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铁匠收到毛主席回信,信中内容令其感动:主席还记得我

历史的丰碑 2022-08-16 09:47:32
前言:

1952年,湖北大冶县一铁匠在无意中看到了毛主席的彩色海报,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张熟悉的脸竟同毛主席如出一辙。铁匠连忙回去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不久铁匠竟然真的收到了毛主席的亲笔信。他连忙展开信件,看到里面的内容,上面写着:其升兄,好久不见……

毛主席

铁匠不禁感动得落泪。铁匠激动地说:“主席还记得我!”

这位铁匠是谁?和毛主席有过什么样的缘分?

“你就叫我润之吧!”

这个铁匠名叫朱其升,是毛泽东青年时候认识的长官。

1911年,从韶山出来的毛泽东孤身一人来到长沙求学,这一年,长沙遇到了天灾干旱,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没有粮食可吃,全省闹起了饥荒。百姓本想着政府起码会有点作为,但没有想到的是当地的官府竟然与商人勾结,将粮食卖到了天价。

百姓们自然提出了抗议,先开始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理会,到后来灾情闹得越来越严重,百姓们成群结队地到官府门前闹事,官府称这些可怜的百姓为“暴民”,竟然使用武力驱赶,如有不从就会被打得头破血流。

这样的场面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他说:“饥民也是像自己家里人那样的普通人,对于他们受到的冤屈,我深感不平。”

对于中国的现状,毛泽东很清楚地明白,一个国家的复兴必定少不了新思想的崛起。于是18岁的毛泽东在考入湘乡驻省中学看到《民立报》后,他写下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壁上。他主张有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组织新的政府,来反对封建专制的清王朝。

为了表明决心,毛泽东站在台上号召同学们打破封建制度,投身革命。并带头剪掉了头上的辫子。这虽然是毛主席第一次发表政见,有些青涩,但拳拳赤子之心历历可见。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参军,他立即投奔湖南的革命军队。

毛泽东从军的事情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家人,他不希望家人为他担心,但他要决定的事情别人是左右不了的。

当他来到城外的招兵处时,负责接收新兵的长官看他是学生模样,就将他请到一旁的休息处问:“你还是学生?”毛泽东说:“是的,但我并不怕上战场!”

毛泽东青年照

那位长官轻轻摇摇头说:“来我这里的人都不怕上战场,可你还很年轻,将来说不定还会有大好的前程,为什么非要参军?”长官的意思很明确,并不想看着年轻人白白牺牲。

可毛泽东的心意已决,坚决要参军。长官只好对他说:“也好,既然你已决定,那就拿出你的担保信吧!”

“担保信?”毛泽东疑惑了。那位长官耐心地对他说:“上级刚刚下达通知,要想参军必须有可靠的人担保才行。”毛泽东这下为了难,初来乍到的他哪有什么担保人,军队里面根本没有他认识的人。

长官也没有办法,毕竟这是军令。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参军,无论怎样都要实现,于是他向长官表明决心,可长官还是不让他进去,两人发生了争论。

正当毛泽东以为要没戏的时候,上士朱其升来到前方巡查,在得知一个学生也要参军后,朱其升很是好奇,是什么样的勇气才使得一个学生也要上战场。

朱其升问毛泽东:“你为什么要参军?”毛泽东回答道:“救国救民!”毛泽东说的这四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的目光中虽然还是学生的青涩,但坚定、有力量。朱其升被毛泽东打动了,他说:“我们确实有规定必须要有担保人才能参军,不过要是你真的不认识军队里的人,我可以帮你!”

“你在这里等一会儿。”说着,就带着士兵向远处走去。朱其升找到自己在军队里认识的好友彭友胜,向他说明了来意,彭友胜听说招兵处的事情,也是十分乐意为毛泽东做担保人。于是两人一起来到招兵处,为毛泽东做了担保人,写了担保信。

从此,毛泽东就成为了一名列兵,他在参军单子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毛润之。

进入军队的时候正值深秋,寒风凛冽,部队物资匮乏,给士兵们分发的过冬物资还没有下发。毛泽东被冻得瑟瑟发抖,朱其升心疼这个新兵,于是就将自己之前的棉衣拿出来送给毛泽东,一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棉衣出现在毛泽东的眼前。

毛主席

毛泽东十分感激,连忙问:“我穿了你的衣服,你怎么办?”朱其升无所谓地摆摆手说:“我没事,家里的人一到冬天就会给我寄衣服的,冻不着我。况且棉衣也就快发下来了,越冷越精神嘛!”

