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侠传故事01赵家坪恩怨上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09-29 22:55:03

在长沙、湘阳两县交界处,有一座隐居山。山脚下住着一个叫柳大成的读书人,夫人陈氏,容貌端庄,性情贤淑。夫妻伉俪相得,中年才得一子,就取名为柳迟。 

柳迟相貌奇丑,从小体弱多病,但天资聪明,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却不喜读书。到了十多岁,专喜和一些叫化混在一起,自己也打扮成叫化模样,直到有一天,竟右手拿棍,左手提篮,偷偷跟着一个老叫化跑了。

湖南的丐帮,阶级分得极严,最高的为九袋。柳迟和许多叫化混了三年,背上已驶七个袋了。一天,柳迟在一座山上煨了一只叫化鸡,遇见了清虚观的笑道人,就把煨的鸡和乞讨来的饭都给笑道人吃了。

柳迟估量笑道人不是寻常之人,求拜师。笑道人同意了,就把他带回自已修道的清虚观中,传授给他修道的方法。柳迟听了,心领神会,从此就在清虚观朝夕用功。

流光如驶,不觉已是半年。这夜,柳迟发现有好多人进到师傅房中,便悄悄走到房外隔窗偷窥。只见师傅依然盘膝坐在床上。两边椅上,排列着坐十二个人,都是玄色衣服, 青巾缠头,背着一柄长剑,装束一般无二。

这房子的十二个人都是笑道人的徒弟,他们正说着什么,一个遍身穿红的女子突然来到屋中。只听十二个人齐声说:“红姑来了!”红姑道:“你们这些人怎么如此大意?难道竟不知道窗外有人偷听吗?”

笑道人笑道:“没关系,那是我的末徒。”随即把柳迟叫进来,让他先向红姑行了礼,然后和师兄们一一相见。大家就了坐,笑道人对柳迟说:“这些师兄,你都认识了。还有二十三个,等会他们到了,我再一一介绍。

柳迟刚起身应是,门外拥进二十多人。为首是一个儒衣儒冠,须发皓然的老者。身后跟着一个八十开外,手执一条水磨钢拐杖的老太婆。老太婆旁边是一个手握念珠,秃顶白胡须、白眉毛的老头。

笑道人见了,先向老太婆行礼道:“劳嫂嫂远途跋涉,心中不安。但这回的事,确非借重嫂嫂不可。”老太婆答礼笑道:“自家人,何须如此客气。”接着,笑道人又和两个老头见了礼。立在两旁的十二个徒弟也齐上前请安。

柳迟等他们请安毕,才独自上前向三人头行礼。笑道人指着先进房的白胡须老头向柳迟说:“这位是朱三师伯,名镇岳,是雪门祖师爷大弟子,剑术在南七省首屈一指,无人能及。”柳迟应了声,重新即头。

笑道人又介绍拿拐杖的老太是朱师伯母,另一个老头是欧阳净明师伯,柳迟又重新向二人叩了头。欧阳净明突然问柳迟:“柳大成是你什么人?”柳迟心中一惊,忙回答说:“是家父。”

柳迟问欧阳师伯怎会知道父亲的名字。欧阳净明说:“我前月在南岳进香,回头在路上遇见柳大成夫妇,说起他们的儿子柳迟,三年前跟一群叫化跑了,至今查无音信。他们日盼月盼,盼你回家,想不到你在这里。”

柳迟听了,掩面痛哭。笑道人止住他道:“别哭了,你学道的年龄本也太早,我当即派你大师兄杨天池送你归家。不过你在家中,不可忘了吐纳工夫。你功夫到了一定火候,我便会到你家来指点你。

柳迟当即依依不舍地拜别了师傅笑道人和在场的所有师兄,以及红姑,朱镇岳师伯夫妇,欧阳净明师伯,由大师兄杨天池连夜送归隐居山家中。柳大成夫妇见了儿 子,真是如获至宝,喜笑颜开。

