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有个叫完颜亮的人物,也就是金海陵王。可别小瞧他,在历史上,他的形象那可太复杂了,常常被简单粗暴地贴上 “弑君暴君” 的标签。
但这人在位的十二年里,干的事儿可不少,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完颜亮夺权的过程,简直就像一部反常规的惊险大片。公元 1149 年,当时金国正被女真旧俗和汉化改革的矛盾折腾得够呛。
女真贵族们白天穿着宋朝款式的官服去上朝,一到晚上就钻进帐篷,生啃鹿肝,那场面,文化冲突得厉害,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还吓人。
就在这时候,完颜亮瞅准机会,直接把金熙宗给杀了,自己登上了皇位。他这一出手,那是相当果断,直接打破了原本的权力格局。
为了推进汉化改革,他手段也挺狠,拿着屠刀,把反对他的宗室子弟杀了个七七八八,用这种野蛮的方式,给后面的改革和迁都铺了路。
再说迁都燕京这事儿,那可太能体现完颜亮的魄力了。1153 年,他大手一挥,强制女真贵族们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白山黑水,搬到华北平原去。
这还不算完,为了让大家彻底断了回老家的念想,他竟然下令把上京会宁府的宫殿宗庙全给烧了,连祖坟都给铲平改成耕地。你想想,这得有多决绝!
当时迁都的队伍里,牛车上装满了《论语》《孟子》这些汉家经典,可车辙印里,渗的却是那些抗命贵族的血。
这种把文化改造和暴力手段结合在一起的做法,在游牧民族的历史上,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完颜亮在科举改革上的操作,也挺有意思,充满了矛盾和智慧。
他开创性地允许汉人参加女真进士科考试,可又规定得用女真文答题,这不是故意给人出难题嘛!
在燕京国子监,他立起了孔子像,可祭祀用的不是传统的太牢,而是整只烤鹿,这混搭风也是没谁了。
还有一次殿试,他亲自出题 “论骑射与农耕孰重”,结果有个状元在答卷里写 “弓马乃国之本”,他当场就把卷子给撕了。
其实,他这些看似矛盾的文化政策,背后都是为了削弱女真军事贵族的话语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1161 年,完颜亮搞了一场疯狂的南征。他征调了五十六万匹战马,在通州运河疯狂赶造战船,为了凑军资,甚至强拆老百姓的房子。
更离谱的是,他让画工把杭州西湖画下来,挂在自己寝宫,每天对着画像发誓:“立马吴山第一峰!” 你说这人,野心大得没边儿了。
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巴掌,在采石矶,他碰上了虞允文,被打得落花流水,这场军事冒险,也暴露了他内心的权力焦虑。
在经济方面,完颜亮的一些举措,放到现在看,还挺有现代性的。
他发行了 “贞元交钞” 这种纸币,还规定田赋必须用纸币交。又搞了个 “括地令”,清查那些隐瞒的田地,连皇室的牧场都得交税。
有一年黄河发大水,他二话不说,挪用南征的军费去赈灾,还说:“失民心则失天命,没听说战舰能载着人心啊。”
他这实用主义的思维,还真让金国的财政在战争压力下勉强维持住了。
完颜亮在宫廷里的那些事儿,也让人哭笑不得。
他把堂姐妹都强行纳入后宫,可又允许她们参与政事;他杀了自己的嫡母徒单太后,转头又给人家修了一座汉式陵寝。
有一回喝醉了,他写诗说 “自古君臣同父子”,结果有个汉臣跑来劝谏,说这诗不合适,他立马就把人家给腰斩了。
他这种精神分裂似的统治风格,其实就是女真汉化过程的一个残酷缩影,告诉我们,不同文化的融合,从来都不是和和气气就能完成的。
回头再看这段满是血腥的历史,完颜亮真正留给后世的,可不是什么疆域扩张,而是他用极端手段加速了民族融合。
他那些在屠刀下推进的汉化改革,虽然过程很残酷,但客观上为后来金世宗的 “大定之治” 扫清了障碍。
他在中都(今北京)建的皇宫布局,被后来的元大都给继承了,他推行的省院制度,甚至影响到了明清的官制。
现在,在北京广安门外的金中都遗址,还能看到残存的鎏金鸱吻和女真图腾柱,它们就那么静静地立在那儿,一个代表着汉文化,一个代表着女真文化,并肩而立,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一个民族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痛苦挣扎。
当我们现在讨论民族复兴,争论传统和革新的时候,完颜亮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所有文明的碰撞,都得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进步,往往伴随着痛苦;融合,有时候就得用最激烈的手段。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这么一个被叫做 “暴君” 的完颜亮,居然给北京成为帝都打下了第一块基石。
他强行迁到中都的女真贵族后裔,过了几百年,出了不少精通汉文化的大家;他当年焚毁的上京故地,后来反而孕育出了更纯粹的满族文化。
这毁和建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琢磨越有味道。也许,真正的文明演进,就需要像完颜亮这样决绝又充满矛盾的人物,在毁灭和重生的循环里,给文明找出路。
在扬州瓜洲渡口的古炮台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完颜亮止步处”。这石碑可太有嘲讽意味了,当年完颜亮野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业,可后人记住的,却是他在这里惨败的狼狈样。
在咱们现在这个干啥都急急忙忙、追求短平快的社会里,这个事儿特别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今天那些过于偏执的改革,会不会也被后人当成荒诞剧来看呢?
完颜亮临死前,把自己的手稿都给烧了,里面还留着半句残诗:“万里车书尽混同...” 他这个没完成的理想,最后被灭了金国的元朝给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