朱其升很是照顾毛泽东,这让毛泽东非常感动,也让他产生了要与朱其升结拜的想法。终于有一天, 毛泽东趁着换班的空档找到朱其升要请他吃饭。

其实那个时候毛泽东还是一个穷学生,哪里有钱请人吃饭。朱其升心里也清楚,于是先开口说:“咱们也别去什么好馆子吃,留些钱给家中父母吧,就在路边的小摊儿吃点算了。”朱其升处处为他考虑,毛泽东感动至极。

两人在一处馄饨小摊前坐下,毛泽东说:“朱兄,自从我入军就没少受你的照顾,多谢你。”朱其升是个老实人,从来没有人对他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突如其来的感谢,他很惊讶也很欣慰,他说:“这算什么事,应该的。”

毛泽东继续说:“我想与你结拜成兄弟如何?”朱其升激动地拍了拍桌子说:“那感情好,我朱其升此生还能有一个当学生的兄弟也很是不错。”

毛主席

于是两人就在小摊前结拜成了异姓兄弟,朱其升说:“不要叫我朱兄了,就叫我其升兄吧!”毛泽东也说:“那你叫我润之吧!”

“其升兄,好久不见”

毛泽东从军后,一直严律克己从不懈怠,严格要求自己艰苦锻炼,虽然每天的军事训练让士兵们叫苦不迭,但毛泽东依然手不离书,只要训练结束他就拿着书看,不论多么嘈杂了环境,他都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就连朱其升都佩服他的耐力。

自从进入部队后,毛泽东看的书的类别就发生了变化,如今他手里总是拿着兵书,孜孜不倦地读着。他觉得古人的兵法很是精妙,运用得当可以以一敌百。

除了学习兵法,毛泽东在训练方面也能完美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战斗基本技能都掌握精确,训练他们的士兵经常把他单独叫出来,给其他士兵做示范,帮助他们提高军事技能。

毛主席

由此,毛泽东在部队中结识了很多朋友,他还通过自己的例子,说服了两个同学一起入伍。由于他是队伍中为数不多会写字的人,很多多年都未回家的战士,都来找他给家里写信,常常听到有人夸毛泽东的字写得非常漂亮。

时间长了,毛泽东在队伍中的威信越来越高,朱其升为有了毛泽东这样的朋友感到自豪。他曾回忆说:“我之所以后来会记账、写字、做生意,多亏了润之的帮助。”

毛泽东在部队中待了一年,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当上了民国临时总统,南北议和,国内形势好像在往好的那方面发展,毛泽东和朱其升所在的行军部队接到解散的命令。

毛泽东和朱其升只好分别。朱其升回到了家乡谋生,而毛泽东则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学。

这次军旅生活,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他也没有忘记曾经照顾过他的其升大哥。

朱其升并没有毛泽东那样的雄心壮志,他只想改变家里贫困的状态。12岁的时候,他为了给家里少张嘴吃饭,于是就去当地的一个铁匠铺当起了学徒。名义上说是学徒,实际上是一个免费的劳动力。

当朱其升找到铁匠老板想要学习手艺的时候,铁匠老板一口答应,并不是老板发善心,而是看中了他年纪小。虽然年纪小,但是能做的活很多,吃的饭却少。黑心的老板除了每天让朱其升打铁外,还要求他修伞。

如果没有完成要求的目标,那么朱其升面临的是一顿毒打和取消晚饭。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年,朱其升也渐渐长大,他实在受不了每天的饥饿和毒打,收拾好包裹离开了铁匠的家。

身无分文加上饥寒碌碌,朱其升险些丧命,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游荡在长沙附近的时候看到了招兵告示,成为一名士兵。

军队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还是有的,朱其升再也不用受黑心老板的气,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训练自己。就是这一次的参军经历,让他认识了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润之兄弟。

部队解散后,朱其升又回到了家乡,干回了老本行。不过这次他不再当学徒,而是自己开了一个铺子,自己当老板。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革命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就结束,毛泽东又重新拾起革命的大旗,号召各界人士参加革命。

而在乡下的朱其升只听说中国出现了一个叫毛泽东的伟人,把中国一步步拯救回来,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铁匠,是没有机会见到这样的大人物的,他只要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了,他就满足了。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伟大的大人物就是与他结拜过的毛润之。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毛主席的身上。

各大报社纷纷将毛主席的风采印刷在报纸上,做成纪录片、海报传播在每一个城市,毛主席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更加伟岸起来。

毛主席

这年过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年,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他们终于不用担心炮弹会不会炸到家中,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为了更能表达对伟人崇高的敬意和爱戴之情,百姓们纷纷去市场购买国家领导人的肖像画。

朱其升也来到了市场,他看到各个将军们神采奕奕的面容,内心有了从未有过的安宁。突然他在货架上最高的地方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