从此,柳迟便在家中,专心一志地学习吐纳功夫。毫不间断的,用了两年苦功。他日日盼师傅前来指点,却不见师傅踪影。想再去清虚观,无奈四处打听,始终探不出清虚观在什么地方。无可奈何,只得罢了。

一日,柳迟奉父母之命前往湘阴白鹤洞的姑母家拜寿,他仗着艺高胆大,想抄近路翻过人迹罕至的黑茅峰。不料他攀上山头,竟遇到蒙养了两只铁鹰的调鹰老。柳迟见他派仙风道骨,当即跪下即求拜师。

调鹰老叟让柳迟叩了五百个头,才弯腰将他扶起来,说:“你的道心很坚,我收你为徒了。但你今日仍先去姑母家拜寿,拜寿毕仍归家去等着,我不日当赴你家传授。”柳迟诺诺连声,拜辞而去。

当天,柳迟在姑母家吃了寿酒回家。次日早起,笑道人突然驾临。柳迟把自己昨日在黑茅峰遇到调鹰老叟,老叟也答应收他为徒的事说了。笑道人很高兴说:“这调鹰老叟 叫吕宣良,人称金罗汉,还是我的前辈呢!”

笑道人又说:“江湖上人人都知道他,却没有知道他的年龄、籍贯、经历。你前年 在清虚观见到的二师伯欧阳净明就是他的徒弟,从师几十年了,可金罗汉的模样丝毫未变。他真可谓我们剑客中的第一奇人了!”

正说着,窗外梧桐树上落下两只大鹰,随即吕宣良大步走了进来。笑道人急忙以晚辈之礼上前拜见,柳迟也上前头。吕宣良将笑道人挽起说:“对不起,夺了你的徒 弟。”笑道人身说:“柳迟有福,得你老人家栽培。”

吕宣良从袖中取出一本旧书,对柳迟说:“这是一本《周易》,是我师父的手写本。我师父原有许多批注在上面,我几十年又加了不少批注。现传给你。明年八月十五子时,你到岳麓山云麓宫门口等我,切记,切记!”

吕宣良随即将《周易》递给柳迟。柳迟慌忙跪下,双手举到顶上,捧受了《周易》拜了四拜,说:“弟子谨尊师命,不敢忘记。

吕宣良又探问了天山派和崆派在赵家坪帮人械斗之事,说:“这是争闲气,我还有事,先走了!”刚出门,两只大鹰便飞来落在他肩上。笑道人便同时作辞,二人飘然走了。

再说吕宣良所说的赵家坪械斗的赵家坪,地处平江、浏阳两具交界之处,是个辽阔的大平原。平江人和浏阳人为争这块平原,年年聚众械斗。这一年哪方获胜,这一块平原 就归属那一方。

在离赵家坪五里之处的一条小河边,住着万二呆子夫妇一家,种地网鱼为生。两人年过半百,膝下无出。这天,夫妇俩外出捕鱼,意外在河中看到一个漂浮的婴儿。两人把婴儿拾回家中,起名义拾儿。

这义拾儿是怎么掉下河的呢?原来,这天他的生身父母杨祖植夫妇雇了一艘大红船回衡州省亲,路上风大,年轻的奶妈抱着他在船上玩。他刚满周岁,在奶妈手中乱跳乱动,奶妈一不留神,小孩便脱手掉下了河。

杨祖植夫妇以为儿子已经丧生,为免父母伤心,想方设法,化了一千两银子,在长沙一个叫钟广泰的裁缝家中,买了一个头上有两个旋纹的周岁男孩,充作自己的儿子,带回衡州去。

杨祖植的父亲名叫杨晋谷,是当地一个很有学问的孝廉,家境也很殷实。老俩口见儿子媳妇带着孙儿回家,竟丝毫不疑虑将买来的替身认作自己的嫡孙子,替他取名为杨继新。

而义拾儿从此在万二呆子家中慢慢长大。十岁时,万二呆子把他送到一所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不满足于单纯诵读,要求塾师讲解。塾师说讲解要另讨一倍学费。义拾儿回 去给父亲说了,父亲却不肯另付。

