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朝的第二任皇帝刘盈相似,西晋的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谥号同样是“惠”。根据谥号的解释,“惠”意味着柔弱和爱民。称晋惠帝爱民,似乎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当他听说百姓缺乏粮食时,曾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糜呢?”这句话可能是他最为人熟知的“名言”。
然而,这两位惠帝有着显著的不同。刘盈在政治上或许不够精明,但智力上未必愚钝;而司马衷则确实是智力欠佳。刘盈敏感且脆弱,因此仅仅做了几年的皇帝便去世了;而司马衷在某种程度上却展现了非凡的坚韧,在动荡不安、人人自危的年代,他在皇位上坚持了整整十七年。
即便是资质平平的人,只要身在皇室,也不愁没有女子主动上门。在司马衷还是太子的时候,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竭尽全力。
根据史料记载,贾南风这个女子集中了各种丑陋的品性——嫉妒、残忍、无尽的权力欲、放荡,以及极度的丑陋。
许多人很早就看出了太子的不足,于是忧国忧民的大臣们开始对晋朝的未来感到担忧。
经过几次委婉的暗示,老臣卫瓘终于借着酒意,抚摸着御床对晋武帝司马炎说道:“这个位置,真是可惜了。”
于是,晋武帝决定测试一下自己的儿子。然而,皇家父子之间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因此武帝将尚书无法决定的公文密封后交给太子司马衷处理。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考验,而显然,太子并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贾南风意识到,自己必须为这份公文提供答案。
接下来的故事可以看作是作弊学的一个典型案例:贾妃请外人代为答题,第一份答卷已经完成。这时,东宫的给事中张泓说道:“太子不读书,这是皇帝知道的,而答卷中引用了这么多古代经义。他一定会追查代笔者,并加重处罚,不如直话直说。”
于是,张泓另起了一份草稿,让太子誊抄。这份粗浅的文稿让晋武帝十分满意,他将之拿给卫瓘看。
结果反而使卫瓘大为尴尬,众人也因此知道了卫瓘曾经说过什么。
贾充秘密派人对贾南风说:“卫瓘几乎毁了你们家!”这件事也注定了卫瓘的死亡。
对贾充父女而言,这个过程无疑是惊心动魄的,但司马衷本人可能并未在意。既然他是痴呆,第一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已经岌岌可危。史书未提及司马衷对此事的反应,或许是因为他觉得无关紧要。
公元290年,司马衷登基为帝,但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杨太后及其父亲杨骏手中。这个局面显然无法被皇后贾南风接受。
经过一系列的权谋斗争,皇太后被废黜,杨氏一家被以谋反罪名押赴刑场。有人为杨骏求情道:“杨骏连儿子都没有,他怎么会有谋反的动机呢?”确实,如果没有将江山传给后代的可能,篡位的动力自然会小很多。尽管杨骏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并没有谋反的意图。
面对这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惠帝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史书记载:“帝不答。”这茫然的沉默,大概是司马衷在历史中留下的经典形象。
混乱的开始权力落到了贾后的手中,她对这个愚钝的丈夫感到不满,这并不奇怪。历史记载中,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或隐晦或详细地描述了她的诸多不检点行为。
至于惠帝的反应,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他是否已经愚钝到失去了作为一个男人应有的嫉妒心?当然,或许正是这种愚钝,使他避免成为鲁庄公或武大郎那样的人物。
有时候,遗传确实是个难以解释的现象。愚笨的晋惠帝,却有一个聪慧而勇敢的儿子(这孩子并非贾后所生)。
不可避免地,这位太子成了贾后的眼中钉。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阴谋。张华等大臣为了保护太子的安全而竭力抗争,但最终未能成功。在太子被废之后,朝臣们的反应达到了极度愤怒的地步,但晋惠帝仍然只是一个懵懂的旁观者。
此后,天下局势愈发混乱。
在那动荡的年代,司马家的王爷一个接一个地进京,又接连陨落。由于他们手握兵权,每位王爷的死都伴随着数千乃至数万人的陪葬。
贾南风皇后最终难逃厄运,王爷们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此外,美丽的绿珠自楼上坠下,文学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潘岳被害,才子陆机、陆云兄弟也被斩首。大名士王戎为了保命,竟不惜跳入粪坑。而张翰则因不愿陷入如此境地,选择返回南方享受鲈鱼莼菜。
留在北方的人们苦于食物短缺,只能以人肉和牛马肉充饥。易水中沉入了八千多名妇女,锦绣的洛阳城被洗劫一空,几近化为灰烬。唯有司马衷的皇位不可动摇。只要不杀他,再大的罪孽也不算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逆贼,因为这块招牌留着有其用处。
晋惠帝司马衷坐在皇位上静默无言,任由他人以他的名义发布诏书,从未违抗。如此理想的傀儡,实在难以再寻。这块高高悬挂的招牌冷眼旁观,却似乎对一切视而不见。
而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
在历史上,惠帝的第二任皇后羊氏后来成为了前赵君主刘曜的妻子。有一次,刘曜忍不住出于帝王或是男性的虚荣心,向羊氏提问:“我和司马家那小子相比怎么样?”
