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有一些心理误区常被父母忽视,不要小看这些误区,它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警惕这些心理误区,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01 心理教育误区一:把孩子流泪当作软弱表现孩子爱流泪就一定是软弱吗?当然不是。孩子可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不需要时刻压抑情绪。有时候,适当的哭泣能够排解情绪,并且把不健康的化学物质排出体外,有利于放松极度紧张的情绪。
20世纪中旬,美国化学家布鲁纳西对眼泪进行了一系列成分分析,发现因为悲伤而哭泣的眼泪中,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孩子哭泣流泪通常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因为恐惧或者害羞,或者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等。因此,父母不能一味地阻止孩子哭泣,要引导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在悲伤的时候不要压抑,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流泪并不代表软弱,只是表示正在悲伤,但是哭过之后就要学会坚强面对,这才是孩子应该努力做到的。以下这三点需要父母加以关注:
1.教会孩子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
2.教会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3.父母在孩子面前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情绪不止有一种处理方法。哭泣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但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正确面对才是应有的态度。而作为父母一方,则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正确地引导自己的情绪。
02 心理教育误区二:把大人想法强加给孩子不少父母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以为孩子能够和自己“合拍”,在孩子小的时候问题还不明显,但等到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父母的这种做法常常被孩子拒绝,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因此,父母尽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相反,一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二要以同理心来理解和把握孩子的思维方式。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当父母能够做到尊重孩子人格的时候,孩子也能学会尊重父母。
03 心理教育误区三:忽视孩子消极情绪的疏导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消极情绪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孩子会陷入很严重的心理困境。
因此,父母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寻找疏导消极情绪的办法。在孩子情绪的处理上,父母可以尝试以下三种做法:
1.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幽默是孩子消极情绪的“润滑剂”;
3.就事论事,不要把情绪带到其他事情上。
04 心理教育误区四:孩子逆反父母陷入“拉锯战”父母常常教育孩子要这样做要那样做,但孩子却总是背道而驰唱反调。父母越是用蛮力想把孩子纠正过来,孩子的反叛心理就越强,似乎陷入到一场看不到头的“拉锯战”。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使用一些技巧来淡化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
从孩子心理学上去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些孩子之所以特别逆反,和父母过于啰嗦有一定的关系。当父母发现孩子对自己说的话开始厌倦了,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说教过多。在这种情况下,适当放手、停止说教或许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理想方式。
以下三点需要父母注意的:
1.父母要时刻留意孩子的情绪,在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再和孩子沟通;
2.批评孩子时,不要把一个简单道理重复地讲上好几遍,更不要翻旧账;
3.充分理解孩子的叛逆期。
应对孩子叛逆,父母要尽量尝试少说多做的模式,想让孩子拥有什么好的品质,父母就先给孩子做出这方面的示范,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05 心理教育误区五:不合时宜的语言暴力有不少父母对孩子会习惯性说一些负面的话,虽然说这些言语的目的大都是为了教育孩子,但父母不恰当的表达尤其是语言暴力,极易造成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学统计显示,经常接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不懂得控制情绪,无法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在语言暴力的原生家庭影响下,会觉得这样对待别人是正常的,将来他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伴侣和孩子,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父母要对孩子避免不合时宜的语言暴力,包括以下几点:
1.对孩子讲道理,用平和的语气最让孩子接受;
2.对伴侣和长辈说话时要注意分寸,谨防语言暴力,以免孩子有样学样;
3.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说话规则。
总之,以上这五大心理教育误区,父母不仅不能忽视,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和减少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