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韶山冲当地政府收到一封来自毛主席的亲笔信。原来,韶山冲有一位客人要来,这个人是上海的一名普通教师。
毛主席
毛主席在信中反复叮嘱:“以朋友的态度,接待他,告诉一些事情。”当地政府很是纳闷,这位教师是谁,为何能让主席如此重视?
萍水相逢,毛主席指点迷津这名教师叫许志行,是一名普通的上海教师。其实许志行并不是上海人,他原本是浙江海宁人,由于某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他就在上海扎了根。
许志行本姓潘,家庭状况非常不错,但再好的家世也经不住战火的摧残,等到许志行长大些的时候,家境中落,被父亲一纸婚约入赘到了许家,改姓许,从此他就有了养父母。
他一心想要读书,但是养父母却逼着他去当学徒,养家赚钱。此时,许志行已经17岁了,他不想荒废自己的学业,无奈拗不过养父母,只得被迫送到长沙当学徒。
可学徒生涯,很快将这个年轻人打趴下了,他受不了老板的压迫、欺负,收拾好行李就逃了出去。他沿着粤汉铁路到了汉口,遇上了改变他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青年照
经过几天的出逃,许志行身上的盘缠已经花了个精光,身无分文的他无意中走进了一家旅馆。他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店老板看见他就知道他没钱,就要轰走他。这时,有一个洪亮的声音阻止了店老板的动作。
许志行顺着声音望去,一位英俊高大的男子,站在楼梯口。见许志行年纪不大,却如此狼狈,毛泽东心生不忍,就将他请到一旁的桌边坐下,亲切地问:“小兄弟,你叫什么,从哪里来?为何落得如此田地?”
看着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的男子,许志行放下防备,把自己的全部经历都倒了出来。毛泽东很是同情他,宽慰他说:“读书是好事,但是你小小年纪,一个人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流浪,非常危险,你家中的人一定非常担心,还是快些回去吧!”
听到毛泽东劝他回去,许志行立马摇摇头,表示拒绝,还说:“我不要回去,我想在这里找一份工作,然后想办法读书。”毛泽东说:“我现在要去北京办点事,一时间还不能托人帮你找工作,这样,你先回家,把你的地址告诉我,等我忙完了,就给你写信,帮你求学。”
许志行这才点头答应,毛泽东还给了他一些钱,把他安全送到了家。
许志行
回到家的许志行,天天盼望着毛泽东能给他写信。果然毛泽东没有食言,许志行不久就收到了毛泽东从北京寄来的信,还给他邮寄了《新生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供他学习。
“驱张运动”胜利后,毛泽东回到长沙,为长沙失学青年创办了“青年补习班”。毛泽东心里一直记挂着许志行,给他写了一封信,让许志行到长沙学习。
自从许志行来到长沙后,毛泽东就对这个“弟弟”格外照顾,毛泽东还有两个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毛主席对自己的亲弟弟说:“志行是个身世飘零的孩子,你们要尽最大的努力照顾他,把他当做亲人一样。”
毛泽民和毛泽覃将毛泽东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经常帮助许志行。毛泽东在闲暇时候会单独将三个弟弟叫在一起,给他们补功课,给他们讲述革命真理,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争取将来能为国家做贡献。
对许志行,毛泽东更为照顾。他经常特别指导许志行写作是要注意观察现实生活,努力将整个中国的时代变化写在文章中。
毛主席
许志行在毛泽东的引领下,觉悟提高得非常快,针对当时社会的生活陋习,他写了一篇《靠菩萨的结果》,形象生动地将中国人民如今的精神世界完全依托在神灵上,写得丰富饱满。文章揭示了这些都是封建迷信,对改变中国现在贫困的现状完全没有用。
他将文章写完后,递给毛泽东阅读。毛泽东读完对许志行敢与揭露恶习的行为,感到十分欣慰。如今中国正需要这样清醒的人,来给封建思想上一堂课。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阅读这篇好文章,毛主席帮助许志行在《通俗日报》上发表出刊,果然,这篇文章受到了很多先进人士的赞扬,书的反响如此高,给了许志行非常大的勇气,他学习的劲头更加足了。
由于毛泽东的工作繁忙,除了在工作之余帮助三个弟弟温习功课,其余的时间都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许志行就一直和毛泽民和毛泽覃学习,三人的关系处得相当不错,就算毛泽东不在身边,他们也能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在几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思想进步得非常快,也同毛泽东一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许志行与毛氏兄弟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每次逢年过节、寒暑假,几人总是形影不离一起回韶山,他还在韶山过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新年。
