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十七岁的皇四子弘历奉旨成婚,迎娶前任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嫡长女、十六岁的富察氏为自己的嫡福晋,并在自己位于皇宫中的住所:乾西二所内举行盛大的婚礼,两人结发成为夫妻。
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成婚之后不到六个月的富察氏便被诊出了喜脉,而嫡妻有孕让时年十八岁的弘历兴奋不已,火速向皇父奏报喜讯;雍正帝得知此事后也高兴不已,将圆明园中的长春仙馆赐给了弘历夫妻居住,以利于富察氏安心养胎。
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初二,富察氏为弘历诞育了他的第一个女儿;对嫡妻所出的这个嫡长女,弘历十分疼爱,时常探视照看;但这个女婴运程不佳,只存活了短短四个月时间,就于雍正七年(1729年)正月十七不幸夭折。
痛失嫡长女的弘历与富察氏夫妇因此哀痛伤心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最后,还是在雍正帝皇后乌拉那拉氏(孝敬宪皇后)的劝慰下、以及弘历生母熹贵妃钮钴禄氏的再三宽慰下,年轻的富察氏总算止住了哀伤心境,恢复了正常的心态,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希望能为丈夫再次诞育嫡出子嗣。
果然,在雍正七年(1729年)之时,富察氏被诊断出再次有孕,并于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顺利地诞育了一名男婴,这也是其丈夫弘历的第二个儿子(弘历庶长子永璜生于雍正六年,生母是弘历侍妾噶哈里富察氏)、更是他的嫡长子!
喜得嫡长子的如此隆重事情,让时年十九岁的弘历欣喜若狂、在第一时间就向皇父雍正帝汇报了这个天大喜讯。
而当年已经五十二岁的雍正帝,得知自己得到了嫡长孙(弘历是雍正帝所秘立的储君皇太子,那么他的嫡子,自然就是雍正帝的嫡长孙了)之后,其欣喜之情丝毫不亚于喜获嫡长子的儿子弘历,同样兴高采烈、激动不已。
因此,雍正帝在‘喜获嫡孙’的喜悦心情推动之下,除了按制度给予儿子弘历、儿媳富察氏以及刚出生的小孙儿各种珍贵赏赐和高规格的待遇之外,还亲自为这个孙儿取名为‘永琏’。而雍正帝在生前所见到的其他皇孙中,无一人可以有永琏这个‘皇祖亲自命名’的超等恩宠待遇。
从‘永琏’这个不同寻常的名字上可以看出——雍正帝对这个心目中的“嫡长孙”将来的期望和重视程度有多高;而‘永琏’的名字,也隐含了雍正帝希望他能够在将来长大后顺利继承宗庙社稷、使皇室世系传承连绵不绝的美好愿望。
根据《清实录.高宗实录》中的记载:永琏的父亲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在继位之后,就公开对诸大臣不无炫耀夸赞地说过:
‘朕之嫡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当日曾蒙我皇考、亲赐命为永琏。’
获得嫡长子一年之后,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二十七,弘历的侍妾格格富察氏(也是庶长子永璜的生母)又为其诞育了第二个女儿,这也是他的庶长女;不过与早夭的姐姐、弘历的嫡长女命运一样,这个小女婴也是出生当年即夭折,没能长大成人。
同样在雍正九年(1731年),庶长女出生后不到一个月、也就是五月二十四这一天,弘历嫡妻富察氏再度生产,这次弘历获得了他的第三个女儿、也是嫡次女(即后来的固伦和敬公主)。
而从嫡次女与其同母兄永琏的出生年月仅仅相差十一个月来看,弘历与嫡妻富察氏之间的夫妻感情,那真是非常非常地深厚了,让人不得不拜服!
成婚四年以来,弘历与富察氏夫妻之间关系和美,四年之中连得一子两女;虽然嫡长女不幸过早夭折,但他们夫妻还是儿女双全(嫡长子永琏、嫡次女)、家庭兴旺;当年富察氏的伯父马齐、马武夸赞自家侄女的‘灼灼其华、宜室宜家’誉词,实在是相当地贴切了。
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旨晋封两位成年的皇子为亲王,其中皇四子弘历为和硕宝亲王,皇五子弘昼为和硕和亲王(雍正帝幼子弘曕此时刚出生,暂未封王);而弘历的嫡妻富察氏也按制同时进位为宝亲王福晋。另外,弘历与富察氏的居所——皇宫乾西二所,也由雍正帝亲赐改名为‘乐善堂’。
弘历晋封亲王之后,雍正帝为了让这个已经被自己秘立为储君的儿子快速成长起来、早日熟悉朝政,成为合格的王朝继承人,于是命弘历跟随熟谙军政要事的叔王、和硕果亲王允礼学习处理政务,并协助办理西域、苗疆事务,并多次代替雍正帝主持各项祭祀大典。
在雍正帝于弘历封王之前、之后的各种刻意政事安排锻炼之下,年轻的弘历接受了正统、全面而又十分严格的帝王教育和实际训练;在此期间,弘历的各项差事表现都很出色,深得皇父雍正帝的信任。
在‘学习办理政务‘之外,弘历还经常奉命主持祭皇陵、祭文武庙、祭天地社稷、祭太庙等重要而尊贵的宗法礼制仪式;其实从封王前夕的雍正十年(1732年)开始,在弘历越来越多的参与朝廷政务、代替皇帝主持各项礼仪大典开始,朝中的诸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在心中已经隐隐猜到——皇四子(宝亲王)就是雍正帝在‘传位诏书’中所秘立的‘储君皇太子’人选了。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也就是宝亲王弘历刚过完二十五岁生日八天后的时候,他的皇父、时年五十八岁的雍正帝正按照以往的惯例,在京师(北京)西郊的圆明园中一边处理政务一边避暑,突然之间雍正帝感觉自己的身体似乎有一点不适,但他并没有重视此时,依旧照常批阅奏折。
八月二十三这天,因为坚持带病处理政务,所以雍正帝的病势急转直下、迅速转危。明白大限已到的雍正帝趁着自己目前还算清醒,于是立即授命随驾的果亲王允礼即刻回京、负责皇宫的关防守卫,并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安放了十三年之久的传位鐍匣,再召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一起火速赶回圆明园侍候。