他眯起眼睛使劲看着,好像做梦一般,他又揉了揉眼睛,画中的人物果真还是那个熟悉的面孔,他震惊了都忘记了高兴,他冲进人群对售卖人员说:“我要一张毛主席的画。”

待画到手后,朱其升仔细端详着毛主席的面容,他还和从前一样,只不过眼中不再是青涩,变得成熟、睿智。

朱其升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回家后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给了家人,家人听后也是兴奋不已。朱其升决定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自己心中的思念。

他叮嘱家人不要四处张扬,免得给毛主席带来没必要的困扰,家人们也纷纷答应。朱其升拿出信纸,想要落笔,但又不知该写些什么,他想起以前一起当兵的日子不由感叹时间飞逝。片刻后,他拿起笔写道:毛润之兄弟……

毛主席

毛主席日理万机,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朱其升的信件,并没有得到回信。朱其升也不气馁,他知道毛主席一定非常忙碌,国家大事最为重要,他写的信一定会传到毛主席手中的。

一年没有消息朱其升就写第二封信,直到1952年,毛主席终于写了回信。朱其升收到信后,全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他们关起门来慢慢将信封拆开,朱其升激动的手不停地抖着,终于小心翼翼地将信全部展了开来。

只见信的开头写着:其升兄,好久不见,这些年你过得好吗?我很想念你……

进京看望毛主席

毛主席在信中写着,他一直没有忘记当年朱其升对他的照顾,也没有忘记这个结拜兄长,希望朱其升可以到中南海一叙。

信封中还有两百万元(旧人民币相当于两百块钱),朱其升明白这是毛主席的一片心意,红着眼眶让妻子收了起来。

朱其升没有想到毛主席居然还记着他,他非常激动。从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这个年轻人一定是个重情重义的人,那句“救国救民”仍然回荡在他的脑海。

他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带着毛主席给他写的信,坐上了抵达北京的火车。路上中国的大好山河印证着中国的美好,朱其升高兴的笑容一直没有消失。

来到中南海,朱其升想要进去,却被门口的警卫拦了下来。他瞬间明白,这是领导人的居住地,并不能贸然往里闯。

他连忙拿出包裹中的信件给警卫看,说:“我叫朱其升,这是主席给我写的信,主席让我来中南海一叙,还麻烦这位战士帮忙进去跟主席汇报一下。”警卫仔细看信过后,确认署名是毛泽东后,转身进去报告去了。

片刻后,警卫员出来,邀请他进去。警卫在前面走着,朱其升在后面跟着,不一会儿就到了毛主席的菊香书屋。

朱其升远远地就看见毛主席埋在文件中审阅着,虽然眉头紧锁,但手中不停挥笔写着,朱其升想起了以前在部队中,毛主席帮别人写信的样子。

毛主席抬头看见朱其升已经到了,站起身来迎了上去,紧锁的眉头也瞬间舒展,高兴地说:“其升兄,你可终于来看我了。”

朱其升努力控制自己因激动而不住颤抖的双手,上前握住了毛主席伸出来的双手。毛主席的手很是温暖,让朱其升瞬间没有了紧张之感。朱其升忍住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不流出来,激动地说:“我终于见到你了,没想到咱们一别就是几十年呀!”

毛主席和朱其升并肩走进会客厅,两人谈笑风生好像回到了刚结拜的时候,回忆完往事,朱其升从包裹中拿出自己给毛主席准备礼物,是他与工人们在一起的照片,还有家乡群众给毛主席提的意见。

毛主席

毛主席很高兴,说:“这个礼物好,现在国家正在建设中,正需群众的意见。”

两人一直聊到中午,毛主席邀请朱其升一起用饭,朱其升想要拒绝,但架不住毛主席的热情邀请,毛主席说:“其升兄,不要拘束,我虽然成了中国领导人中的一员,但还是你认识的那个学生润之,这一点永远也不会变!”

饭后,毛主席邀请朱其升在北京待了一月有余,担心他认不得北京的路,毛主席安排一名卫士陪朱其升逛北京城。朱其升不想再打扰毛主席主动提出要回乡,临走前毛主席一再叮嘱他要是群众还有什么意见,一定要写信告诉他。

朱其升点头答应,离开了北京。回乡后,他谨记毛主席的话,决定投身到国家建设中,他利用自身优势,在家乡办了一个“和平油布雨伞厂”,在他的带领下,解决了不少生产的难题。

毛主席

毛主席和朱其升的友情一直持续了几十年,就算不在身边,他们依旧记挂着对方,这样的友情令人感叹!

0 阅读:20

历史的丰碑

简介: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