可以说,毛泽东就是许志行少年时期的救赎,从封建社会的家庭,将他带入了革命的道路。
参加革命,与毛泽东失去联系受毛主席的影响,许志行在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想要跟着这个把自己视为亲弟弟的大哥参加革命。
1921年,毛泽东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连续三次开会讨论党的纲领。在这个红色时刻,会议地点被敌人发现,代表们立即转移会议地点。
几天后,代表们在南湖一只游船上召开了“一大”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过程虽然惊险,但党的纲领从此被定了下来。
第二年,毛泽东就将弟弟毛泽民、毛泽覃还有许志行介绍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这也是许志行参加革命的开始。
毛泽民
入团前,毛泽东严肃地问许志行:“志行,你真的下定决心了吗?”许志行坚定地点点头,目光中充满了对党、对毛泽东的信任。
在入团后,毛泽东坚持让许志行将书读完。他在长沙又读了一年书,毕业后本来想考入湖南省立师范学校,但当时学校只收本省的学生,许志行本想放弃学业,但被毛泽东制止了。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志行,参加革命有的是时间,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学业完成,湖南省不要你,你就回老家读书。”许志行哭红了眼眶,他不想与毛泽东分别。
这一别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毛泽东却说:“咱们有缘就一定会见!”就这样,在毛泽东的劝说下,许志行回到了浙江,开始了求学路。
这是他与毛泽东的第一次分别。
许志行的成绩相当不错,没有费工夫,就凭着自己的实力考入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了三年半。在浙江求学的这些年,许志行与毛泽东一直没有断了联系,毛泽东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他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可是,许志行的学业还是没有能保住。那是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许志行就利用暑假的时间,到上海参加了反帝运动,上海总工会派他去杨树浦一家纱厂工会工作,在这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暑假过后,许志行回到学校,组织学生在学校闹革命,这件事很快引起了校方的不满,趁着过寒假,学校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将他开除了。
许志行将他被开除的这件是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邀请他到广州一起工作。这时,是国共的第一次合作,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在广州国民党的中央代理宣传部部长。在毛泽东的手下工作,让许志行成长很多。
后来,国民党的中央政府迁到了武汉,毛泽东和许志行也到了武汉工作,可毛泽东并不想在办公室办公,还是想去群众中去,于是他专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一周回武汉开一次会议。而许志行依旧在宣传部工作。
可就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的时候,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宣告失败。毛泽东回到了湖南农村,做农民运动的实际工作,而许志行辗转去了上海。他与毛泽东的这一别就是几十年。
蒋介石
在这其间,许志行无时无刻不想念着毛泽东。他为了能延续革命,就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但由于国民党不断对中国共产党人员的迫害,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就在上海扎了根,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
后来虽然有了党的消息,但为了党的安全,许志行还是没能写信给毛主席。直到上海解放后,许志行这才壮着胆子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毛主席再接到信后,就托新华社的同志给许志行捎信过去,但许志行并没有收到信。
有一天新华社转信的同志突然慌张地跑进许志行的家,着急地说:“毛主席给你写了封信,托我给你,但如今信件却不知去向,我怀疑有人偷了去,恐怕你的安全也会受到牵连,你还是快快躲起来吧!”
