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后期的战神——赫连勃勃,游击战鼻祖,异军突起,建立胡夏

雁玉历史 2024-11-11 04:25:00

407年,赫连勃勃在代北地区建立了大夏国,自称大单于、天王。这个小国,以其凶残和顽强的姿态,突然如超新星般崛起,引起了世人的侧目。

按常理推断,从各个方面看,赫连勃勃似乎都没有机会建立大夏国。赫连勃勃是铁弗匈奴人,匈奴族在汉朝和前赵时期曾短暂地爆发过能量,但在后赵时期被打回原形,走上了衰落之路,此后再也没有复兴。

赫连勃勃所处的环境也不具备建国称王的条件:代北北部有新兴的柔然,东部是强盛的北魏,西南则是庞大的后秦。然而,赫连勃勃却在这看似不可能的环境中,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建立了大夏国。那么,他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赫连勃勃属于铁弗匈奴族。《魏书》记载,铁弗匈奴是匈奴父系与鲜卑母系结合的后裔。据说“铁弗”这个名字是拓跋鲜卑出于敌意对他们的贬称,因此赫连勃勃在建立自己的国家后,对此称呼非常不满。

铁弗匈奴是南匈奴的一个分支,他们与迁徙至代北的鲜卑部落有地理上的重叠,两者在历史上大多时间处于对立状态。由于铁弗匈奴的实力远不及鲜卑,经常处于劣势,被迫退守在朔方地区,这种持续的压迫导致了铁弗对拓跋鲜卑的深仇大恨。在前秦灭掉代国后,由于无法完全征服拓跋鲜卑,于是策略性地将代国的力量分割为两部分,分别由铁弗部的刘卫辰和独孤部的刘库仁领导,代替前秦守卫北方边疆。然而,前秦此举也心怀不轨,担心这两部联合起来再次形成强大的部落联盟,因此故意挑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斗。这种策略后来也被姚羌用来对付赫连勃勃。

刘卫辰凭借着狡诈和狠毒的手段,在朔方地区维持着部落的势力。

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拓跋珪在复国后,对当年刘卫辰帮助前秦灭代的行为耿耿于怀,誓要报仇,最终追击并击败了刘卫辰,致使他战败被杀。

随后,魏主拓跋珪对铁弗部的贵族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刘氏家属和宗党成员共计五千多人被屠杀殆尽。赫连勃勃是刘卫辰的儿子,当铁弗部遭遇屠杀时,他年仅十一岁,幸运地逃脱,并投奔了鲜卑薛干部。拓跋珪要求薛干部交出赫连勃勃,但薛干部拒绝,并将赫连勃勃送往鲜卑破多兰部。破多兰部的首领没弈于后来归顺了新兴的后秦帝国,赫连勃勃因此成为了姚兴的属下。赫连勃勃成年后,身材高大,仪表出众,且聪慧过人,深得姚兴的赏识。由于铁弗匈奴在朔方地区仍有残余势力,作为铁弗部的遗孤,赫连勃勃与北魏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姚兴便希望他能统领三城(今陕西延安)和朔方一带的杂胡,协助没弈于镇守后秦的北疆。

这实际上是效仿当年前秦利用铁弗匈奴抵御拓跋鲜卑的策略。

赫连勃勃因才智过人,常让人感到不安。姚兴的弟弟姚邕认为,让赫连勃勃统领他的部落势力,就如同蛟龙配云雨,将不可制矣,谁都驾驭不了他。姚兴暂时采纳了兄弟的建议,没有给赫连勃勃安排部落管理的职务。

姚兴一直对北魏心存忌惮,特别是柴壁之战后,看到拓跋珪的强势表现,更是心生畏惧。他不愿在代北与北魏正面对抗,于是将目光转向了赫连勃勃。

尽管身边的人不断劝阻,提醒姚兴不要信任赫连勃勃,但他还是在公元402年左右,任命赫连勃勃为安北将军,并将三交城(今陕西横山)周围的五部鲜卑及两万多杂胡人交给他管理。

原本想通过支持赫连勃勃来对抗强敌,表面上看似是个经济有效的策略,但这也取决于执行者是谁。

赫连勃勃并非易于控制的人,姚兴对此心知肚明,但为了摆脱北魏的压力,他希望能集中精力拓展中原。

姚兴的计划中,即便赫连勃勃联合铁弗残部,但凭借拓跋珪的强势,两者必定会重新陷入纷争。这样一来,后秦便能安心进攻河南,并利用铁弗匈奴来消耗北魏,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

