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硝烟弥漫的俄乌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则“罗生门”,特朗普放了个重磅消息出来,说是“数千乌军被完全包围”了,并公开喊话俄罗斯总统普京“饶他们一命”。
此言一出,全球哗然。

那么战场真相究竟如何?特朗普的“求情”是真心救人,还是政治作秀?普京的回应又是怎样的?
一、特朗普再造“和平使者”角色近日的特朗普又咋咋呼呼起来,据媒体报道,3月14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发布了一条爆炸性推文:“数千名乌克兰士兵正被俄军完全包围,处境糟糕。我强烈要求普京总统饶他们一命!”
这条推文迅速登上全球热搜,其原因不仅是“懂王”的消息内容很炸裂,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塑造成“人道主义调停者”——试图为俄乌冲突按下暂停键。

当然了,这不是特朗普首次介入俄乌问题了,也不是他第一次制造闹剧。
早在竞选期间,他就多次承诺“24小时内结束战争”,上任后更任命特使基思·凯洛格制定“百日停火计划”。不过他的计划基本没什么用处,因此他的推文引起关注后又引发了群嘲。
有人分析认为,特朗普此番动作有双重目的:一是兑现竞选承诺,巩固国内支持。

毕竟此人商人出身,他始终将“节省美国开支”挂在嘴边,动不动直言“这场战争浪费了美国近2000亿美元”,所以他必须保持一直关注俄乌冲突的人设。
二是重塑美俄关系。证据显示,特朗普与普京在3月13日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甚至计划访问莫斯科。哪怕其政策被欧洲盟友批评为“牺牲乌克兰利益”,但特朗普显然更在意尽快摘掉“拜登遗留战争”的帽子。

特朗普何许人也?
造势的惯犯,因此有关围绕“数千乌军被包围”的消息,各方的说法也矛盾重重。我国民众认为:此事是真是假还不知道,特朗普打出这种意味不明的牌不是一次两次了。
关于此事,乌方坚称“不存在被包围威胁”。

乌克兰总参谋部14日连发声明,称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重新集结至有利防线,击退俄军多次进攻”。
然而,俄媒援引战场数据称,俄军已收复库尔斯克州800多平方公里土地,形成局部优势。军事专家推测,俄军可能通过钳形攻势制造战术包围,但乌军尚未陷入绝境。
可以看的出来,不论特朗普或者国际媒体怎么猜测,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倾向于“本国赢麻了”。

还有人认为,特朗普的“求情”被解读为向普京递出谈判筹码。
因为此人在推文中强调“与普京讨论良好”,而普京次日回应称“理解特朗普的人道立场”,并暗示“乌军投降可保安全”。
因此,这种互动被俄媒视为“美俄默契试探停火条件”。
不过,特朗普的“饶命”呼吁也引发质疑,比如美国前国安顾问博尔顿早就指出真相:特朗普“急于结束战争”可能意味着对俄妥协,甚至默许俄罗斯保留占领区。

一场博弈,三种算计。美、俄、乌可谓是各怀鬼胎。
面对特朗普的介入,近日的普京展现出“刚柔并济”的姿态。

一方面,他高调回应特朗普“愿考虑人道主义安排”,并支持美俄团队“立即谈判”;另一方面,普京捂住耳朵,要求俄军在战场持续施压,试图将特朗普的调停转化为实际利益。
乌克兰算是哑巴吃黄连,面对美俄的言行不一,他们只能陷入“否认求生”的困境。泽连斯基政府坚决否认“被包围”,称此为“俄方心理战”,并呼吁西方继续军援。

然而,特朗普已暗示“可能切断对乌援助”,而欧洲的“三万人保障军”计划尚在纸上谈兵。所以,乌军的实际处境或如俄媒所言:“重新集结”实为“战略性后撤”,但公开承认失败将重挫士气,甚至引发国内政治地震。
一场罗生门难辨真假,唯一可看得清的就是特朗普急于摆脱战争泥潭的政治算计,是普京以战促谈的战略试探,更是乌克兰在西方援助摇摆中的艰难求生。随着美俄谈判团队启动接触,未来局势或将迎来转折,但和平的代价由谁承担?谁又敢承担?
参考资料:
特朗普“强烈要求饶他们一命” 普京回应——2025-03-15 09:26 来源: 新华社
“数千乌军士兵被完全包围”特朗普要求饶乌军一命 俄乌回应——2025-03-15 08:55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