为了以防万一,许志行外出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就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其实,许志行也不指望靠这一封信就与毛主席取得联系,不料,他竟然真的收到了回信。
毛主席
信中写道:志行兄,6月10日来信收读,甚为欣喜……
信中满满的思念之情,毛主席还告诉许志行毛泽民去世的消息。许志行十分伤心,没有想到,这几十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先是毛泽覃牺牲,后是毛泽民的去世,他想到三人以前的友谊就心痛万分。他强打精神将信件看完,毛主席对他如今的工作深感欣慰。
此后,毛主席又和许志行通了3封书信,每一封信都汇集了双方多年的思念之情。
重返韶山冲,500元往返旅费不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毛主席与许志行的“兄弟情”并没有因为身份的改变,时代的改变而变得生疏,他们依旧保持着革命时代最真挚、最美好的友情。
毛主席一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伟大的领袖,对于在革命时期结交的好友,他从未忘记过他们。而许志行在毛主席心中一直是一个亲爱的弟弟。
从毛主席写给许志行的书信来说,他们之间的友情是最简单的、最真诚的,值得我们所有人赞扬。
毛主席
1954年,许志行又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毛主席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回复,直到好几个月后,才腾出时间回信。
毛主席在信中说:“三月的信我早已收到,直到现在才回复深感抱歉。得知你仍然从事教育工作,我非常高兴。教书就是为人民服务,我相信你能教好下一代。”
对于许志行的教书水平,毛主席非常放心。早在革命时期,许志行的写作水平就非常的高,他曾在1929年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了短篇小说《孤坟》、《师弟》、《阿虎》、《一个青年》、《别长沙的一天》等7部作品。
其中《别长沙的一天》里的一个角色叫M先生的,就是以毛主席为原型创造的人物,他的作品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有特色的作品,他在浙江的老师俞平伯曾夸他的作品“感情深厚,渐臻沉郁。”
许志行明白这些作品之所以能获得这巨大的成功,都是因为毛主席教他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受鲁迅先生作品的熏陶与启发,他才能在生活中获得真谛。
鲁迅
每次收到毛主席的回信,许志行都要高兴好几天。这天,他又收到了毛主席的来信,毛主席想要他来京叙旧,后去北戴河避暑。
许志行非常激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收拾行李,妻子笑他太着急,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依然无法掩饰脸上的笑容,就连睡觉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坐到火车上,他才慢慢静下心来。他想象着毛主席的样子,一定跟以前又很大不同,从宣传海报上就能看到。可这次是亲眼见,和在海报上见的感觉不一样。
想着想着许志行再也撑不住睡着了,等到他醒的时候,火车已经进站了。他刚下火车就有工作人员上前问他:“是许志行先生吗?”他点头回应。那人说:“我是主席派来接您的,请跟我来吧!”
跟着工作人员一路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他远远地就看见毛主席伏案批阅文件。见他已经到达,毛主席起身相迎。
毛主席
两人都眼含热泪,激动不已。毛主席张开双臂,与他拥抱,用手轻轻拍打他的后背,表示欢迎。毛主席说:“志行兄,你终于来了,你该早来看我的。”许志行笑着说:“主席,我也非常想见你的,可工作繁忙,抽不开身。”
毛主席与许志行坐在会客厅中,互相诉说着这些年的见闻,一起回忆着往昔。他们聊得非常投入,甚至都忘记了时间。
许志行在北京待了好几天,又与毛主席到北戴河避暑,多年不见的好友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
这一天,一行人准备回京,毛主席与许志行聊天,聊到了老家韶山。毛主席的神情一下子变得悲伤,他说:“离家远了,就总是想起家乡的好来,可惜我不能时常回去。你替我回去看看吧!”
毛主席
许志行能明白毛主席的苦楚,作为国家主席国家大事是首要,其次才能是个人情感,所以他答应了毛主席重返韶山冲。
1957年,毛主席安排许志行重返韶山冲,临行前,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500块钱给许志行做往返旅费,并写信给韶山冲政府,要他们“以朋友的态度、接待他、告诉他一些事情。”
回到韶山冲,许志行又想起了革命时期与毛氏兄弟一起过年的场景,如今却只剩自己的人再次回到韶山,虽然心境与之前不能相比,但也满足了他的回忆。
许志行在韶山小住了几日,当地群众都非常热情,带着他走遍了韶山的各种著名景点。“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许志行感慨,这就是毛主席当年回乡时的感觉吧!
毛主席
革命时期的友情让人羡慕,那个时期虽然战火连天,但最能考验友情,结交生死之交。毛主席与许志行的“兄弟情”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