然而,姚兴的如意算盘并未如愿实现。

北魏与赫连勃勃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争夺河套地区的冲突,拓跋氏对铁弗的压制主要源于对该地区的竞争,这是一个关乎生存的斗争,无法妥协。

然而,随着北魏向河北地区的扩张,其领土迅速扩大,铁弗部不再是北魏唯一或主要的敌手。

此时,北方的柔然已崛起,辽西的北燕也顽强存在,南方则与东晋接壤,这些势力都比铁弗部更为强大。因此,北魏对铁弗部的攻击意愿明显减弱。

另一方面,铁弗部的赫连勃勃在朔方重新集结力量,但他并未急于向北魏复仇。

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北魏是最为强大的国家,而赫连勃勃并没有实力去挑战它。姚兴所设想的两国对峙的局面并未出现。令姚兴最为意外的是赫连勃勃的野心和狠毒。作为一个部落首领,多少都会有些独立的想法。姚兴的祖辈即便部众不足万,也曾梦想建立自己的政权。然而,赫连勃勃的野心和欲望更为强烈。

在来到朔方五年之后,北魏的拓跋珪与后秦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开始通使。赫连勃勃预感到北魏和后秦可能会联手对付自己,于是他不顾自身兵力不足,毅然在朔方自立为王。

趁着后秦尚未反应过来,赫连勃勃迅速出兵袭击并击败了多兰部,杀死了他的岳父兼恩人没弈于,并将他的数万部众纳入麾下。随后,他又进攻并消灭了薛干部,再次扩充了自己的势力。

这只来自代北草原的狼,终于展现出了它锋利的獠牙。

赫连夏国的建立过程在北方诸国中显得尤为激进。在实力尚显不足且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赫连勃勃敢于突然称王建国,这不仅展示了他强烈的野心,也体现了他对局势的精准把握。

北方地区各国众多,彼此间常有死敌关系,这往往为新兴部族提供了立国的良机。赫连勃勃虽然未受过太多汉化教育,但他长期处于各国混战的环境中,对时局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

他之所以敢背叛恩主姚兴,也是因为他看准了后秦逐渐衰弱的关键点。

姚兴虽缺乏战略智慧,却常常对周边弱小国家发动战争。后秦对河西的几个国家多持敌对态度,频繁用兵,但又不专注于一个目标,有时还对仇池、蜀中以及河南出兵,导致兵力分散。赫连勃勃相信,后秦绝无力攻打铁弗,而大夏国的策略非常明确——向南进攻后秦。

赫连勃勃建立国家后,很快占领了从朔方到三城以南的地区。他的手下开始变得自大,建议他建立一座都城,并提出攻占高平并将其作为都城的计划。

高平位于今天的宁夏固原地区,是关中平原西北部的重要军事枢纽。这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向东可以进入关中,向南可以控制秦州,向西可以连接陇西。

赫连勃勃虽然性格狂放,但并不愚蠢,实际上他心思缜密。

尽管高平是战略要地,但首先,它离长安太近,又远离自己的根据地朔方,在实力不足时贸然进驻,可能招致攻击;其次,大夏国刚刚建立,高平地势俯瞰四方,容易引发敌对,成为后秦和河西各国共同的攻击目标。

赫连勃勃有自己的策略,并提出了一项后来被称为最早游击战计划的策略。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尚在初期,兵力不多,而姚兴是当时的强者,贸然进攻关中并不现实。如果他固守一城,敌人必然会集中力量攻击,最终导致失败。因此,他采用快速机动的策略,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迫使敌人疲于应对,而自身则保持灵活机动。不到十年时间,他便控制了岭北和河东的大片区域。

这种游击战术在对抗后秦时非常有效,尤其是面对军事相对薄弱的姚兴。接下来的几年中,赫连勃勃持续采用避实击虚的策略,不断袭击后秦北部,占领了岭北的大片土地,迫使后秦的城池在白天也不得不紧闭城门。

面对赫连勃勃的威胁,姚兴多次派遣大军北上攻打他。然而,夏军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尽量避免与秦军主力正面交锋,而是通过快速机动不断骚扰敌人。

