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的官场纵横术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5-04-08 22:23:08

文 / 子玉

任何一个王朝的封疆大吏都必须具备处理军政事务、公文写作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三种能力,尤其是在面对结构性矛盾的时候才最考验一个人的素质。晚清的胡林翼不仅军政能力过硬,写作水平一流,其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的能力就连曾国藩都为之叹服,而胡林翼的社交能力则主要体现在处理督抚矛盾这件事上。

在说胡林翼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左宗棠在湖南巡抚府做幕僚的情况。在被邀请出山之后,左宗棠就以幕僚的身份包揽了湖南巡抚府的一切军政,用左宗棠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制军于军谋一切,专委之我;又各州县公事禀启,皆我一手批答。”

在张亮基被调离湖南、骆秉章出任湖南巡抚并再次邀请左宗棠出山之后,湖南巡抚府的主角依然是左宗棠,左宗棠对此形容到:“所计画无不立从。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

骆秉章真正做到了对左宗棠的无限信任、全面放手。作为巡抚的他由于实在清闲,有一段时间甚至以频繁参加宴会来打发时间,对此,左宗棠也曾打趣过骆秉章:“公犹傀儡,无物以牵之。何能动邪?”

骆秉章面对下属的揶揄也只是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笑而已。

这里,我们看到的都是左宗棠彪悍的能力,但很少有人看到骆秉章的智慧,正是因为骆秉章完全放手左宗棠才保证了湖南巡抚府在面对太平军的军事攻击时能够高效运转。

也就是说,不管是张亮基还是骆秉章,他们都是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上限的,为了做成事,他们甘愿让左宗棠“代理”湖南巡抚的权力,而根本不介意别人对自己的揶揄,甚至在官文和樊燮以“劣幕”来攻击左宗棠时,骆秉章还上折为左宗棠辩解。

一切都是以将湖南巡抚府的事办好为最终目的。由此可见,张亮基和骆秉章也都不是一般人,起码在面对职场矛盾时他们能够理智、成熟地应对。

但左宗棠只是湖南巡抚的幕僚,不存在威胁巡抚权力的事,而胡林翼面对的却是总督和巡抚权力冲突的历史课题。

咸丰五年(1855)正月,胡林翼升任湖北布政使,两个月后,署湖北巡抚,正式成为封疆大吏。次年(1856)十一月,胡林翼指挥李续宾、杨载福、鲍超,联合都兴阿的马队对武昌发起总攻,经过五六个小时的鏖战,清军打败太平军,克复武昌,同日,湖广总督官文也攻克了汉阳。

捷报传到京师之后,朝廷实授胡林翼湖北巡抚。

以克复武昌为转折点是胡林翼在湖北职场生涯的转折点:此前的他面对的主要是军事问题,此后他面对的却是政治的江湖,尤其是在克复武昌之后与湖广总督官文同在武昌办公的情况下。

为什么说胡林翼和官文的矛盾是必然的,因为这是一种结构性矛盾,无法避免。按照清朝的设计,总督虽然管理数省,官阶是从一品,巡抚只管理一省,官阶是从二品,但两者之间并无隶属关系,也不存在上下级之说。

这是清朝在地方为了相互制衡而做的特殊制度设计,但这也无形中造成了督抚矛盾,尤其是在总督和巡抚同城办公的情况下。晚晴时期,总督和巡抚同城办公的分别有: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同在广州办公;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同处福州办公;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同处昆明办公;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同处武昌办公。

总督和巡抚同处一城,权力穿插,必然会产生矛盾,用薛福成的话来说就是:“一城之中主大政者二人,志权不一,事必多争,难收牵制之益。”

尤其是武昌这种军事重镇,军政事务的复杂性就必然导致总督和巡抚难以合作,典型的就是前任湖广总督吴文镕和巡抚崇纶,因为相互倾轧最终导致吴文镕战死,崇纶被革职,最后被处死。

就是胡林翼之后,督抚矛盾也始终是湖北的主要矛盾,曾国荃后来在上任湖北巡抚之后甚至是以强硬姿态参劾官文,导致官文被罢官,曾国荃自己后来也被免官。

所以,胡林翼克复武昌之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督抚关系的结构性矛盾。而事实又是,官文不仅是满人,出身正白旗,且为人比较忌刻,用胡林翼早年的话来说就是:“左右无一正人,无一谋士,其忌刻倾险,尽是内务府气习。”

江湖甚至有湖广总督署有“三大”的传说,即妾大、门丁大、庖人大。意思就是,官文的意志常常被小妾、下人和厨子所左右。此人之荒唐由此可见。

在收复武昌之前,官文在江北,胡林翼在江南,两人由于分处长江两岸,所以不易产生矛盾,但在克复武昌之后,两人都想着如何处理督抚关系。

如何处理督抚关系也是官文的课题 图源/剧照

这里多说一点,官文之前的湖广总督是杨霈,虽然曾国藩、胡林翼和左宗棠联手将杨霈参倒,但在官文继任湖广总督之后,胡林翼依然得面对督抚矛盾这个命题。

可见,有些矛盾并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结构性矛盾。至于咸丰为何会任命官文为湖广总督,其实还是为了制衡汉官、湘系。

早在克复武昌之前,胡林翼因为公事就吃了官文的闭门羹,所以在进入武昌之后,两人之间就很难展开合作。为了打破僵局,官文就主动拜访,但因为之前的事,胡林翼直接以闭门表态。

至于官文为何主动又是因为,在曾国藩联手胡林翼参倒杨霈之后,官文已经意识到了湘系的巨大能量,所以和身为湘系核心的胡林翼关系也不能闹得太僵。

在铁心不想与官文合作之后,胡林翼就准备参劾官文,将他弄走,但却被阎敬铭拦住,理由是:“能保后来者贤耶?”