第二天,万二呆子见义拾儿去私塾后晚上还没回家,便到私塾去探问。不料塾师说义拾儿今天没来过。回家和妻子分头出外四处寻找,再拜托几个邻人,出外打听,一连寻了数日,查无踪影。

那么,义拾儿去哪里了呢?原来,这天他因心中不爽,不觉走错了路,来到一座山中。不巧的是,他又和一条牯牛狭路相逢。那牯牛吃饱了撑的,横冲直撞,把义拾儿撞得滚下了山涧,昏了过去。

恰巧清虚观的笑道人在山涧采药,见到昏死的义拾儿,便把他救回清虚观,悉心医治,救活了他。得知义拾儿的身世和遭遇,又见义拾儿头上的两个旋纹,便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笑道人十年前在长沙已听说杨祖植夫妇归省失儿,又买了一个替身之事,便断定义拾儿便是那个落水的孩子。便把事情说给义拾儿听了,说:“看来,你正是杨祖植的儿子!”

义拾儿听了,便要去衡州寻父。笑道人劝道:“你如此年幼,怎能跋涉千里。不如跟我作个徒弟,三五年后,待你有所成就,再去寻父不迟。”义拾儿是有风慧之人,闻道心喜,立刻即头拜师。

笑道人说:“你这义拾儿的名字,是你义父给你起的乳名,人家听了不雅。你本姓杨,我给你起名杨天池。你就住在这清虚观,朝夕用功修练。”杨天池连声应是。从此,杨天池便在清虚观跟笑道人修练剑术。

清虚观在万载鸡冠山的穷谷之中,终年不见人迹,丝毫没有妨碍修练的东西。五年后,杨天池便练成了高超的剑术。这五年中,笑道人又收了许多徒弟,好几个比杨天池年龄大。但杨天池是首徒,就成了大师兄。

一天,杨天池向笑道人提出要去衡州寻父,笑道人欣然答应了。杨天池便一人离了清虚观,到了衡州。他在衡州整整采访了四年,访遍了衡州所居的所有地方,没能访出父母,的音讯。

无奈,他只得仍回清虚观,想慢慢的探访。不久,他因事外出经过赵家坪,恰逢平江、浏阳两县之人又在械斗,便想自己的父母万二呆子夫妇也定在其中,便绕到平江人,的后队中去寻找。

找了好一会儿,杨天池终于寻到了自己的义父。父子相见,悲喜交集。杨天池问义母何在,万二呆子说:“你义母自从不见你以后,心中着急,病倒了。近来年岁大了,更是病得厉害。待我告了假,带你回家见她。”

万二呆子正待去找为首的告假,猛见前面械斗的壮士纷纷败退下来。后队的老弱妇孺也登时大乱,乱窜逃生。万二呆子拉住杨天池说:“快逃!我们这边打输了!落在浏阳蛮子手里,便没有活路了!”

杨天池有心帮义父这边,挣脱万二呆子的手,跃出十多丈,撒出几大把梅花针,只听数十浏阳人都大叫“哎呀”,中了要害的,顿时倒地不起,没中要害的,也疼得停住了脚,不能追赶。

一时间,呼痛号哭之声,惊天动地。正在逃跑的平江人忽见浏阳人纷纷倒地,立即折转身,奋勇朝浏阳人杀去,杀得浏阳人血流遍地,死伤无数。

杨天池见自已出手,加上平江人奋力反击,浏阳人已死伤许多,心中有些愧疚,急忙抢上指挥台,鸣锣收兵。反攻的人一闻锣声,同时止步。浏阳人见平江人不对已方赶尽杀绝,也惊莫名。

平江人的首领叫罗传贤。他目赌杨天池助已方反败为胜,随即又鸣锣收兵,便跑到杨天池身边问:“足下从哪里来?为何不追胜追击,反鸣锣停止进攻呢?”