408年,在朔方附近发生的木城之战,成为游击战术取胜的经典案例。姚兴派遣大将齐难率领两万大军进攻朔方,赫连勃勃得知消息后迅速向东北撤退,暂避到河曲一带。齐难无法找到夏军的主力,只好决定撤退。

在返回途中,秦军对大夏的民众进行大规模劫掠。赫连勃勃利用这一时机设下伏击,成功消灭了七千多名秦军士兵。正当齐难准备重新组织军队反击时,赫连勃勃再次撤退。随后,当秦军撤至木城时,赫连勃勃又追击而至,双方展开激战,最终秦军全军覆没,齐难被俘。

这场战役被视为秦夏对峙的关键转折点,之后后秦多次出兵,但胜少败多。

公元410年,姚兴亲自率军出征,在平凉击败了夏军的金纂部队,这成为后秦军队少有的胜利之一。然而,夏军随后不断袭扰后秦北方的据点,许多原本臣服于后秦的胡族部落开始倒向夏国。赫连勃勃的势力逐渐壮大,他决定改变不建都城的策略。

到了413年,赫连勃勃下令在朔方水北岸、黑水以南建造都城,命名为统万城,位于今天的陕西靖边地区。统万城采用了先进的夯土建筑技术,由叱干利负责建造。他以极端手段确保工程质量,要求蒸土筑城,如若以锥子刺入土中一寸,就要处死工匠。在工匠们的努力下,统万城坚固异常,如今仍有遗迹可见。

同时,赫连勃勃开始进行封赏,仿效晋朝的官制任命官员,并将自己的姓氏由刘改为赫连,寓意“光辉与天相连”。

姚兴在世时未能再对夏国发起有效的攻击。

姚兴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发生内讧,东晋的刘裕抓住时机发动北伐,进军关中,最终消灭了后秦。

后秦的实力明显比慕容南燕强大得多,而且在战略防御上并没有犯下严重失误,一直在与晋军进行激烈对抗。无法抵挡晋军的原因,与夏国持续的袭扰和消耗密切相关。据《晋书·卷一百三十·载记第三十》(赫连勃勃篇)记载,秦、夏多次战斗中,秦军损失的兵力多达十万人。如果能将这些兵力全部用于对东晋的防守,即便刘裕能够攻下后秦,也势必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

刘裕对北方的形势有着清晰的认识,在晋军发起进攻之初,他就派使者向夏国递交国书,请求两国修好,并与赫连勃勃结为兄弟。

赫连勃勃与后秦交战已有十年,他的目标是摧毁后秦,占领关中。

眼看好不容易将后秦从强盛拖到衰弱,东晋却趁机来摘果实,现在还要求通好、结为兄弟,这无疑是欺人太甚。

然而,赫连勃勃并未因此与东晋翻脸,反而表面上表示友好,让刘裕全力进攻后秦。他判断,刘裕的根基在江东,攻下关中后必然会返回,到那时就没有人能与自己抗衡。

果然,刘裕因心腹重臣刘穆之去世,再加上急于篡晋称帝,于是留下幼子刘义真率领诸将驻守关中,自己则率大军返回建康。

赫连勃勃果断出兵,与晋军交战,晋军各将领皆败于夏军,最终夏国吞并了关中地区。

418年,赫连勃勃意气风发地在灞上建坛称帝,改年号为昌武。赫连勃勃对其崛起的根本原因有清醒的认识。他攻占长安却不在此定都,而是返回统万城,因为铁弗的发源地在那里。北魏的政治中心平城与统万遥遥相望,赫连勃勃不得不亲自坐镇统万,以与北魏对峙。

425年,赫连勃勃去世,享年四十五岁。

赫连夏的疆域北至河曲,南达秦岭,东至河东,西控陇右,幅员辽阔,仅比后秦略小,也可算作一个军事强国。赫连勃勃是北方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连刘裕听闻其事迹,也曾自叹不如。平庸的姚兴被他治得无计可施,北魏开国之主拓跋珪也未能将其置于死地。

可以说,铁弗作为匈奴的一个小部落,能够统驭北方各族,建立如此庞大的基业,在十六国中实属罕见。大夏政权位于十六国向北朝过渡的关键历史节点。从历史角度看,当年匈奴刘渊凭武力起家,灭掉西晋,开启十六国的混乱时代;一百多年后,匈奴铁弗人再次站在历史潮头,为北方重新统一奏响序曲。所谓历史的巧合,莫过于此。

0 阅读:58

雁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