羊氏回答道:“陛下您是开国立业的圣主,而他不过是一个亡国的昏庸之人,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他虽身为帝王,却只有一妻一子,加上他自己仅三人,却无法保护。我当时真是生无可恋,以为世上男子皆如此。自从侍奉陛下,才知道世上真有大丈夫!”
著名学者钱穆将此言视为西晋王公贵族在危难中苟且偷生的例证之一,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这番谄媚之词或许也出自真诚。
刘曜兼具儒家修养和野蛮剽悍的气质,这种独特的魅力让他在某种程度上比晋惠帝更具吸引力。对于羊氏来说,在刘曜的前赵政权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可能也反映了她与刘曜之间确实存在某种感情联系。或许,正是在那个时候,羊氏才体会到夫妻生活的美好。
这些事情发生在很久之后,那时晋惠帝早已去世。即便他在九泉之下得知这些,恐怕也无动于衷。就像当初他对贾南风的私生活漠不关心一样。然而,一个人真的能痴呆到毫无感情吗?
具体是哪次战乱已无从考证。当时,前侍中嵇绍——被司马氏处死的名士嵇康之子——一直追随在惠帝左右。临行前,有人问嵇绍:“此次出行,凶吉难料,你有好的马匹吗?”
嵇绍回答:“作为臣子护卫圣驾,与其生死相随,要好马何用?”
在混乱的战斗中,晋惠帝的随从纷纷逃散,只有嵇绍仍然护卫在晋惠帝身边。乱刀砍在嵇绍身上,溅出的血滴落在晋惠帝身上。
惠帝淡然地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
满身是血的士兵回答道:“我们遵循皇太弟的命令,只要不伤害陛下您一人即可。”
于是,惠帝便被皇太弟司马颖控制住。为了保持形象,侍从们走上前来,准备为惠帝换上干净的衣服。
出乎意料的是,晋惠帝开口了。他说:“我的衣服不用换,上面有嵇侍中的血。”仿佛在那一刻,那张一向显得麻木迟钝的脸庞上,竟有泪水滑落。
贾母柳氏贾充在历史上最为人知的一件事就是参与杀死高贵乡公曹髦,这与他平时低调的行事风格并不相符。作为典型的官场人物,贾充通常不喜欢过于引人注目。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贾充表现得相当宽宏大量。他乐于提携和推荐人才,并且始终如一地支持他们。即便有人在受其帮助进入仕途后转投他人,贾充也不因此改变态度。这种宽容并不令人意外,类似的行为在后来的历史人物如秦桧、严嵩身上也能找到。
贾充之所以能够如此,可能源于他内心一种清醒的优越感,他明白自己不必过于计较。若观察贾充的职业生涯,会发现他常常主动推辞各种官职和赏赐。这并非因为他淡泊名利,而是因为他明白,为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利益而引起朝中非议是不值得的。
当然,贾充并不能赢得所有人的认可。有一群坚持原则的大臣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除了迎合上级之外别无长处。不过,任何掌权者要想完全避免这种性格官员的批评,几乎是不可能的。显然,单靠圆滑处事是不够的,官场上的长远发展还需要在某些关键时刻坚定立场。比如,司马伷临阵脱逃问题不大,但作为外姓的贾充,在面对曹髦时绝不能退缩。即便如此,当时的情形也不太可能如小说中那般夸张。
弑君的行为是极大的不忠不义,贾充在指示下属行事时不会表现得那么张狂。
关于贾充对成济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
在多种史料中都有类似记载,但其含义仍有些模糊。而第二句“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则仅在《魏末传》中有所依据。
无论如何,曹髦之死始终成为了贾充心头的一道阴影。在孙皓被俘后,贾充曾询问他:“听闻你在南方用极其残酷的刑罚,如挖眼、剥皮,这是什么样的惩罚呢?”