杨天池放下铜锣,拱手答道:“敌人已死伤不少。上天有好生之德,君子不欲多杀 人,岂可尽情杀戮?小可便是十年前的义拾儿,今日路过此地,特助义父方一臂之力。老先生可将众人遣散,我要和义父回去看义母了。

万二呆子还欲向罗传贤告假,罗传贤已知杨天池是万二呆子之子,当然另眼相待,说:“万爷,只管回去吧!我遣散了大众,还要到你家来和你儿子说话呢! 

万二呆子和杨天池当即告辞,两人一起回到家中。万老夫人见丢失了十年的儿子回来,而且长得英姿勃勃,不由满心欢喜。杨天池把十年的经历大略说了,万二呆子夫妇都十分庆幸。

再说浏阳队中的首领,名叫陆凤阳,他也中了杨天池一枚梅花针,又被平江人打了 头,晕倒在地。直到平江人后退,才苏醒过来,由陆家的几个没受伤的家人拾回陆家镇家中去。

刚抬到镇上,一个跛脚叫化,正低着头,迎面一腐一拐地走来。抬陆凤阳的人因走得太快,撞到了跛脚叫化,双方顿时吵了起来。

双方一直吵到陆家门口,几个家人把陆凤阳抬进家后,看到跛脚叫化还在门口骂骂咳,有人拿了一根扁担,走出大门,没头盖脸地朝跛脚叫化打去。

只听“啪、啪”几声,扁担像打在铁墩上,震得他们虎口出血。叫化哈哈大笑说: “原来你们只有打单身叫化的本领,和平江人打起来,怎么那般不中用呀!快叫你们老爷出来见我,我有话说!”

一个家人急忙进内报,陆凤阳听了,估量这叫化不是寻常之人,随即叫儿子陆小青扶自已出去,身对叫化说:“我等山野之夫,有眼不识泰山、家人无礼,更是罪该万死,恕我伤重不能赔礼,请到里屋就坐。,

那叫化也不客气,当即跟进客厅就坐,问清当时双方械斗的情况,看了陆凤阳右腿上被梅花针戳中之处,用一块棋子大的磁石将梅花针吸了出来。

叫化又告诉陆凤阳,自已名叫常德庆,这梅花针是修道人的一种武器,但不知此人既在修道,为何要参与械斗,伤及这么多农人。他随即又掏出一个葫芦,倒出些伤药,用水调了,先敷了陆凤阳肩上的锄伤。

常德庆随后又将葫芦中的药粉,尽数倒出,用纸包了,交给陆凤阳道:“凡是在械斗中被打伤的人,只须将这药略敷上些,包管就好,我还有事,不能在此耽搁,回头再见。

陆凤阳拉住常德庆,愿求常德庆为他们浏阳人报了仇再走。常德庆虽答应为他们报仇,却坚持要走。这时,一群浏阳人的骨干前来探视陆凤阳,见陆凤阳已霍然伤愈,又 见他家中有一陌生叫化,不由十分惊呀。

陆凤阳把常德庆介绍给众人,说:“我的伤都赖他医好,还留了药给大家医治,并答应帮我们报仇呢!”众人当即向常德庆表示谢意。陆凤阳当即取出药给伤者敷了,伤者便也奇迹般地痊愈了。

众人见药如此灵验,便又将药分了,告辞了陆凤阳,去为其他伤者医治。常德庆也要走,陆凤阳说:“你一走,何时再来?万一有急时,去哪里寻你?”常德庆说道:“你有急事,我自然会来帮你!”说完,飘然而去。 

常德庆离了陆凤阳家后,心中很高兴,认为自己已这次拿住了昆仑派用梅花针残害无辜农人的把柄,只要自己将使梅花针之人查明,就可请自己崆派师父甘瘤子出头,邀江湖上的豪杰一起来评理。

常德庆来到金家河,很快打探到杨天池的信息。他正想去万二呆子家看这义拾儿是怎么个人物,忽见平江人的头目罗传贤挽着一个丰采韶秀的少年从万家出来,身后跟着一大群人,一起向罗家大院走去。

