOT),让设备发声、设备互联、人机协同。以产品生产制造为基本支点,沿着产品全生命周期轴,原物料到成品的供应链轴,集群内企业群体BI轴进行整合,让集群大脑智慧化、肌体精壮化、敏捷化。
四、大蓝图、小切口
围绕产业集群打造生产性服务平台,很多国企老总都觉得难,的确难但是这是正确的事情!我们先画一张蓝图。生产性服务平台主要的三大模块:云工厂、供应链协同平台、科技创新孵化。
这张蓝图不是一个企业绘制的,国有供应链公司是这个生态的组织者,需要以生态的方式去建设生态。通过组织机制创新(比如产业共同体模式)把各类机构协同起来构建一个新质发展生态!
条条大路通罗马,目标相同,方法论相同。但是如何找准“引爆点”?千业千面,切入点不同,切入点需要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起方优势等不断探索试错才能找出来,从小切口进入,建立原型,快速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