孙皓却冷静地回答:“臣子若杀了自己的君主,或是作恶不忠,就应受这样的惩罚。”面对这样的回答,贾充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承受。知识分子常常借古讽今,仿佛每一代都不如前一代。
贾充的母亲柳氏,正是一位充满正义感的老人。与许多老人一样,她喜欢听古代忠臣孝子的故事,借此评判现今的社会。听闻成济弑君的事迹后,她感到极为愤慨,认为这是道德的沦丧。于是,每逢有机会,她便会痛骂成济一番,却完全不知那是她儿子的授意。这件事在当时被人当作笑谈,史书中并未记录贾充对此的反应。其实,贾充本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但他明白,不能让母亲面对那些她无法承受的真相。无论如何,这一幕有时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
两个妻子在柳老太太临终前,贾充询问母亲是否有遗言要交代。老太太回答道:“我让你把李新妇接回来,你一直不答应,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最终,老太太什么也没再多说。
这里所提到的“李新妇”是贾充的前妻,李丰之女。李丰曾任曹魏的中书令,但在正元元年(254)因忠于曹魏而被司马师处死,家人被流放。
由于贾充是司马氏的支持者,他当时必须与妻子切割关系。待到晋武帝即位后,随着朝代更替引发的政治动荡逐渐平息,许多历史问题不再被追究,大批被流放者重返洛阳,李氏也在赦免名单之中。
朝廷的大赦令许多人感激不已,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家庭矛盾。此时,贾充已经另娶第二任妻子,如何处理两个妻子的关系成了棘手的问题。在当时,这类情况并不罕见,他们甚至上诉到朝廷的礼官处寻求裁决。由于这些妇女往往出身显赫家族,礼官也无能为力,只能表示无奈。
贾充的立场非常明确,他拒绝了晋武帝给他的特别待遇,不愿意接受“置左右夫人”的特权,并表示作为丞相,他必须以身作则。他将李氏安置在永年里之后,就不再与她接触。当然,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并非真正的原因。
贾充的妻子郭槐性格强势且妒忌心强,她极度不容许贾充与其他女性有任何接触。家中的两位乳母便因为郭槐的嫉妒而先后被杀,仅仅因为贾充亲吻了抱着孩子的她们,郭槐便误以为他对乳母有企图。最终,这导致贾充失去了两个孩子的生命,因为他们过于依赖乳母而夭折,贾充因此没有后代。
要让郭槐接纳李氏,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贾充对郭槐显然十分忌惮,但即便如此,郭槐仍不愿就此作罢。她不允许贾充与李氏接触,却决定亲自去见李氏一面。
贾充试图劝阻道:“李氏有‘才气’,你去了,还不如不去。”这句话反而激发了郭槐的斗志,她盛装出行,带着众多侍女随行。这样大的阵仗,使得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戏剧化:郭槐见到李氏后,竟情不自禁地屈膝行礼。
事后,贾充颇为得意地说:“我早告诉过你了吧,这下你知道她是什么人了?”
这则八卦新闻被收录在《世说新语》的“贤媛篇”中,但注释者刘孝标对事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郭槐性格坚强,并非头脑简单的泼妇,还有证据表明她具备一定的政治眼光。她怎么可能轻易屈服呢?
这种怀疑可能并不合理。气场有时与能力无关,即使有能力,也可能在某个瞬间被气场折服。
更何况,那是一个往往将风度视为至高无上的时代。
李氏“淑美有才行”。她的父亲李丰,被江东人视为中原名士的代表,属于何晏、夏侯玄一类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她继承了怎样的风度。如此一来,郭槐被李氏的气质震慑,“膝盖软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韩寿偷香在贾充的办公室里,曾经有个年轻人名叫韩寿,他以其俊美的外貌而闻名。贾充的小女儿贾午在他与宾客们饮宴时,常常偷偷观察韩寿,并对他产生了好感。于是,贾午通过婢女向韩寿传递自己的情意。
婢女向韩寿描述了贾午的美貌,这让韩寿心动不已。他成功地翻过贾府的院墙,与贾午秘密相会。贾府的其他人对此毫无察觉,只有贾充注意到女儿最近的异常欢愉,心中略感疑惑。
但故事到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贾午的姐姐贾南风据说相貌极为丑陋,连晋武帝都曾感叹贾家的基因不佳。那么,当韩寿见到贾午的真实容貌时,他会不会觉得婢女的夸赞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呢?