杨天池早就注意有一叫化跟着,叫化刚进庄门,杨天池便转身迎上,拱手说:“我知道老兄是个非常人物,请勿以假面相向。小弟今日借花献佛,敬请老兄到里面畅饮三杯。”

常德庆见杨天池这般举动,心中大惊,知道瞒不住,不进去倒显得胆怯,便也拱手说:“知道你在赵家坪为平江人立了大功,将浏阳的小百姓杀得尸横遍野。我特来贺喜,也正好讨一杯喜酒喝喝。

杨天池和罗传贤让常德庆进了厅堂,堂上已摆开酒席,席间,常德庆问清杨天池的姓名,对他百般嘲讽,指责他滥杀无辜。杨天池估料他是来替浏阳人打抱不平的,气地说:“你是什么人?有本领尽管使出来!”

常德庆并不生气,笑嘻嘻地说:“了不得,好大的口气。我一个叫化,怎敢说替浏阳人打不平,在公子面前使本领。公子爷莫怪,乞哪有姓名,更如何识得公子爷抬举。”

罗传贤见二人说翻了脸,也正色向常德庆道:“彼此都是初见,大家不嫌弃,客客气气,也算是朋友结交一场。”常德庆不待罗传贤说下去,打拱说:“谁和他是朋友,改日再见。”说完一转身,候忽出了厅堂。

杨天池见了,向堂外大喝一声:“贼弓休得无礼,你若真要替浏阳人打不平,可光明正大同上赵家坪去!”常德庆大声答道:“好!明人不做暗事。我是崆派常德庆,过些日子,我邀集江湖豪杰,约期和你评理!”

那么,常德庆是何许人呢?他是江西抚州人,从小练武。长大后在江西藩台手下当贴身护卫。二十二岁那年,应藩台之命,押解三十万银漕银进京,在罗山遭遇强盗劫船,漕银失去,他也受伤泗水逃命。

逃到鱼矶,巧遇他父亲的朋友甘瘤子。这甘瘤子是崆派著名剑侠杨赞化的徒弟,剑术极高。甘瘤子为他治好了伤,因为他腿上中的暗器有毒,虽然救活了他的命,但跛,了一只脚。

甘瘤子还替他向强盗索回了漕银和跟随的士兵,常德庆感激不尽,便把漕银押回交给藩台,慕明失事情形后便辞去了侍卫之职,独自跑回鱼矶,拜甘瘤子为师。

在甘瘤子的悉心指导下,不上几年,常德庆便也练成了高明的功夫。因为他跛了-只脚,所以经常以一一个气店的身份,行走江湖

这甘瘤子的父母都是独脚强盗,父亲在他十四岁那年亡故,尚有老母在堂,现已八十多岁。甘老太太在江湖上也很有名气,能舞动重八十斤的大刀,人称甘二嫔。

甘瘤子有两个老婆,大老婆叫蔡花香,是个卖解的女子,容貌怪异,武艺绝高。二老婆是甘二嫔驰侄女,武艺也不差。大老婆生有一女,名叫联珠,现年十七岁,尚未婚配。一老婆生有一子,名甘胜。

一天,甘瘤子从华容关帝庙门口经过,见一少年壮士正在卖艺。他手中使一根四五十斤的铁棍,舞动如飞。使完,将棍朝地下一插,入土七八寸,随即身子一跃,一脚站在铁棍之上,身形丝毫不晃。甘瘤子便大声叫好。

少年仿佛知道甘瘤子是个内行,跳下地对众看客拱拱手,然后向着甘瘤子说:“现丑!小子借此求些盘缠。也是出于无奈。”甘瘤子见此少年长得英俊,动了择婿之心,便说:“这个容易,不知可否去寒舍坐坐?”