当皇子们和诸王公大臣都到齐之后,雍正帝在弥留之际任命了顾命大臣,让他们在自己驾崩后辅佐新君继位登基、承受宗庙社稷。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子时,在两位皇子: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以及诸王大臣: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果亲王允礼、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领侍卫内大臣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等人寸步不离的陪伴下,雍正帝胤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驾崩于圆明园。
按照雍正帝生前的亲手安排,由和硕果亲王允礼当着在场众人的面开启了传位鐍匣,并宣读了传位诏书中的内容——皇四子、和硕宝亲王弘历入承大统、即皇帝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二十六岁的宝亲王弘历在皇宫太和殿内正式继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这就是清高宗乾隆帝。
乾隆帝刚刚登基称帝,就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尊生母、雍正帝熹贵妃钮钴禄氏为圣母皇太后,并上徽号‘崇庆皇太后’,奉其由永寿宫迁居景仁宫荣养,后来在寿康宫完工后,崇庆皇太后又迁至此处居住。
(乾隆帝的嫡母、雍正帝皇后乌拉那拉氏已薨逝于雍正九年、即1731年;乾隆帝登基后,将其加祔帝谥为‘孝敬宪皇后’,然后与雍正帝合葬于泰陵地宫)。
同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帝奉崇庆皇太后懿旨,立嫡妻富察氏为中宫皇后;不过,因为此时还属于雍正帝的丧期之内,所以富察氏的正式封后典仪没有立即举行,得等到三年之后(实际是二十七个月)雍正帝的丧期结束,再行册封礼才算合乎礼制。
但为了表示立后的严肃性和隆重性,乾隆帝特地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达了谕旨:
“钦奉皇太后懿旨:‘伦常攸重,肇始坤元,风化由基,恒资内辅;礼昭王制,聿隆褕翟之仪,诗首关睢,爰启肃雝之治;典至钜也。皇帝嫡妃富察氏,恭淑性成,柔嘉素著,宫廷视膳,笃敬顺以承欢,壸掖传徽,昭俭勤而宣教;动符礼度,化洽贤慈,宜正位于中宫,用光襄夫宸极,应立为皇后,以崇内治,以裕嘉祥,钦此。’朕祇遵慈命,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详察具奏。”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继位还不满一年的乾隆帝就急不可耐地按照皇父雍正帝所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以及中原王朝的“嫡子承继”原则,将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嫡长子永琏秘立为储君,并将其名字封入了鐍匣,高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永琏就是乾隆帝第一次秘密立储的皇太子人选。
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雍正帝的三年丧期已过(实际是二十七个月),乾隆帝就立马正式举行了富察氏皇后的册封典礼,授予其中宫皇后所享有的金册、金印;而同时受册封的乾隆帝潜邸侍妾们,还有贵妃高氏(即慧贤皇贵妃)、娴妃那拉氏(即乾隆帝继后)、纯妃苏氏(即纯惠皇贵妃)与嘉嫔金氏(即淑嘉皇贵妃)。
而那个为当年的皇四子弘历、现在的乾隆帝诞育了皇长子永璜、皇次女的侍妾格格(后来因诞育子女晋升为宝亲王侧福晋)的富察氏(噶哈里富察氏),这一次却没能在丈夫成为皇帝后,与皇后同日受册封。
这是因为,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初三,乾隆帝登基前的一个半月,宝亲王侧福晋富察氏就因病去世了,遗憾地没能亲眼得见丈夫登上帝位,成为天下至尊。
而乾隆帝在这次大封后妃的典礼中,也没忘记为自己诞育了第一个子嗣的侧福晋富察氏;在雍正十三年年(1735年)九月刚刚继位时,乾隆帝就追封侧福晋富察氏为哲妃,此次(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的大封后宫典仪中,乾隆帝又追封哲妃为皇贵妃,谥号‘哲悯’,即‘哲悯皇贵妃’。
富察氏皇后的正式受封中宫皇后册文为:
“朕闻乾坤定位,爰成覆载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恒之象。惟内治乃人伦之本,而徽音实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举。咨尔嫡妃富察氏、钟祥勋族、秉教名宗,当亲迎之初年,礼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选,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承欢致孝,安交儆于鸡鸣;逮下流恩,毓庆茂昭于麟趾。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兹奉崇庆皇太后慈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懿训,表正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勖夏凊冬温之节;布坤宁之雅化,赞宵衣旰食之勤;恭俭以率六宫,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风溥被于闺闱,茧馆鞠衣,德教覃敷于海宇;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这个时候的富察氏皇后,丈夫是皇帝,儿子是储君(当然,她自己并没有确定;但以雍正帝、乾隆帝两代皇帝对永琏的看重,还有乾隆帝本人心心念念想要施行的‘嫡子传承制度’来看,永琏必将是乾隆帝‘秘密立储’的第一人选),女儿也健康活泼地成长,自己又被立为中宫皇后;夫妻和睦、儿女双全、身份贵重,属实是富察氏皇后这一生之中最幸福的时刻了。
可惜,幸福时光对于富察氏皇后来说是非常短暂的,在这之后的岁月中,她的人生遭逢了多次挫折和打击,最终让实在承受不住命运安排的她在遗憾中过早离世,结束了并不算太长的一生。
下一篇文章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