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行按兵不动,LPR维持不变
中国不跟随美国降息了吗?12月20日,央行发布公告,发布12月贷款市场利率报价(LPR),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维持和上个月不变。而美国刚刚在前一天降息25个基点,连续三个月降息,累计降息100个基点。
有部分观点就在疑惑,央行这次按兵不动是为什么?为何不像9月份那样紧跟美国降息,毕竟那次降息效果很高,股市也迎来了一波行情,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大幅提升,成交额连续破万。同时楼市也迎来积极相应,成交套数明显增加。
我们回顾一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明确提到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在之后也表示会适时降准降息,也就是说会降息,但是会择时,具体什么时间降息,这就有讲究了,上面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会考虑到内外部的形势做出判断和选择,一定会在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时机去降息。
2、美国的货币政策值得借鉴
利率的变动对汇率也是有影响的,降息可能导致货币贬值,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美国正式降息之前,我们的货币政策是比较稳健的,核心原因也是防止货币贬值过大,原本双方利差就大,美国高利息,这是居高临下的态势,资金更愿意流向美国,去美国吃无风险收益的利息。
但是我也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货币政策是为了经济发展和增长服务的,我们去观察美国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完美的表达了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疫情的时候,经济衰退,百业萧条,股市屡次熔断,此时的经济陷入了流动性危机,必须注入大量流动性,否则美国将遭受比2008年更严重的危机。所以美国实施了“零利率+无限QE”的货币政策,将经济力挽狂澜,从谷底拉起。
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肯定是有副作用的,也就是通货膨胀,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通胀就抬头了,2022年开始加息,以此来治理通胀,通过加息,通胀得到了控制,加息当然也是有副作用的,会导致利息支出增加,而美国是一个高负债国家,无论是家庭还是政府,都处于高负债中,所以利率也不能持久维持在高水平,必须得择机降息。
如今通胀率跌至3%以内,美联储开始降息,当前正好处于降息周期的初期,所以,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方面是身段柔软的,竭力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来看,效果也很不错,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甚至增速比疫情前还要高,成为全球经济形势最好的国家之一。
3、降息有利于解决通缩
我们当前陷入了通缩之中,通缩率1%左右,我们是可以承受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什么是通缩?说到底是手里的钱不够,大家都不消费了,慢慢就消费降级了,螺旋式下降。怎么样才能有钱?要么国家发钱,要么自己赚钱,赚钱得有工作,就业岗位的增加需要有更多的订单,订单代表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得大家消费,消费得有钱,这是一个吞吃蛇的游戏,闭环了。
那个环节该先打破僵局呢?老百姓自己能打破僵局吗?不可能,老百姓只是被动接受,无法破局,破局的工作得由拥有更大权力的组织去做,比如降息,降息会影响到金融业的即期利益,明明高利率吃利息干得好好的,你要降息,到嘴里的鸭子不就飞了嘛,所以才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现在我们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才240辆,还比不上泰国和墨西哥,这和我们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大国相匹配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买汽车呢?是因为不喜欢吗?还是因为公共交通太发达?其中原因之一是钱不够吧,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买车的。
降息是能够改善家庭现金流的,能够为家庭节省利息支出,银行虽然收入少了,但是老百姓收入变现多了,消费也就多了一点,降息后企业融资成本低了,也更愿意贷款投资,社会上的就业岗位就多了,就业岗位一多,涨工资的可能性就大了,有钱了就自然会消费。