少年欣然答应,便当即跟甘瘤子来到家中。甘瘤子问明情况,原来这少年名叫桂武,出身官臣之家,从小喜欢习武,十五岁因一桩盗案牵连,坐过牢,耗尽家财才保住了性命,母亲却因此气死。

桂武有个姑母住在临湘,他便来到湖南寻亲。谁知寻亲数月不遇,盘缠用尽,只得卖艺糊口。甘瘤子问桂武可曾婚配,桂武说:“家业凋零,哪有姑娘愿嫁给我呢!

甘瘤子听了,正合自已择婿之愿,便到里屋和蔡花香商量,蔡花香见桂武这般人物,哪有不愿意的?而桂武在穷途末路之际,又见甘家是大户人家模样,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桂武就入赘甘家,和甘联珠结成夫妇。

桂武和甘联珠婚后,倒也伉俪情深。不过,时间一长,桂武便看出甘家不是做正经买卖之家,时常无人时套问甘联珠,甘联珠却随口敷衍,没有一句实话。桂武不由有,几成明白,心中不寒而栗。

这日,桂武因心中烦闷,独自攀上附近的一座高山远跳,忽觉肩上被人拍了两下,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神采奕奕的白须老者,一边肩上立着一只大鹰,笑容满面地站在自己身上。

桂武一看就知道这老者是个异人,慌忙拜见,只听老者笑嘻嘻地问:“你喜欢做强盗么?”桂武不悦道:“小子虽穷,然生在诗礼之家,这种辱没祖宗的事,怎敢去做?不知老丈何以如此见教?

这老者是昆仑派的吕宣良。吕宣良又笑着说:“你既不欢喜做强盗,却怎么住在强盗窝里?”桂武听了,不由脸红耳赤,当即跪下叩头,说自已身陷魔窟,却无力自拔,冀求老者救命。

吕宣良挥手让桂武起来,说:“呆子,你不好去和你妻子商量吗?”桂武略低头思索,忽觉眼前一晃,便不见了老者和双鹰的身影,深悔不曾问得老伯姓名,只得下山,心里计算着如何与妻子商量。

桂武回到家中,深夜无人时,悄悄把自已曾被盗案累及害怕的心思,对甘联珠说了。甘联珠深明事理,愿和桂武同走,说父兄明日出门,半月才能回来,可以出外另外创业为名,去向祖母辞行,看她如何回答再作商量。

次日,甘瘤子父子果然出门去了。桂武乘机去见甘二娱驰,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甘二嫔一口答应,说:“男儿立志创业,精神可嘉。联珠自应同去,免你牵挂。你 打算何时动身,我亲自来为你饯行。”

桂武心中高兴,说:“打算明天就动身。”甘二嫔笑着说好。桂武便退出来,把情形给甘联珠说了,甘联珠听了,大惊失色,说:“糟了!这饯行是黑话,就是要你的命,怎么办呢?”

两人商量后,决定硬闯出门,第二天,桂武持棍,甘联珠手持双刀,开了第一重门。只见甘胜的妻子两手举一对八角铜锤,满脸杀气站在门外,叫道:“丫头恋着汉子,吃里扒外,吃我一锤试试!”

甘联珠连连赔笑,求嫂嫂放他们一条生路。甘胜妻子心中一软,锤头刚低了一下,甘联珠一跃上前,双刀劈下,将铜锤击偏,带着桂武冲了过去。

两人走到二重门,甘联珠的生母蔡花香把枪当门而立,满脸怒容。甘联珠和桂武双膝跪地,哀求放她俩一马。蔡花香撒手一枪,朝甘联珠前胸刺来。只听丁当一声响,甘 联珠用手一接,原来是一条银漆木枪头。

只见枪头上悬着一串金钱珠宝,甘联珠一手将木枪头折断,那串金钱珠宝,也跟着到了手中。蔡花香闪开一条去路,两人便从断枪底下,蹄了过去。

一人来到第三重门,只有她庶母倒提点钢枪等着。甘联珠求庶母放过他们,庶母不肯,持枪刺来。甘联珠持双刀迎住,两人打了几个回合,甘联珠用刀架住了枪,桂武趁 机从刀枪底下出了三重门外。

甘联珠见了,便也收了刀,出了三重门。只听她庶母大声骂道:“好丫头,今日我右膀害了疮,饶了你们,你和汉子如此偷逃,看你父兄回家,可能饶你,许你们活着!” 