在贾家,贾午似乎是一个特例。也许是因为韩寿有自己的计划,他们的幽会一直秘密进行着。为了表达对韩寿的爱,贾午逐渐不顾后果。她偷走了父亲从西域收到的贡品香料送给韩寿。这种香料的香味一旦沾染上便能持续一个月,因此韩寿身上的香气很快被同事们发现,并传到了贾充耳中。
贾充知道这种香料是皇帝只赐给自己和大司马陈骞的。
经过一番推理,贾充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
然而,贾充并未像《西厢记》中的老夫人那样拆散这对“情侣”,反而干脆地将女儿嫁给了韩寿。韩寿偷香的故事后来成为许多爱情传说的蓝本。
但从韩寿的角度看,这个故事中有多少是真正的爱情成分,难以断定。或许其中更多的是欲望,甚至这种欲望中的情欲成分也很难衡量。故事的流行或许仅仅反映了男性普遍的庸俗梦想。
使用这种特殊香料几乎注定会暴露消息,这一点本不难预见。很难说韩寿是因为性格轻浮才这样做,还是他本就有意让贾充得知。后来,韩寿官至散骑常侍和河南尹。晋惠帝元康初年,韩寿去世,追赠为骠骑将军。
婆媳之间贾充的大女儿贾南风对自己的婚姻并不如妹妹那般满意,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她的婚姻要优越得多。她嫁给了太子,然而这个太子却是个痴呆。
贾南风继承了母亲嫉妒心强的性格,对丈夫的不满使她更加暴虐。她曾亲手杀过几个人。有一次,她用戟刺向一位已经怀孕的妾妇,一个成形的胎儿随之掉落在地。
这件事让晋武帝非常愤怒,他决定废黜贾妃。这时,贾南风的婆婆、晋武帝的皇后杨芷救了她。杨皇后提醒司马炎,贾充在晋朝建立时立下了多么重要的功劳,因此应该对他的女儿格外宽容。晋武帝接受了建议,最终只是由杨皇后将贾妃召来,训斥了一番。
晋武帝去世后,贾南风从太子妃升为皇后,而杨后则成为了太后。随后,贾皇后与太后的父亲杨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三月,贾南风取得了胜利,杨氏家族遭到灭族之灾。
按照惯例,太后本人通常不需要受到如此严厉的对待,只需在政治上被边缘化即可,而太后的母亲也往往会被特赦。然而,贾皇后显然不愿意采取这种处理方式,她暗示朝臣上书请求将太后囚禁于金墉城。
金墉城在洛阳作为防御工事,平时则用于关押皇室成员。如果当初没有杨太后的劝阻,贾南风被废黜的话,她的归宿可能就是金墉城。
在经过一番商议后,囚禁太后的提议获得了通过。
贾南风最终将太后的母亲押送至刑场。刑场上,太后紧紧抱住母亲,悲声呼喊。她割下自己的头发,跪地磕头,但周围的人都无动于衷。太后无奈上表,向儿媳妇自称为妾,表示愿意去她那里为奴,只请求保全母亲的性命。然而,贾南风对此完全不予理会。
贾后撤走了太后身边最后的侍从,切断了她的粮食供应,最终太后因饥饿而死。贾后担心杨太后的鬼魂会向先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因此在下葬时,用布盖住她的脸,并施以大量的巫术和符咒。
这情形似乎如同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对于贾南风如此憎恨太后,史书上的解释是,贾南风不知道杨太后曾在晋武帝面前说过她的好话,反而因太后的严厉训诫而心生不满。当然,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
比如,我们可以补充这样一个细节:杨芷是晋武帝晚年立的皇后,去世时年仅三十四岁,而贾南风的年纪实际上还略大一些。她们见面时的心态,或许与一般的婆媳关系有所不同。
杨后以其“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而闻名,而贾南风的外貌却被形容为“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郭槐见到李氏时曾产生“不觉膝软”的感受,贾南风可能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
当贾南风面对一位在外貌、道德以及身份上都胜过自己的同龄人时,即便知道对方是为自己好,也难免心生不快。尤其是贾南风以其暴戾闻名,长期积压在她心中的情绪,可能不仅仅是误会。那些残酷的行为,虽令人震惊,却并非不可理解。
一个皇后的前半生贾南风去世后,晋惠帝立了羊献容为第二任皇后。永康元年(300年)十一月,羊献容被册封为皇后。到了永兴元年(304年)三月,丞相司马颖上表请求废黜羊皇后,并将她幽禁于金墉城。同年七月,张方再次废黜太子司马覃以及羊皇后。十一月,留台大赦恢复了羊献容的皇后身份。
永兴二年(305年)夏四月,张方再度废除羊皇后的地位。四月或五月,皇甫昌等人假称东海王司马越的命令,从金墉城迎出了羊皇后。由于事发仓促,百官最初追随他们,但不久后发现是骗局,遂将皇甫昌等人诛杀。
同年十一月,立节将军周权假称收到檄文,自称平西将军,再次恢复羊皇后的地位。洛阳令何乔攻打周权并将其杀死,同时废黜了羊皇后。
也是在这个月,太宰司马颙假传圣旨,以羊后多次被奸人拥立为由,派遣尚书田淑传达留台旨意,赐羊后死。然而,多次诏书下达后,司隶校尉刘暾等人上奏称,羊氏虽处境悲惨,但她并无机会与奸人勾结,天下人多认为她是冤屈的。最终,羊献容因此免于一死。
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回到洛阳,重新册立了羊皇后。不过,洛阳令何乔后来又废除了她的皇后之位。等到张方抵达洛阳时,当天便恢复了羊皇后的地位。这些事件的背后,显然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不过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这就是史书中记录的关于这个女人前半生的故事。有些她说过的话被后人记载下来,成为寡廉鲜耻的象征。还有人从零散的史料中推测,这个女人非常恶毒。经历了这样的起伏,如果她真的变得不好,那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