一语惊醒梦中人。确实,即使搞走了官文,他胡林翼就能保证与接任者丝滑地合作吗?很难。杨霈被参倒之后,官文也不好合作呀。再说,武昌是重镇,朝廷肯定会派满人腹心来坐镇。

完了阎敬铭又提醒胡林翼,官文这样无才的人其实最好糊弄,如果朝廷派一个精明的满人来,试问你胡林翼该如何自处,还不如和官文在面子上搞好关系,这样胡林翼才能在湖北更好的发挥。而且,当时湘军也急需将湖北打造为其后方基地,为前线提供粮饷。

总之就一句话:天下未有督抚不合而能成事者。尤其是胡林翼这种极有抱负的人。

阎敬铭的建议确实让胡林翼降低了处理职场关系的人际成本。而现实也正如阎敬铭所说,官文这个人特别容易搞定。

史书记载,官文这个人虽然“为人傲慢,驭下不严,用财不节”,但人并不是很坏,曾国藩就对官文做过评价:“官秀峰...与人相交不诚,然止容身保位,尚无险陂。”

说白了就是,官文此人只在乎自己的位置和兜里的钱。

这种人,最好拿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与这种人共事其实还是件好事,用阎敬铭的话来说就是:“此等共事人,正求之不可得,公乃欲去之何耶?”

可见,凡事都有两面性,就看你如何看待,如何将对自己不利的一面以特殊手段消弭掉。

明白了这一点,胡林翼就知道该如何做了,于是在渡江之前他就交代下属:“督抚相见,前事冰释,敢再言北岸将吏长短者,以造言论罪。”

同时,官文的属下也在给官文做思想工作:“今天下大事专倚湘人,公若能委心以任,功必成,名必显。公为大帅,湘人之功皆公之功,何不交欢胡公,而为一二左右所蔽乎?”

江南已经是湘军的天下,对胡林翼如果太过强硬也只会两败俱伤,还不如坐收渔利,对大家都好。

由此可见,不管是阎敬铭,还是官文的幕僚,他们都建议双方正视现实,理智处事,以结果、利益为导向。在胡林翼主动示好的情况下,官文也就迎合了对方,于是,督抚若为一体。

只能说,官文也是个明白人。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纠结于人际关系,一种是只以结果、利益为导向,而能办成事的也只能是后者。

为了稳住官文,胡林翼不仅每月拿出盐厘三千金作为总督府的花销,还给予官文家人最大的尊重,典型就是胡林翼带着母亲和老婆郑重出席了官文小妾的生日宴会,甚至还让母亲认官文的小妾为义女。对于军功,胡林翼在上奏折时也往往将官文排在首位。

名、利、情,胡林翼都将官文照顾到了,于是,胡林翼就成为了湖北事实上的主角,“吏治、财政、军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自是林翼所言,文无不从”。

湖北的督抚相处模式复制了湖南巡抚府巡抚和幕僚的相处模式。只能说,胡林翼和左宗棠都是精英,但张亮基、骆秉章和官文这些人也不糊涂。

只是,官文此人毕竟不能和张亮基、骆秉章这样的能臣相比,胡林翼刻意迎合官文就容易被外界所曲解,被解读为“喜任术,善牢笼”。

而且,和官文这种极有城府的人相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此,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就曾表示:“官秀峰城府甚深,当胡文忠在时,面子极推让,然有占其地步处,必力争。彼此不过敷衍而已,非诚交也。”

曾国藩在咸丰九年(1859)秋天因为公事见了官文本人并交谈之后,也对胡林翼当年的境遇是深为感慨:“自审万不能与此人共事,然后知林翼所处之难。”

而胡林翼之所以如此,也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曾国藩就对此评价说:“借其威重之名,行己之志...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曾国藩对胡林翼的处境感同身受 图源/剧照

后人胡思敬也曾评价过此事:“君子恶其人,未尝不明其术...事处至难,不得不假借用之,以济一时之变。如胡林翼之出谋用智,其心亦良苦矣。”

用俗话来说就是,到哪一步,说哪一步话。

胡林翼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以湖北供养湘军可谓是用心良苦。对此,《清史稿》就给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军政吏治,皆林翼主稿,林翼推美任过,督抚大和。湖北振兴,实基于此...不数年,足食足兵,东南大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

对于官文此人,《清史稿》也评价到:“官文虽无过人之才,推贤让能,奠安江汉,与曾国藩、胡林翼和衷规画,竟完勘定之功。”

湖北的军政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湘军东征的成败、肃清东南的大事。

和张亮基、骆秉章一样,官文能做到推贤让能也是一种能力。

同时,湖北督抚相和也给其它地方起了表率作用,让当时的精英能够团结一致解决时代问题,用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督抚之以全力援邻封,自湖北使。”

作一个假设,如果让左宗棠处于胡林翼当时的位置,估计督抚矛盾马上就会爆发,为什么贺长龄早年就劝左宗棠要做就做大官,原因就在这里。性格使然。

所以,就官场的社交能力来说,胡林翼比左宗棠更像一个政客。这也是这对哥们交往中唯一的冲突点:左宗棠认为胡林翼太圆滑、世故;胡林翼说左宗棠太刚、太直。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因为他们是用心相处。

只能说,胡林翼的圆滑也只是为了以最合适的姿态契合这个世界以实现一个正向的目的,对于胡林翼,笔者觉得郭嵩焘对其的评价至为合理:“生平以天下为己任,语时事艰难,慷慨自任。”

胡公真正做到了出世和入世。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2 阅读:170

评论列表

永强

永强

2
2025-04-10 09:23

好文章!

子玉的史无边界

子玉的史无边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