二人来到头门,只见甘二嫔拦门坐在太师椅上,左手支着一根极粗的铁拐杖,右手括得一根旱烟管正在抽。甘联珠和桂武双双跪下,求她放过他们。甘二娱说:“放了你们,我们全家都要完蛋,这办不到!”

甘二嫔说完,站起身,举起拐杖朝甘联珠劈头打下,甘联珠一个鲤鱼打挺,咬紧牙关,举刀往拐杖上一架,只觉得有似泰山压顶,顿时头晕眼花,她只得闭目等死。

就在这一刹那间,只见一只大鹰比闪电还快,从头门扑进,一爪将拐杖抓脱了甘一嫔之手,又用翅膀拂向甘二嫔的脸。甘二嫔驰哎呀一声,早烟管掉了,双手紧紧捧 住了脸,惊恐万分。

桂武在旁见此情形,一手拉住甘联珠,往外就跑。跑了两里多路,甘联珠才把神定了,问桂武是怎么一回事,桂武把刚才的情形说了。甘联珠听了,吃惊地说:“养鹰的是金汉吕宣良,他是我家的仇人,怎么会救我们?”

桂武便将前日在山顶闲跳,遇见金罗汉之事说了。两人都猜不透金罗汉来救他俩的原因。过了会,桂武说道:“我来湖南,原是为寻我姑母,无奈久寻不着。如今只好再去临湘,从容探访了。”

甘联珠问桂武他姑母是怎样一个人,桂武说:“我姑母大约四十不到,姑父已经亡故,她带着一个年幼的表弟生活。我曾听说她住在临湘的乡下,我们到临湘后,再到乡下细细探访吧!”甘联珠听了,当即答应了。

于是,二人来到临湘。甘联珠拿出些珠宝,变卖了钱,置备了房屋田产,日子过得很惬意。桂武逢人便打听姑母的消息,可一年多过去了,姑母却仍查无踪影。

一天,桂武正和甘联珠在家闲谈,忽有一个骨秀神情的十来岁的少年寻上门来见了桂武,头便拜,说道:“家母今日方知表兄在此居住,特命小弟前来请表兄到寒舍一叙。”

桂武见这少年和自己长得十分相像,又听他口称表兄,顿悟这少年是姑母之子,不由喜从天降,让表弟和甘联珠见了礼,随即问表弟名字。少年说:“我叫陈继志,表兄嫂快和我同去见家母吧!”

桂武问:“姑母怎会知道我住在这儿?”陈继志说:“这我不清楚,待见了家母,她自会告诉你。”于是桂武夫妇跟着陈继志出了临湘城。陈继志人虽小,路却走得飞快。桂武夫妇虽会武功,也跟得气喘吁吁。

他们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前,陈继志轻松地上了上顶,甘联珠竭尽全力也上去了,桂武攀到半山,再也攀不上去。陈继志从山顶抛下一根葛藤,毫不费力地将桂武拉了上来,说: “上了山,就到家了。,

他们上山来到一所屋前,一个道装女子迎上前叫道:“清官(桂武乳名),十年不见,见面几乎不认识了。”桂武不知道姑母怎的成了女道士,但这女道士真是姑母,便口称姑母,上前头,甘联珠也跟着跪拜。

姑母又笑向甘联珠问道:“你就是北荆桥甘家的小姐么?也真难得,你竟这么明白大义。我听说后,心中欢喜得不得了。”桂武夫妇都猜不透他姑母是怎么知道的,当下在屋外,也不便开口询问。

随即一同进了屋子叙谈,原来桂武姑母就是红姑。姑父陈友兰死时,红姑年仅三十出头,守着一个儿子继志。陈友兰遗留不少财产,陈家族人眼红,想将红姑排挤得改了嫁,可欺继志年幼,好把遗产均分。

没想到红姑节操极坚,陈家族人使尽手段,红姑就是不肯改嫁。陈家族人又以红姑 经常身穿红衣,不为丈夫守孝为由,到县衙告红姑不贞节。幸亏县官廉明,将族人申伤一顿。红姑为避纠缠,搬到临湘乡下居住。

红姑搬到乡下,家中只有一个乳母,一个女佣。这日黄昏香,忽来了一个化缘的道姑,年已六十多岁,要求借宿,红姑心慈,一口答应。老道姑称谢不已。

谁知半夜时分,陈家族人中的一批无赖之徒,乔装强盗,前来行劫。他们劈门入室,将红姑、乳母和女佣都捆起来,堆在一个床上,反锁了房门,各自抢东西去了。

红姑见乳母也被捆,却不见自已的儿子,便问乳母:“继志在哪里?”乳母说:“被捆醒来,已不见了公子。”女佣说:“那借宿的老道姑也不知去向,想必是强盗一伙,特来作内应的。”红姑叱道:“别胡说!” 

正在这时,房门忽然开了。只见那老道姑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扶着继志,笑容满面地走进来对红姑说:“奶奶不用害怕,强盗都被贫道拿住了,公子也没受一点损伤。” 

老道姑替三人解了绑。红姑站起身,看着儿子向老道姑道谢,问她是怎样把强盗拿住的?老道姑笑道:“请奶奶同去外面一看,便就知道了。

红姑跟着道姑出来,只见堂屋角上,挤满了十几个乔装的强盗,一个个呆呆地立着,神情漠然。红姑问:“师傅用什么法子,能使他们挤在一起不动呢?”道姑笑道:“这很容易。你若想学,贫道可传授给你。”

老道姑又问红姑怎么处置这些强盗,红姑仔细一看,知道这些强盗都是同族的无赖,子弟,见自家没受什么损害,便不想再结深怨。当下请道姑将他们复原,亲自训斥一番,将他们全部放了。

从此,红姑便拜这老道姑为师。成了女道士。这老道姑姓沈,道号栖霞,是当时著名的女剑侠,和金罗汉吕宣良最为投契,红姑从师五年,练就一身了不得的本领,江湖上因她喜欢穿红,都称她为红姑。

红姑一一面跟着沈栖霞学道,一面督促陈继志练武艺,教他炼不好走的山颠去爬。五岁又教他练气,学道家一切基础功夫。红姑的本领成功,陈继志的本领便也不在人下了。

这年冬天,红姑在清虚观遇见金罗汉。金罗汉问红姑可见着桂武,红姑说没有。金罗汉就将桂武来临湘寻姑,卖艺赘入甘瘤子家,图逃无计,及自己如何指引桂武,差鹰去救了桂武夫妇,—一—说了一遍。

金罗汉又说:“我前日在临湘一座新房子前经过,看到了甘瘤子的女儿,我便料知 桂武夫妇住在那里。我本以为你们姑侄早已见着,没想到竟还没见着。”红姑听了,当即问明了那房子在什么地方。

红姑回到家后,就让儿子继志去把桂武夫妇请来家中相会。桂武夫妇这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甘联珠因想跟红姑学习剑术,就认红姑作了义母。从此,两家往来十分亲密。

再说在湖南平江住着一户姓向的人家。家中有兄弟三人。大哥向闵贤,是岳麓书院罗慎斋的得意门生。学问极其渊博,二一十二岁就中了进士。两个弟弟向曾贤和向乐山,一个十岁,一个八岁,都由大哥教着两人读书。

向曾贤和向乐山读书十分用功,文章做得很好。一人参加县考,都得了前十名。向闵贤便带他们去岳州参加府考。这岳州知府是个贪官,不送钱的休想取得名次,向乐山家穷,无钱可送,因此两兄弟都名落孙山。

0 阅读:0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